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勇
①曾經(jīng)覺得,注釋是那般重要。紅塵素居,碌碌諸事中,有的時候,我們是那么地需要一些注釋,不論是注釋自己,還是注釋周圍的人、注釋整個世界。
②孩提時我們總是纏著媽媽問十萬個為什么,就是在尋求著世界的注釋。而當(dāng)媽媽坐在我們的睡榻旁,安詳?shù)貫槲覀円灰蛔髁私獯,我們才能心滿意足地帶著一絲微笑睡去。
③詩人以“離人心上秋”來釋“愁”,以“黃雞紫蟹堪攜酒。紅樹青山好放船”來注釋“樂”,以“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來注釋“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為聞”來注釋“痛”,而我們在一個春天芳香的夜晚開始伏案寫下的日記,亦是對自己生命的注釋!
④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于給自己的生命一個解釋。
我們汲取知識,是因為我們需要聰慧的大腦;我們鍛煉身體,是因為世界等著我們?nèi)?chuàng)造;我們種花蒔草,是因為它們的枝脈可以染綠我們的心靈;我們夜夜做夢,是因為我們瑰麗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⑤而每當(dāng)做錯一件事情,我們又總是百般地想給對方一個解釋,通過對自己行為的注解來贏得一點點的諒解,以及內(nèi)心的安寧。
⑥可是啊,我親愛的朋友,有的時候,我們是不需要注釋,不論是我們的思想,還是我們的行為。沉默中,心有靈犀的人自能心領(lǐng)神會,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費盡口舌他仍會恍然不知。
⑦相傳世尊一日在靈山會上,一枝金婆羅花示眾。時眾皆默然,不得其要領(lǐng),只有迦葉尊者破顏而笑,于是佛祖便將其“正法眼藏,涅
?
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傳給了迦葉。禪宗《無門關(guān)》第六則記載的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的令人心動。而目不識丁的六祖慧能一聽無盡藏比丘尼誦念《大涅
?
經(jīng)》便知其中妙義的故事,亦是那樣傳神。
⑧禪宗講求“不立文字”、“以心傳心”,而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
不需彼此注釋而“心有靈犀一點通”,該是一個多么動人的境界。
⑨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沒必要詮釋自己;管仲割席與友斷交,亦毋須多言一句。最欽佩古時話本里那些特立獨行,從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煙,夜黑風(fēng)高,他們或殺身取義,或拔刀助友,絕不多說一句,從來不為己的所作所為加上一段長長的注解。待血跡擦干,寶劍入鞘,是朋友,自會相視一笑。好漢武松本可不上景陽崗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機會逃跑,可他寧肯將松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封皮貼上,一步步自投孟州而來……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會豎起拇指,由衷地叫一聲:“好!”
⑩還有愛情,自古以來就令人“輾轉(zhuǎn)反側(cè),寤寐思服”的愛情,更是不需要注釋,也沒有注解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愛,不需注解的。就像你,注定跟我走。”我讀書時,曾結(jié)識一位從意大利米蘭來的中
⑾
言傳是必要的,可意會卻是更高的境界。當(dāng)我們溫柔相愛,讓我們什么都別說,因為一切的解釋,一切的評說,都有可能使我們之間的那汪意境褪色……
(摘自《百度文庫》,略改動)
16
、作者述說“不需注釋的生命”,為什么要從“我們是那么地需要一些注釋”寫起?(5
分)
17
、結(jié)合原文,賞析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4
分)
(1
)我們在一個春天芳香的夜晚開始伏案寫下的日記,亦是對自己生命的注釋啊!
(2
)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于給自己的生命一個解釋。
18
、從全文看,本文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你同意這種生活態(tài)度嗎?為什么?(6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xué)作文答案網(wǎng)整理
16
、【答案】領(lǐng)起
2--5
節(jié)內(nèi)容
(1
分
)
;從人們
“
需要注釋
”
的日常生活現(xiàn)象說起,為下文的轉(zhuǎn)折作鋪墊
(2
分
)
;這樣寫入題自然,體現(xiàn)思辨色彩
(2
分
)
。
(
意思對即可
)
【解析】本題考查對文本結(jié)構(gòu)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解答本題要以理清全文的思路,整體把握文本的大意為基礎(chǔ)。本文以第
6
節(jié)的轉(zhuǎn)折為標志,可分為兩個部分:第
1
節(jié)一第
5
節(jié)為第一部分,寫
“
人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于給自己的生命一個解釋
”
:
第
6
節(jié)至結(jié)尾為第二部分抒寫
“
生命是不需要注釋的
”
。
17
、(
1
)日記記載了自我靈魂的軌跡,是對自我生命行為的真情詮釋。(意思對即可)
(
2
)因為人們已經(jīng)習(xí)慣于為自已的任何行為找出一個理由,說出一個“為什么”(意思
泊名利,只要做好自己認為的事情就好了,因為我們的精神不能受到世俗社會的左右,要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淡泊名利。
示例三:不同意。人們在交際、交往中難免會產(chǎn)生誤解,有了誤解就需要解釋(當(dāng)解釋時就解釋),這樣才能及時消解誤會,贏得諒解以及求得內(nèi)心的安寧。
示例四:不同意,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會受到世俗的事物的左右,如果說
“
不需要注釋
”
,這樣的話就會把自己孤立在這個世界上。
(開放題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即可,把二種結(jié)合起來論證作答也可。)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要點利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分析歸納以及評價鑒賞能力。解答此題,要在整體把握文意的基礎(chǔ)上進行梳理概括。這是一道鼓勵學(xué)生個性化閱讀的開放性試題,也是新高考題的趨勢。答題要觀點鮮明,言之有據(jù)。答案所給出的兩種只是
“
示例
”
,還可以將這兩種結(jié)合起來辯正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注意的是,答
“
同意
”
的,如果僅僅重復(fù)
“
作者的態(tài)度
”
,只能給
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zhong/376047.html
相關(guān)閱讀:人物傳記閱讀《嚴鳳英》
宗璞《銹損了的鐵鈴鐺》閱讀答案
《沉思望江樓》閱讀答案
《通往田野的小巷》閱讀答案
《草嬰先生瘦小的重》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