普陀區(qū)2011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質(zhì)量調(diào)研歷史試卷 2011.12
考生注意:
1.本考試設試卷和答題紙兩部分,試卷包括試題與答題要求,所有答題必須涂(單項選擇題)在答題卡上或做(最佳選擇題、非選擇題)在答題紙上,做在試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題前,務必在答題卡和答題紙上填寫準考證號、學校和姓名。
3.答題紙與試卷的試題編號是一一對應,答題時應特別注意,不能錯位。
4.考試時間12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
一、單項選擇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本題組必須涂在答題卡上。)
1.梭倫說:“我拿著一只大盾,保護兩方,不讓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據(jù)優(yōu)勢。”兩方
是指
A.地主、農(nóng)民 B.貴族、平民 C.平民、奴隸 D.奴隸主、奴隸
2.羅馬帝國的建立者屋大維的顧問叫苦不迭:“麻煩在于人口眾多,管理事務繁雜,因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萬別,所以統(tǒng)治起來困難至極。”羅馬帝國于是通過一系列司法實踐,形成了
A.《十二銅表法》 B.公民法 C.萬民法 D.自然法
3.羅馬實行一種“保護人制度”,保護人可以替被告發(fā)言,反駁控告人提出的指控,這里的“保護人”實際上是今天哪種角色的雛形
A.法官 B.陪審法庭成員 C.公訴人 D.律師
4.16世紀左右,歐洲“紳士”(gentry)階層大多住在鄉(xiāng)間宅第,喜愛田獵,坐享田租。他們擁有政治、法律的特權,并成為社會的領導階層。 這些“紳士” 獲取其身份主要依靠下列哪一途徑?
A.經(jīng)營工商,累積財富 B.應征從軍,建有軍功
C.擁有封地,身份世襲 D.通過考試,獲得資質(zhì)
5. “新教徒”“Protestants”一詞,來源于拉丁文的“Protestari”, 意指 “抗議”和“宣稱”,其抗議的主要對象是
A.羅馬教皇 B.世俗君主 C.封建領主 D.天主教徒
6.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說:“如果當初火星上有一位觀察者,在觀察約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給他印象更深的將是伊斯蘭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其中“伊斯蘭世界”是指
A.拜占庭帝國 B.奧斯曼帝國 C.蒙古帝國 D.阿拉伯帝國
7.《禮記•表記》說:“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禮。”對周人“尊禮”理解正確的是
A.否定天命神權,重視倫理道德
B.以人為本,創(chuàng)立完整的禮儀制度
C.以禮樂制度維護宗法分封制度
D.反對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8.春秋時期孔子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夠成為中國古代傳
統(tǒng)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長久的生命力,主要因素在于
①其思想體系根據(jù)時代的需要在不斷豐富和完善 ②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成為世界性宗教而得到了廣泛傳播 ④封建官辦教育對儒家思想的大力傳播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9.皇帝見丞相到,起立施禮后才坐下,禮官在旁則高唱贊曰:“皇帝為丞相起”。
上述現(xiàn)象最有可能發(fā)生在
A.明朝 B.宋朝 C.唐朝 D.西漢初
10.秦漢時期,面對農(nóng)耕民族與游牧民族間的沖突,為了保衛(wèi)自己的文明系統(tǒng),帝國采取“用制險塞”的隔絕固守與“導途鑿空”的外拓互通并舉之策。帝國的行為表現(xiàn)在
A.構(gòu)筑長城、通使西域、開辟絲路 B.北討匈奴、南征北戰(zhàn) 、開鑿靈渠
C.修建驛道、收復河套、開發(fā)象郡 D.聯(lián)絡大月氏、夾擊匈奴、通婚和親
11.中國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進言:“臣聞殷、周之王千馀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nèi),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此大臣的主張
A.反對郡縣制 B.主張郡縣制 C.反對中央集權 D.主張中央集權
12.有人認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經(jīng)濟長期破壞,政局動蕩不安,長期分裂割據(jù),人心渙散,實是我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應當完全否定。”這種觀點主要忽視了
A.民族融合的作用 B.分裂中孕育的統(tǒng)一
C.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 D.君主專制逐步的加強
13.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史實,解釋、觀點等。下列各項中,屬于觀點的是
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
C.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也 D.中古史證明國家合則利分則弊
14.自秦朝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后,中央地方矛盾始終存在。地方勢力威脅中央政權的危險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時期 B.北宋時期 C.元朝時期 D.清朝時期
15.以下是中國古代兩本史學名著的篇目,與這兩書體例相同的著作分別是
繼亂之世:魯?公
?公元年
?公二年
?公三年
?公四年
?公五年 ……
卷十:孝文帝紀第十
……
卷第四十一:勾踐世家第十一
……
卷第六十六:伍子胥列傳第六
A.司馬光《資治通鑒》/希羅多德《歷史》
B.司馬遷《史記》/袁樞《通鑒紀事本末》
C.司馬光《資治通鑒》/司馬遷《史記》
D.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
16. 以下材料跟科舉制相關的是
A.“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祿”B.“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C.“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D.“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士”
17. 嚴從簡在《殊域周資錄》中描述道:“凡貢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貨來,皆倍償其
價。”這一現(xiàn)象反映的是
A.朝貢貿(mào)易 B. 民間貿(mào)易 C. 互市貿(mào)易 D.市舶貿(mào)易
18. “上帝賦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為動物,也可以上升到與上帝相似的東西。”以下能體現(xiàn)這一主題精神的是
A.基督教運動 B.文藝復興運動 C.宗教改革運動 D.啟蒙運動
19.“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到1500年左右,它一變
而為一座橋梁,一個起程點了。”從這一變化中后來最受益的國家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國 高二 D.意大利
20. 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在《百科全書》中說:“自由是天賜的東西,每一個同類
的個體,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權利……不是國家屬于君主,而是君主屬于國家。”
材料體現(xiàn)的主張有
①個人自由 ②聯(lián)邦共和 ③權利平等 ④主權在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 著名學者彭慕蘭認為:與其說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了新的財富,不如說新的財富的發(fā)現(xiàn),導致并推動了工業(yè)革命,因為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來源于兩個方向的驅(qū)動:“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場 B.販賣黑奴 C.傳播基督教思想 D.輸出機器
22. 美國歷史學家平森認為,德國在短短的30年間,“從一個‘詩人和思想家’的民族
轉(zhuǎn)變?yōu)橐怨に嚰夹g、金融和工業(yè)組織以及用物質(zhì)進步為公共生活的顯著特征的民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zhong/65728.html
相關閱讀:高考歷史第一輪復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