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我們走入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及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改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的幾點做法談一點不成熟的體會。
一、教學前反思。這實際上是一個備課過程。人總是帶著歷史的沉淀走向未來,教師也不例外。我們會不自覺地將以往的經驗視作標準答案,從而拒絕和修改已有的教法。許多老師有教條主義或抄寫以前教案的習慣,這樣極易造成過分依賴多年的教學經驗。因此需要教師備課時對過去的教學進行反思,對新的教育理念和課程標準進行反思,對學生的現實狀況進行反思,對現在的教學條件進行反思,從而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上。例如我在講授七年級上冊“平行與垂直”這一節(jié)課時,在集備時,有的老師對“如何在方格紙中畫平行線、垂直線”不理解,認為不重要或很簡單,根據教材螺旋式上升這一特點,組內老師重新學習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本學期會在方格紙中作平行線和垂直線。于是同組教師商量使用此法教給學生。寒假參加課改培訓,有幸聽到某教師提及使用x×y的數格方式教授,立即在課后反思中記下,已備下次使用。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地實踐活動。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我大多關注教后反思。其實,教前反思即對以前的教學設計進行反思修改,從而體現“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思考,用好教材,以批判的眼光和思維去審視和選擇教材,吃透教材,超越教材,不圉于教材。在講“一元一次方程”時,我對教材中應用題的授課順序作了適當調整,并補充了許多典型例題,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如何用好教材是進行教學前反思的重要內容。設計教學方案時,我自我提問:(1)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什么?(2)難點是什么?(3)主要內容是什么?帶者三個問題理清思路。另一方面,還要反思: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于為學生理解的教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問題?如何解決課堂突然事件?課后習題是否都適合學生?經過反思做以調整,設計出適合學生的方案,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教學中反思。課堂教學中,及時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科學而藝術的把握教學的預設與生成,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古人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北M管課前精心備課,但課堂上仍有考慮不周的地方;如在講授“螞蟻怎樣走最近”時,備課時覺得學生指出的螞蟻爬行最短路線肯定是在側面上走,可實際課堂中學生給出的路線走法很多,最短的路線也有可能沿著表面行走,我沒有回避,而是大膽的鼓勵學生繼續(xù)研究,引導學生通過計算來說明,大大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將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使課堂效率達到了預設中沒有的效果。
教學中的反思過程其實就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學習過程,彼此對話,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在備課時,教師會預設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希望課堂上學生能按自己設計的航道順流而下。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種種不確定因素使我們常常會遇到節(jié)外生枝的“麻煩”。
科學而準確的把握課堂教學中的預設和生成,在實踐基礎上充分而深刻的反思,可以幫助教師積累教學現場的機智和智慧。如在講“同底數冪的乘法”時,題目是:“已知am=2,an=8,求am+n”。要求學生自己思考,并能到黑板前給同學講解。一個班學生a的思路為:am+n=am?an=2×8=16.我把它講解為公式的逆運用,而另一個班的學生b的思路為:am? an= am+n=2×8=16.我講解為運用公式.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我沒有把所有的方法在每一個班級都講,因為根據學生或班級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也許會達到更好的效果。而且教師多聽取學生的意見,根據實際情況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做以調整,這樣會更加鍛煉教師的隨機應變能力。所以善于反思、經驗豐富的教師往往能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的處理教學中的一些“突發(fā)事件”,把這些“突發(fā)事件”變成重要的教學資源進行利用,產生意想不到的、預設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教后反思。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關鍵,是重點。它可以記錄你的成長歷程,使你在不斷的自我批判中進步。我的教后反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目標是否達成,我今天要教給學生的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學生學會了嗎?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教師最關注的問題,進行課后反思要做到“當堂思效”。即上完課后對本堂課的教學效果做一個自我評價,分析學生哪些內容掌握的好,哪些地方有困難,以便下次調整。(2)寫成功之處和思想的火花。本節(jié)課哪些地方比較成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的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因此我總是利用課堂空余時間或課后立即將這些捕捉下來,以免過后遺忘。這些靈感可以寫在課后思上也可以寫在教案的適當地方,以便將來作參考。同時,學生也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使課堂出現教與學的高潮,學生難能可貴的見解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在求解“已知am=2,an=8,求am+n”時,學生c的思路為:假設a=2,m=1,n=3,則am+n=16。我對該同學大加贊揚,并說明這是一種“舉例法”的解題方法,但同時也指出這種方法適合選擇、填空題,而不能用于解答題。這就從兩個不同的方面對這道題作出了講解,學生即理解了解題思路有學會了解題方法。把學生的學習活動、精彩回答及時記錄下來作為第一手素材,進行深入地研究與探討,對今后的教學大有裨益。(3)寫不足之處。教學設計與實踐教學行為有哪些差距?我在課堂上是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的?成長總是伴隨著一個充滿痛苦和自我否定的學習過程。因此,即使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之處。通過寫不足之處,可以記錄哪些地方的教學需要改正,哪些內容需要作調整,哪些練習需要重新設計等。如講“同底數冪的乘法”時,由于引入時間太長,導致最后一個練習沒有講解,使整節(jié)課有些不太完整。下次再將時我會適當壓縮前面,調整講解內容,使每一節(jié)課都盡量完美。(4)寫今后打算。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思的最終目的是“改”,通過對各個環(huán)節(jié)得失的客觀分析,找出問題的癥結,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提高課堂效率。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應用在我們的教學中,同樣令人深思。每一個教師如果都能做到及時反思,及時糾正,那么我們會做得更好。每一個教師都是在不斷的錯誤中成長起來的。經常進行教學反思,長期積累,堅持不懈,必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644043.html
相關閱讀: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行創(chuàng)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