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發(fā)展3-4歲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智力開發(fā)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3-4歲是幼兒語言發(fā)展最關鍵的時期,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幼教工作者的一項艱巨任務。在教育工作中,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huán)境,還幼兒一個自由的家庭式語言氛圍。

  而利用文學作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早期閱讀習慣更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孩子在溫馨、寬松、自由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其語言的各方面能力及興趣才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兒童心理的研究成果和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證明:幼兒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語言最迅速的時期,也是最關鍵的時期。3-4歲孩子的語言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界的環(huán)境刺激,取決于教育的影響。為幼兒創(chuàng)設家庭式溫馨、寬松、自由的語言環(huán)境是發(fā)展幼兒語言的一個重要前提。

  一、營造“兒歌生活化”的語言學習氛圍,提高幼兒的語詞敏感性

  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這是承認一切非正式的東西都在教育范圍內,學前教育階段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強調寓教育于幼兒的生活之中,使生活無時不含教育的意義。

  從一日來說,幼兒從入園起,晨檢、早操、作業(yè)、游戲……每個環(huán)節(jié),每一項活動都是幼兒學習的過程,也是老師教育的機會!队變簣@工作規(guī)程》規(guī)定將教育內容“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使幼兒在園所的全部生活,成為受教育的過程。”而兒歌因為其生動形象,通順易懂,富有節(jié)奏感,這些特點是易于幼兒理解與接受的有效手段。

  我們將兒歌融入生活,使兒歌生活化,如:戶外活動時,老師可以說兒歌式短句:“小朋友走樓梯,慢慢走,輕輕走,小小手扶扶好,不能擠來不能推,一個跟著一個走!

  在這樣的自然情景下,幼兒無形中會習得積極的詞匯和短句,促使他們由說不規(guī)范,不完整的方言,向著規(guī)范的、完整的語言方向轉化,提高幼兒的語詞敏感性。同時,在兒歌化的語言學習氛圍中,他們語言學習的興趣也有了很大提高。

  二、增強“親子式交談”溝通情感,學習用語言與他人交往

  初入園托班幼兒由于過度焦慮、緊張,會哭鬧,拒食等,老師除了可以用親一親、抱一抱、摸一摸等非語言的溝通方式來穩(wěn)定幼兒的情緒,更應該在非語言溝通中納入語言溝通??交談。有關研究也表明,情感得到滿足,情緒穩(wěn)定,健康快樂的幼兒易早開口說話和經常開口說話,而成人與幼兒的交談則是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方式。

  3-4歲是幼兒語言迅速發(fā)展時期,又是依戀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期。依戀是孩子與雙親之間形成的親密的持久的情感關系,對孩子的一生發(fā)展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親子式交談”就是與幼兒建立溫馨的家庭式的人際關系,并以母親般的愛心、耐心、細心,經常與幼兒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自由自在的語言交談,使他們在親子般的語言交流中既得到情感的滿足,又獲得語言發(fā)展。

  案例(親子式交談):玲玲小朋友坐在一堆積木旁發(fā)呆,我走過去,摸摸他的頭坐到他旁邊:“玲玲,我和你一起搭積木好嗎?”

  幼兒搖搖頭。

  “我們一起搭成高樓吧”。我邊說邊動手搭。

  幼兒會動手參與。

  我說:“對呀,就這樣,積木搭的高不高?”

  幼兒拍手:“哈哈,積木高高嘍”

  “哎呀?積木倒了,去哪里啦”!

  “老師,積木掉了,矮凳下頭去了”。

  老師:“原來,積木掉到椅子底下去了啦”

  ……

  可見,在寬松自由的交談氛圍里,老師那富有情感的指導性語言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語言樣板,使幼兒在有意或無意的交談過程中模仿正確的發(fā)音感受新詞、句式練習表達。

  此外,在與幼兒交談中,老師還應該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在具體的情景下,圍繞人、事、物(操作材料)展開交談。3-4歲幼兒對語詞的理解存在著一定的“語境依賴”,他們的語言是在一定的語境中產生的。

  因此,教師應在操作游戲、生活指導、戶外活動中抓住機會與幼兒進行三言兩語的交談,從而使幼兒的動作符號、形象符號與語詞表征符號緊密地結合起來,學到如何構詞句、清楚表達意思。

  2、耐心傾聽幼兒的表達,善于鼓勵,及時反饋。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3-4歲幼兒在交談中往往仍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常常會說一些讓人難以聽懂或羅羅唆唆的話語。

  教師要對幼兒的話表現(xiàn)出興趣,耐心地猜測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思。當幼兒詞不達意時,用接話的方式予以及時的反饋,包括示范正確的語音、進行適當?shù)摹疤钤~擴句”等,并用眼神、點頭、贊賞的語氣鼓勵幼兒,引導他們延續(xù)交談的話題。

  3、使用“兒向語言”而非“小兒語”。國外有關文獻中把成人同幼兒自然交談的話語稱為兒向語言(簡稱CDS),即兒童化的語言。他們指出,兒向語言是一種動態(tài)的話語,成人要了解交談對象當前的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在交談中以略高一些的語法、語義和語言內容與其進行交談。

  教師使用的兒向語可以是對幼兒語言的重復、擴充和評價,必須是幼兒能理解或經解釋能夠理解的規(guī)范的語言樣板,而不是小兒語(以音代詞、疊音代詞等)。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幼兒從動作交流到口語交流,從字詞交談到句子交談,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在最近發(fā)展區(qū)迅速地、不斷地得到提高。

  三、開展早期集體閱讀活動,豐富語言經驗3-4歲幼兒已經能夠認識到圖書里許多神奇、有趣的東西。他們已經開始從喜歡看單一畫面發(fā)展到喜歡看連續(xù)畫面,尤其喜歡看內容熟悉,有重復情節(jié)的簡短故事書。

  他們常常是一邊翻書一邊自言自語。圖書,對3-4歲幼兒來講是十分有價值的語言學習工具。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工具,引導幼兒有發(fā)現(xiàn)的閱讀圖書。

  同時,在幼兒閱讀時,經常提些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圖書中所表達的意思,并和幼兒適時交談,豐富其語言經驗,發(fā)展完整的語言。在組織3-4歲幼兒早期集體閱讀活動時,我們注意做到兩個結合:

  規(guī)范與自由相結合。教師既要為幼兒示范正確的閱讀方法、規(guī)范的語言范例(包括語言形式、語言內容、語言運用),又要充分考慮到語言的個體性??語言具有個人的風格和習慣。

  在閱讀時,不要求刻板的統(tǒng)一,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對圖書畫面的理解。2、靜態(tài)與動態(tài)相結合。閱讀是一種靜態(tài)的書面語言學習活動,但是,幼兒的年齡特點又決定了教師必須在“靜”的閱讀中有機地融入“動”的形式,讓幼兒在動作模仿、扮演角色、操作游戲等活動中具體形象地理解畫面內容,加深對書面語詞的印象,產生喜歡閱讀的良好情感。

  實踐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在適合3-4歲幼兒年齡特點認知特點的良好閱讀環(huán)境里,幼兒漸漸地注意力能集中片刻了,書拿正了,能一邊聽老師講圖書內容一邊翻書了,特別是當他們按老師的指令找到相對應的畫頁時,幼兒的興奮、快樂、自信溢于言表。

  四、重視個別幼兒的語言輔導,促進每個幼兒獲得語言發(fā)展

  3-4歲幼兒的語言水平存在著明顯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發(fā)音清晰度不同,對周圍語言刺激敏感性不同,語言表達方式不同等。老師應全面正確認識與評估兒童語言發(fā)展中的個別差異性,樹立“一個孩子一個樣”的觀點,對那些語言發(fā)展中出現(xiàn)各種問題的幼兒,既不操之過急也不聽之任之,而應更細心和耐心地去觀察,去了解他們語言發(fā)展中的實際情況,找出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對策為他們制定合理的語言輔導計劃。

  對于幼兒來講,語言不但是交往、思維的工具,更是學習的對象,老師應學習有關3-4歲幼兒心理發(fā)展等理論,在實踐工作中,為幼兒提供適宜的語言刺激,促使幼兒語言健康發(fā)展。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作為教師,我們教兒童。即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教師只有把握住幼兒學習的心理,才能激發(fā)幼兒學習語言的熱情,促進幼兒語言的良好發(fā)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69241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