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例導練
既出,因時時隨諸兄后,聽其議論。一日伯兄斯年家課,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觀諸兄所造,亦易與耳!辈煮E聞而駭之,曰:“然則吾將試汝!币螂s出經(jīng)義目試之,汗浸千言,俄頃而就。伯兄大驚,持之而泣,以告戶部曰:“幾失吾弟!睉舨恳嚆等辉唬骸皫资嶙!笔侨帐紴橄壬乱侣,送入塾讀書。逾年,遣請業(yè)于梨洲先生,則置之絳帳中高坐。先生讀書五行并下,如決海堤,然嘗守先儒之戒,以為無益之書不必觀,無益之文不必為也,故于書無所不讀,而識其大者。
康熙戊午,詔征博學鴻儒,浙江巡道許鴻勛以先生薦,力辭得免。明年,開局修《明史》,昆山徐學士元文延先生往,時史局中征士許以七品俸,稱翰林院纂修官,學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請以布衣參史局,不署銜,不受俸,總裁許之。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審,先生閱畢,謂侍者曰:取某書某卷某頁有某事,當補入;取某書某卷某頁某事,當參校。侍者如言而至,無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雖其后不盡仍先生之舊,而要其底本,足以自為一書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時議意其專長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學居憂,先生與之語《喪禮》,乃知先生之深于經(jīng),侍郎因請先生遍成五禮之書二百余卷。當時京師才彥霧會,各以所長自見,
而先生最閑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無不呼曰萬先生,而先生與人還往,其自署只曰“布衣萬斯同”,未嘗有他稱也。
先生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師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館于督師少為寬假,先生歷數(shù)其罪以告之。有運餉官以棄運走,道死,其孫以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錢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為之營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嘗倦也。父友馮侍郎躋仲諸子沒入勛衛(wèi)家,先生贖而歸之。不衿意氣,不事聲援,尤喜獎引后進,惟恐失之,于講會中??三致意焉,蓋躬行君子也。卒后門人私謚曰貞文。
(選自錢儀吉纂《碑傳集》,有刪節(jié))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先生欲豫焉 豫:參與
B.學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無爽者 爽:差錯
D.先生贖而歸之 歸:歸還
【解析】 D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理解)。D項,“歸”應是使動用法,“使……歸”。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解析】 C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理解)。C項,均為介詞,把。A項,代詞,他/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項,連詞,于是/介詞,通過。D項,副詞,才/副詞,竟然。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萬斯同小時候十分頑劣,可聰穎異常,過目不忘,常跟兄長們討論學問,引起父兄重視,被送入私塾讀書,又經(jīng)名師指點,終成大器。
B.萬斯同受邀參加《明史》的編纂工作,不計名利,擔當修訂審核重任;他學識淵博,目光敏銳,態(tài)度嚴謹,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萬斯同對經(jīng)學有精深的研究,應邀編纂禮學之書,貢獻很大;他為人也很低調(diào),從不像別人那樣炫耀自己,受到當時人們的普遍敬重。
D.萬斯同嚴詞拒絕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遺余力地為困頓者奔走,對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現(xiàn)出剛正不阿、看重情義的君子之風。
【解析】 A 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分析綜合)。A項,“常跟兄長們討論學問”有誤。應是“一日伯兄期年家課,先生欲豫焉”所引發(fā)的事,使兄長對萬斯同刮目相看。
4.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伯兄驟聞而駭之,曰:“然則吾將試汝!保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運餉官以棄運走,道死,其孫以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長兄突然聽到他這樣說,感到很吃驚,說:“既然這樣,那么我要考考你!
。2)有個押運糧餉的官員因為放棄押運逃跑,在路上死了,這個官員的孫子通過行賄請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訓斥并且趕走了他。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理解)。第(1)句,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是“駭”與“然則”;第(2)句,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是“走”“道”
“退”。
【參考譯文】 萬斯同先生,字季野,鄞縣人,是戶部員外郎萬泰的第八個兒子。從小就桀驁不馴,不肯服服帖帖地跟隨他的幾個兄長,所到之處總有很多的破壞,他的兄長也都忽視了他。萬泰想把他送到寺廟,不久因為他的頑劣,將他關(guān)閉在空房子里。萬斯同看到架子上有幾十冊明代的歷史資料,讀了以后非常喜歡,幾天就讀完了;又看到有經(jīng)學之類的書,也全讀完了。從空房子里出來后,于是常常跟在兄長的后面,聽他們談?wù)。一天,長兄萬斯年在家里開課,萬斯同想?yún)⒓,長兄笑著說:“你知道什么呀?”萬斯同回答說:“看諸位兄長所為,也很容易呀!遍L兄突然聽到他這樣說,感到很吃驚,
說:“既然這樣,那么我要考考你!庇谑蔷蛷慕(jīng)義中選了題目考他,(萬斯同)洋洋灑灑數(shù)千字,一會兒就完成了。長兄十分驚詫,拿著文稿哭了,把這件事告訴了戶部員外郎說:“差點兒耽誤了我的弟弟。”戶部員外郎也驚愕地說:“差點兒耽誤了我的兒子!睆倪@一天開始給萬斯同添置了新衣新鞋,送他到私塾讀書。過了一年,把他送到梨洲先生那里接受學業(yè),梨洲先生將他安置在最好的位置上就座。萬斯同讀書一目數(shù)行,猶如大海決堤,然而他堅守先儒的告誡,認為沒有益處的書不要看,沒有益處的文章不要寫,所以,他沒有什么書不讀,但是能夠辨識出其中的要義。
清代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詔征召學問豐富淵博的學者,浙江巡道許鴻勛推薦了萬斯同,由于萬斯同極力推辭才作罷。第二年,詔令修撰《明史》,昆山人徐元文請萬斯同先生參與,當時史局中聘用的士人可享受七品的俸祿,稱為翰林院纂修官,學士想引用成例把(七品俸祿、翰林院纂修官)授給萬斯同,萬斯同請求讓他以平民的身份進入史局,不要官銜,也不拿俸祿,總裁答應了他。諸位纂修官將稿子交來后,都送給萬斯同修訂審核,萬斯同審閱完,告訴服侍的人說:取某書某卷某頁有某事,應當補進去;取某書某卷某頁有某事,可以參照校對。服侍的人按照他的話去做,沒有有差錯的。
《明史稿》五百卷都是萬斯同親自定稿,雖然后來不完全是萬斯同的原文,然而看萬斯同的底稿,完全可以自成一書了。萬斯同剛到京師時,當時的輿論認為他的專長在于史學,等到昆山人徐乾學守喪期間,萬斯同與他交談《喪禮》,人們才知道萬斯同對經(jīng)學的精通,徐乾學于是就請萬斯同編纂了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兇禮等方面的書二百多卷。當時京師才子賢士薈萃,每人都把各自的特長展示出來,而萬斯同最低調(diào),然而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一般的士人,沒有不尊稱他為萬先生的,而萬斯同與別人往來,他只自稱為“布衣萬斯同”,不曾有別的稱呼。
萬斯同為人隨和,平易近人,十分儒雅,然而內(nèi)心耿直。原來督師的親家正擔當要職,乞求史館對于原督師稍微寬容,萬斯同則將他的罪過一一列舉告訴他。有個押運糧餉的官員因為放棄押運而逃跑,在路上死了,這個官員的孫子通過行賄請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訓斥并且趕走了他。錢忠介公的兒子窘迫至極,萬斯同為了幫他謀求一個職位而十分勞累,最終也沒有如愿,然而萬斯同沒有感到倦怠。父親的朋友馮躋仲的幾個兒子被沒收到勛衛(wèi)家做奴仆,先生為他們贖身使他們得以回歸。不意氣行事,不大張旗鼓,尤其喜歡獎掖后生,惟恐失去人才,在集會中誠懇地反復申明自己的意愿,或許他就是孔子所說的身體力行的君子啊。去世后,他的門生給了他“貞文”的謚號。
2 [2011?江西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21分)
始汲黯為謁者①,以嚴見憚。河內(nèi)失火,延燒千余家,上使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貧人傷水旱萬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jié)發(fā)倉粟以賑之。臣請歸節(jié),伏矯制之罪。”上賢而釋之。以數(shù)切諫,不得留內(nèi),遷為東海太守。好清靜,擇丞史任之,責大指而已,不苛小。歲余,東海大治。
黯多病,賜告②者數(shù),不愈。莊助復為請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逾人。然至其輔少主,守成深堅,招之不來,麾之不去,雖自謂賁、育③,亦不能奪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青④為大將軍,諸將皆屬。尊寵于群臣無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獨汲黯與亢禮。人或說黯曰:“大將軍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⑤,反不重邪!”青聞,愈賢黯,數(shù)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青雖貴,有時侍中,上踞廁而視之。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節(jié)選自《綱鑒易知錄》卷十三)
【注】 ①謁者:官名。②告:休假。③賁、育:即孟賁、夏育,兩人均為古代著名勇士。④青:衛(wèi)青,漢武帝時名將。⑤揖客:只揖不拜之客。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屋比延燒,不足憂也 比:并排
B.臣請歸節(jié),伏矯制之罪 矯:假托
C.責大指而已 指:意旨
D.亦不能奪之矣 奪:強取
【解析】 D 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實詞含義的理解能力。奪:改變。A.“比”的本義為“并列,并排”,《說文》中有:“二人為從,反從為比!比纾杭{比籠中。(《聊齋志異?促織》)B.“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保ā缎帕昃`符救趙》)“矯”即假托之意。C.“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史記?屈原列傳》)“指”為“旨”的通假字,即意旨,文中就是這個用法。文言實詞可以運用代入法,如果不通順可能有誤。也可以用知識遷移法,“奪”在《陳情表》中學過“舅奪母志”,“奪”意為“改變”。
6.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
持節(jié)發(fā)倉粟以賑之
A.
作《師說》以貽之
上賢而釋之
B.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莊助復為請告
C.
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
尊寵于群臣無二
D.
以勇氣聞于諸侯
【解析】 B 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理解能力。A.“以”均表目的,用來,連詞;B.表承接,于是,就,連詞 /表轉(zhuǎn)折,卻,連詞;C.均為介詞“替”;D.均為介詞,“在”。江西卷高考語文對文言文虛詞的考查和全國各省市一樣,是課內(nèi)課外結(jié)合。備考時不要拋棄課本,在積累的基礎(chǔ)上,尋求規(guī)律,形成一定的推斷技巧,無疑會提高答題的正確率。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先把這個文言虛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進行比較,看是否可翻譯成同一個詞,意義是否一樣。然后聯(lián)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上下文的關(guān)系。最后借助語句的結(jié)構(gòu),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7.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分)( 。
A.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B.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C.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D.丞相弘燕見上/或時不冠/至如汲黯見上/不冠不見也/上嘗坐武帳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解析】 C 本題是考查文言文的斷句能力。這是2011年江西高考新增的考點。要正確斷句,理解文意是根本,但在分析時,還是有一些方法的。比如,分析詞語,進而分析它所作的成分,如本題中的“上”,“上”意為皇上,名詞。既可為主語,亦可為賓語,劃入句首作主語,劃入句尾作賓語。顯然,將“上”視作主語語勢更暢。且在文言文中,省略賓語應較省略主語更頻繁,在劃分句讀時要特別注意。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以數(shù)切諫,不得留內(nèi),遷為東海太守。(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獨汲黯與亢禮。(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愈賢黯,數(shù)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因為(汲黯)多次直言進諫,不能留在朝廷(任職),調(diào)任東海太守。(注意“數(shù)”、“內(nèi)”、“遷”的用法,每字1分,大意1分)
(2)公卿以下(官員)都謙卑地侍奉衛(wèi)青,唯獨汲黯與他以對等禮儀相待。(“奉”、“亢禮”各1分;“與”省略“之”即“對待他”1分;大意1分)
(3)(衛(wèi)青)更加認為汲黯賢良,多次(向他)請問國家朝廷(遇到)的疑難問題,禮待汲黯超過平時。(賢:意動用法1分;所疑:疑難大事,1分;加:更,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
當初,汲黯擔任謁者,因他為人威嚴而被大家敬畏。河內(nèi)郡失火,火勢蔓延燒毀了一千多家民房,武帝派汲黯前去視察。返回之后,向皇上報告說:“平民百姓不慎失火,因房屋毗連而蔓延燃燒起來,不值得陛下憂慮。我經(jīng)過河南郡,看見河南郡的貧民遭受洪水干旱災害磨難的有一萬多家,有的甚至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慘境地,我謹借出使的方便,用陛下的符節(jié),命令發(fā)放河南官倉中的積糧以救濟貧民。我請求歸還符節(jié),甘愿領(lǐng)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懲罰!蔽涞壅J為他賢德就赦免了他的罪。因為(汲黯)多次直言進諫,不能留在朝廷(任職),調(diào)任東海太守。他喜好清靜無為,謹慎地選擇郡丞和各曹掾史,然后放手任用,他治理郡里的事務(wù),只是關(guān)注重大的事情罷了,并不苛求細枝末節(jié)。過了一年多,東?ぶ卫淼煤芎。
汲黯身體多病,武帝多次特許延長他休病假的時間,還是沒有痊愈。莊助又替他請假,武帝說:“汲黯這個人怎么樣呢?”莊助說:“讓汲黯任職當官,沒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才能。然而他能輔佐年少的君主,堅守已成的事業(yè),(用利)引誘他不會來,(用威)驅(qū)趕他不會去,即使有人自稱像孟賁、夏育一樣勇武非常的勇士,也不能改變他的志節(jié)!蔽涞壅f:“說得對。古時有所謂的社稷之臣,說到汲黯,就很接近了!”
漢武帝派使臣帶著大將軍的印信到軍營,在軍中拜衛(wèi)青為大將軍,各路將領(lǐng)皆歸衛(wèi)青統(tǒng)領(lǐng)。漢武帝對衛(wèi)青的尊崇寵信超過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公卿以下(官員)都謙卑地侍奉衛(wèi)青,唯獨汲黯與他以對等的禮儀相待。有人勸汲黯說:“大將軍位尊權(quán)貴,您不可以不下拜!
汲黯說:“憑著衛(wèi)青的大將軍身份而有長揖不拜的平輩客人,大將軍反而不尊貴嗎?”衛(wèi)青聽說這件事,更加認為汲黯賢良,多次向他請問國家朝廷(遇到)的疑難問題,禮待汲黯超過平時。衛(wèi)青雖然地位尊貴,但有時入宮,漢武帝就坐在床邊(踞廁:坐于床側(cè)。一說,坐在廁屋里)接見他。丞相公孫弘燕在漢武帝閑暇時被召見,漢武帝連帽子都不戴;至于汲黯謁見時,漢武帝沒戴上帽子就不接見。有一次,漢武帝正坐在陳列兵器的帳中,汲黯前來奏事,漢武帝當時沒戴帽子,遠遠望見汲黯,急忙躲入后帳,派人傳話,批準汲黯所奏之事。
點撥提升
史傳類文言文閱讀的基本點
(一)整體閱讀,總體把握,依據(jù)文體特點抓重點。
閱讀時要始終帶著如下幾方面的問題思考:1.文章寫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局如何。具體說,對記敘性文字,要理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傳記文,要弄清作者記了哪幾件事,表現(xiàn)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點和精神風貌。只有整體閱讀,總體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駕馭閱讀材料,才能準確、完整地去分析、評價人物和事件。要了解古代傳記人物的基本類型:剛烈、忠貞、勇猛、愛國、誠信、孝悌、正直、謹慎、勤勉、博聞、聰慧……
(二)抓中心句、找關(guān)鍵句,理清文章的層次。讀一篇文章時,應當特別關(guān)注中心句、關(guān)鍵句,這樣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關(guān)鍵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開頭或結(jié)尾處,如《六國論》的中心句“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在文章的開頭;《過秦論》中“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這個中心句在文末。再則,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gòu),是文章的骨架和脈絡(luò),它具體展現(xiàn)作者記敘、描寫、說明、議論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過層與層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反映出來的。分析的方法可按時間順序歸納,也可按地點的轉(zhuǎn)移歸納,可按時空結(jié)合歸納,可按材料性質(zhì)或類別歸納。這些方法視具體的文章而定。
(三)在把握要點和中心的基礎(chǔ)上,分析判斷細節(jié)。圍繞文意,仔細判斷各選項中的有關(guān)細節(jié),才能明辨各項表述的正確與否。
(四)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加深對文章的內(nèi)容及主旨的理解。 歸納、概括時,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題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釋、文章出處、作者情況等信息,結(jié)合學過的有關(guān)知識作綜合分析,從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五)回文查對,將選項中現(xiàn)代文敘述文字與文言原文對應文字比照判斷。要堅持把選項中諸如事情的發(fā)展、因果,人物行為的程度、實效等方面內(nèi)容,細細從原文詞句中查出核對;努力培養(yǎng)能把題目中用現(xiàn)代漢語敘述的內(nèi)容,一一迅速地從原文中找出對應內(nèi)容的能力。分析、評價選項敘述與文中用詞造句的細微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guān)鍵。
易錯提示
在史傳類文言文閱讀中,比較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有人物的張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時空錯位、層次混亂、強加因果,內(nèi)容上的歸納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
新題精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23分)
初,天子之立①非紹意,及在河東,紹遣潁川郭圖使焉。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會太祖迎天子都許,收河南地,關(guān)中皆附。紹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建安五年,太祖自東征(劉)備。田豐說紹襲太祖后,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曰:“夫遭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惜哉!”
紹渡河,壁延津南,使劉備、文?挑戰(zhàn)。太祖擊破之,斬?,再戰(zhàn),禽紹大將,紹軍大震。太祖還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數(shù)眾而果勁不及南,南谷虛少而貨財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戰(zhàn),北利在于緩搏。宜徐持久,曠以日月!苯B不從。連營稍前,逼官渡,合戰(zhàn),太祖軍不利,復壁。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眾大懼。太祖乃為發(fā)石車,擊紹樓,皆破。紹為地道,欲襲太祖營。太祖輒于內(nèi)為長塹以拒之,又遣奇兵襲擊紹運車,大破之,盡焚其谷。太祖與紹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應紹,軍食乏。會紹遣淳于瓊等將兵萬余人北迎運車,沮授說紹:“可遣將蔣奇別為支軍于表,以斷曹公之鈔!苯B復不從。瓊宿烏巢,去紹軍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候夜?jié)撏キ偂?br />
紹遣騎救之,敗走。破瓊等,悉斬之。太祖還,未至營,紹將高覽、張?等率其眾降。紹眾大潰,紹與譚單騎退渡河。余眾偽降,盡坑之。
初,紹之南也,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jù)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jié)英雄,內(nèi)修農(nóng)戰(zhàn),然后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于奔命民不得安業(yè)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于一戰(zhàn),若不如志,悔無及也!苯B不從。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眾,械系之。
自軍敗后發(fā)病,(建安)七年,憂死。
(節(jié)選自陳壽《三國志》)
【注】 ①天子之立:指董卓廢除少帝劉辯、擁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皇帝,即漢獻帝。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紹渡河,壁延津南 壁:修筑工事
B.紹為高櫓,起土山 起:壘起
C.余眾偽降,盡坑之 坑:(被)活埋
D.然后簡其精銳,分為奇兵 簡:精簡
【解析】 D “簡”應為“挑選”之意。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A.而以嬰兒之病失其會
以勇氣聞于諸侯
B.將軍據(jù)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
仰視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C.我未勞而彼已困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
D.盡焚其谷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解析】 B A.以,介詞,因為/介詞,憑借;B.之,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標志,意義和用法相同;C.而,轉(zhuǎn)折連詞,卻/并列連詞,又;D.其,代詞,他們的(袁運糧隊)/副詞,還是。
3.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3分)
救 右 則 擊 其 左 救 左 則 擊 其 右 使 敵 疲 于 奔 命 民 不 得 安 業(yè) 我 未 勞 而 彼 已 困 不 及 二 年 可 坐 克 也。
【答案】 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于奔命/民不得安業(yè)/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每斷對一處得0.5分)
4.從全文來看,你認為袁紹在與曹操的對抗過程中失敗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缺乏遠大的政治眼光;②速戰(zhàn)速決,急于求成;③多次不采納謀士正確的建議(不納忠言);④錯失良機。(每點1分)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紹悔,欲令太祖徙天子都鄄城以自密近,太祖拒之。(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兵數(shù)眾而果勁不及南,南谷虛少而貨財不及北。(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遣將蔣奇別為支軍于表,以斷曹公之鈔。(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袁紹(這才)后悔,他想讓太祖(曹操)把獻帝送到鄄城,以便自己就近接觸(天子和公卿百官),但太祖拒絕了他。
(2)北方(我們)的軍隊數(shù)量雖多,但戰(zhàn)斗士氣和勇敢精神比不上南方(曹操)的軍隊,而曹軍糧食短缺、后勤物資供應遠不如我們。
(3)可以再派遣蔣奇另外帶一支軍隊在外圍(配合行動),以防備曹操的偷襲。
【參考譯文】
當初擁立皇帝并不是袁紹的意愿,等到(獻帝)逃到了河東,袁紹還是派遣部下潁川人郭圖前去朝拜。郭圖回來后勸說袁紹恭迎獻帝遷都鄴城,袁紹不同意。不久,太祖(曹操)迎接獻帝遷都許縣,(曹操)收復了河南一帶的土地,關(guān)中(諸州、郡縣)也都親附(曹操)太祖。袁紹這才后悔,他想讓太祖(曹操)把獻帝送到鄄城,以便自己就近接觸(天子和公卿百官),但太祖拒絕了他。建安五年,太祖親自東征劉備。田豐勸說袁紹襲擊太祖后方,袁紹以兒子有病來推辭,不同意。田豐以手杖擊地說:“遇到這樣一個難得的良機,卻因為嬰兒生病而錯失這個機會,可惜呀!”
袁紹渡過黃河,在延津以南地區(qū)修筑工事,派劉備、文?去(向曹操)挑戰(zhàn)。太祖打敗了他們,斬殺了文?,接著再戰(zhàn)并俘獲了袁紹的大將,袁紹軍隊大為震動。太祖回軍官渡。沮授又勸袁紹說:“北方(我們)的軍隊數(shù)量雖多,但戰(zhàn)斗士氣和勇敢精神比不上南方(曹操)的軍隊,而曹軍糧食短缺、后勤物資供應遠不如我們。因此對曹軍來說速戰(zhàn)速決有利,可對我軍來說卻是打一場持久戰(zhàn)更有利!痹B不聽。指揮大軍進逼官渡,與曹軍交鋒,太祖軍隊沒有打贏,退回營地堅守。袁紹修造(多座)高樓,又壘起了高高的土山,(弓箭手)用箭射到曹營中。曹營中士兵都要持盾牌遮擋身體,大家都非常害怕。太祖于是制作了發(fā)石車,拋射石塊摧毀了袁紹修建的高樓。
袁紹又挖地道,想襲擊太祖的軍營。太祖就在軍營內(nèi)挖掘了一條長長的壕溝來截斷袁軍的地道,又派一支奇兵襲擊袁紹的運輸車隊,打敗了他們,把運輸?shù)募Z食全部燒毀了。太祖與袁紹兩軍對峙日久,百姓們受戰(zhàn)爭之苦也疲憊不堪,糧食缺乏了,很多人都反叛到袁紹那里去了,曹軍的糧草很缺乏。這時,恰逢袁紹派淳于瓊等率領(lǐng)一萬多兵馬北上迎接運輸車隊,沮授勸袁紹說:“可以再派遣蔣奇另外帶一支軍隊在外圍(配合行動),以防備曹操的偷襲!痹B又沒有采納。淳于瓊夜宿在烏巢,距離袁紹的大軍四十里。太祖于是留下曹洪守衛(wèi)軍營,親自率領(lǐng)步騎五千等到夜晚偷偷地去攻擊淳于瓊。袁紹派騎兵去增援,被打敗了。曹操大勝了淳于瓊等,把他們?nèi)珰⒘恕?br />
太祖回軍,還沒有到達營地,袁紹的將領(lǐng)高覽、張?等便率領(lǐng)他們的部隊來投降了。袁紹的軍隊崩潰,袁紹與長子袁譚各自騎馬渡過黃河逃跑了。他剩下的部隊假裝投降,(發(fā)現(xiàn)后)全部被活埋了。
當初,袁紹率軍南下的時候,田豐勸袁紹說:“曹操善于用兵,變化多端,他的軍隊雖然數(shù)量少,但不可輕視,不如從長遠計議與他相持。將軍你占據(jù)險要的山河地勢,擁有四個州的土地與百姓,對外可以結(jié)交英雄豪杰,在內(nèi)大力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操練兵馬,然后挑選出其中的精銳部隊,分編成幾支奇兵,乘(曹操)空虛的時候輪流出來,騷擾河南地區(qū)。
曹操救援右邊則攻擊他的左翼,救援左邊則攻擊他的右翼,使敵軍疲于奔命,(他的)百姓不能安居和從事生產(chǎn),我軍沒有勞頓而敵軍已經(jīng)困頓了。用不了兩年,可以坐等著打敗他。現(xiàn)在放棄長遠計策,而想傾全力畢其功于一役,萬一不如你的志愿,后悔也來不及了!痹B沒有聽從。田豐仍再三勸諫,袁紹非常生氣,認為他擾亂軍心,于是用腳鐐手銬囚禁了他。
自從官渡之戰(zhàn)兵敗后,袁紹便發(fā)病不起。建安七年,在憂郁中死去。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22分)
張鑒,字德明,瀛州團練使藏英之孫。父裔,以蔭補供奉官。鑒本將家,幼能嗜學,入衛(wèi)州霖落山肄業(yè),凡十余年。太平興國三年,擢進士第。升朝,為太子右贊善大夫、知婺州,就遷著作郎。還,拜監(jiān)察御史。奉詔決獄江左,頗雪冤滯。歷殿中侍御史。
王明、李惟清薦其能,用為江南轉(zhuǎn)運使。本部有大姓為民患者,鑒以名聞。太宗盡令部送魁首及妻子赴闕,以三班職名羈縻之,江左震肅。淳化中,盜起西蜀,王繼恩討平之,而御軍無政,其下恃功暴橫。益州張詠密奏,請命近臣分屯師旅,即遣鑒與西京作坊使馮守規(guī)偕往。召對后苑門,面授方略。鑒曰:“益部新復,軍旅不和,若聞使命驟至,易其戎伍,慮或猜懼,變生不測。請假臣安撫之名。”太宗稱善。鑒至蜀,繼恩猶偃蹇①,不意朝廷聞其縱肆。鑒之行,付以空名宣頭及廷臣數(shù)人,鑒與詠即遣部戍卒出境,繼恩麾下使臣亦多遣東還,督繼恩輩分路討捕殘寇,而鑒等招輯反側(cè)。事平歸朝,未至,拜左諫議大夫、戶部使。
會五路進兵討西夏,令鑒乘傳往環(huán)州,與李繼隆議護送芻糧入靈州。及還,上疏曰:“關(guān)輔之民,數(shù)年以來,并有科役,畜產(chǎn)蕩盡,室廬頓空。加以浦洛之行,曾經(jīng)剽劫。原州之役,又致遷延。非獨令之弗從,實緣力所不逮。況復本戶稅租,互遣他州送納,往返千里,費耗十倍。今若復有差率,益流致亡,縱令驅(qū)迫,必恐撓潰。愿陛下特垂詔旨,無使重勞,因茲首春,俾務(wù)東作。事當深慮,理要預防。若待川決而后防,火熾而方戢,則焚溺之患深矣,雖欲拯救,其可得乎?”
尋詔鑒專督軍糧,以軍興法從事,饋運頗集。咸平初,改工部侍郎、出知廣州。居二年,民條其政績,上請刻石。
初,鑒在南海,李夷庚為通判,謝德權(quán)為巡檢,皆與之不協(xié)。二人密言鑒以貲付海賈,往來貿(mào)市,故徙小郡。至是,鑒自陳有親故謫瓊州,每以奉米附商舶寄贍之,又言夷庚、德權(quán)?人貪兇之狀,上意稍釋。召還,以疾徙知相州。有芝草生于監(jiān)牧之室,鑒表其祥異,以為河朔弭兵款附②之兆。優(yōu)詔答之。景德初,卒,年五十八。
(選自《宋史?張鑒傳》,有刪節(jié))
【注】①偃蹇:高傲。②款附:歸附。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奉詔決獄江左,頗雪冤滯 滯:積壓的
B.不意朝廷聞其縱肆 意:懷疑
C.民條其政績,上請刻石 條:分條列舉
D.鑒表其祥異 表:上奏
【解析】 B 意:以……為意、把……放在心上。
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
本部有大姓為民患者
A.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實緣力所不逮
B.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謝罪
若聞使命驟至,易其戎伍
C.
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
因茲首春,俾務(wù)東作
D.
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解析】 C B項,助詞,“所”加動詞,構(gòu)成名詞性結(jié)構(gòu),不譯。 A項,代詞,……的人/代詞,這樣。C項,連詞,如果/動詞,像。D項,介詞,趁著/介詞,憑著、靠著。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出身于將門之家、幼年嗜好讀書的張鑒,靠父親張裔的恩蔭補缺做了供奉官。后來考中進士,任過多種職務(wù),還歷任殿中侍御史。
B.張鑒具有遠見卓識。在處理大將王繼恩的問題上,建議朝廷采取以撫代懲的策略,督促王繼恩追剿盜賊,穩(wěn)定了軍心,收到很好的效果。
C.張鑒上書朝廷,力陳老百姓的困苦,指出送納租稅的弊端,認為應當愛惜民力。不久朝廷就任用他專門負責督運軍糧,頗見成效。
D.在南海時,同僚與張鑒不和,密告他勾結(jié)海外商人往來貿(mào)易。張鑒自陳有親故被貶謫瓊州,并反控同僚貪婪兇殘,皇帝成見稍稍解除。
【解析】 A 張鑒的父親是張裔,張裔靠祖上恩蔭補了供奉官的缺。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淳化中,盜起西蜀,王繼恩討平之,而御軍無政,其下恃功暴橫。(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待川決而后防,火熾而方戢,則焚溺之患深矣,雖欲拯救,其可得乎?(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淳化年間,盜賊在西蜀起事,王繼恩討伐平定他們,然而管理軍隊沒有政令,他的下屬仗著功勞而兇暴強橫。(2)如果等河決口以后才去防治,火勢旺盛以后才去滅火,那么焚毀和淹沒的禍患已經(jīng)深重了,即使想拯救,難道還來得及嗎?
【解析】 第(1)句“盜起西蜀”狀語后置,“平”“政”
“恃”各1分,大意1分。第(2)句“戢”“焚溺”“雖”“其”各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張鑒字德明,是瀛洲團練使張藏英的孫子。父親張裔,靠恩蔭補供奉官。張鑒出身將軍之家,幼時能夠愛好學習,進入衛(wèi)州霖落山修習學業(yè),總共十多年。太平興國三年,進士及第。升為朝官,任為太子右贊善大夫、婺州知州,就地升任著作郎;爻癁楸O(jiān)察御史。奉詔判決江左的刑案,昭雪冤屈積案很多。歷任為殿中侍御史。
王明、李惟清推薦他的才能,任用為江南轉(zhuǎn)運使。本地區(qū)有世家大族成為老百姓的禍患,張鑒把他們的名字上報皇帝。太宗命令當?shù)厝垦核推浼易迨最I(lǐng)和他們的妻子兒女趕赴朝廷,以三班的名義拘禁他們,江左震驚肅靜。淳化年間,盜賊在西蜀起事,王繼恩討伐平定他們,然而管理軍隊沒有政令,
他的下屬仗著功勞而兇暴強橫。益州張詠秘密上奏,請求命令大臣分駐軍隊,就派張鑒與西京作坊使馮守規(guī)一同前往。召他們在后苑門應對,皇上當面授給方針策略。張鑒說:“益部剛收復,軍隊不和,如果聽到使命突然到來,替換他們的軍隊,(我)擔心有的猜疑畏懼,發(fā)生難以預料的變故。請讓我假借安撫之名!碧诜Q好。張鑒到了蜀,王繼恩仍然傲慢,不把朝廷已知道他放縱恣肆的事放在心上。張鑒到蜀時,給他空名任命書并任命朝臣幾人,張鑒與張詠就率領(lǐng)戍守的士兵出境,王繼恩部下的使臣也大多被向東調(diào)遣回去,監(jiān)督王繼恩等人分路討捕殘余的盜匪,而張鑒等人招撫不安分隊伍。事情平息后回朝,還未到京,就被任為左諫議大夫、戶部使。
當時朝廷分兵五路進軍攻打西夏時,朝廷命令張鑒乘驛車前往環(huán)州,與李繼隆商議護送糧草進靈州。張鑒回來后,上書說:“關(guān)輔的老百姓,幾年以來,全都有苛稅勞役,家畜產(chǎn)業(yè)蕩盡,住房全空。加上浦洛之行,曾經(jīng)遭遇搶劫。原州之戰(zhàn),又造成搬遷拖延。不是不聽從命令,實在是能力達不到(力不從心)。何況現(xiàn)今又追加征稅,本地戶口的賦稅田租,交互派遣到別的州送交,往返千里,費用損耗十倍,F(xiàn)在如果再有征收,更加造成逃亡,縱使驅(qū)趕逼迫,必定擾亂逃散。希望陛下特別賜以詔書,不要加重勞役,趁著孟春,讓老百姓致力于春耕。事情應當深加考慮,先做預防。如果等河決口以后才去防治,火勢盛了后才滅火,那么焚毀和淹沒的禍患已深重了,即使想拯救,難道還來得及嗎?”
不久皇上下詔讓張鑒專門督查軍糧,以軍中法令行事,運送很見成效。咸平初年,改任工部侍郎,出朝做廣州知州。任職二年,百姓把他的政績分別列舉上報請求刻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san/76871.html
相關(guān)閱讀:2012屆高考語文史傳類閱讀第二輪導練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