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天生都愛畫畫,特別是他們還不會畫的時候,尤其愛涂涂抹抹。一見到紙張,不管有用沒用,拿起畫筆就興致勃勃地亂涂亂畫。在雪白的墻上、干凈的地上,有時甚至在他們的衣服上。畫得亂七八糟的,讓人看半天,也猜不出究竟畫的是什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涂鴉”。
看到孩子到處亂涂亂畫,有的家長很厭煩,禁不住就要粗暴地訓斥,甚至有的一氣之下,把孩子的畫筆給扔了,把孩子嘔心瀝血精心繪制的“作品”給撕得粉碎。還有的因為孩子畫得不是地方,糟踏了衣服或別的什么有用的東西,把孩子痛打一頓,并狠狠下禁令“今后絕不許再亂畫”。
家長之所以武斷地剝奪孩子涂鴉的權利,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孩子,不理解孩子。其實,我們自己小時候,也都有過這樣一個喜歡“涂鴉”的階段。不僅現(xiàn)代的孩子喜歡“涂鴉”,就連古代的孩子也同樣有這樣的情趣:
黃發(fā)垂髫兒,握枝向泥沙。
似解世人意,信手亂涂鴉。
橋畔流水淌,樹梢日影斜。
口中呢喃語,興盡忘歸家。
寥寥數(shù)語,一個手握樹枝、口中念念有詞、專心致志在地上涂鴉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由此看來,喜歡“涂鴉”從古至今,都是學齡前兒童的天性。
在有的成年人看來,兒童“涂鴉”似乎沒有任何價值,也不明白他們所要表達的是什么,但“涂鴉”客觀上對孩子手、眼、腦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增強腦、眼對手的指揮能力,確實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這種作用,是其他活動所不能替代的。
四五歲的時候,孩子的“涂鴉”有了一個“飛躍”,他們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或想象到的事物,通過畫畫表達出來。但是,由于他們的觀察能力、繪畫能力有限,表現(xiàn)手法也非常隨意,因此有時候他們所畫的“圖畫”,我們成人很難明白,這就需要父母要用“心”去發(fā)現(xiàn)孩子作品的內(nèi)涵。
一個孩子,用黑色的畫筆把一整張白紙涂得漆黑一片,誰也不會知道他畫的究竟是什么。媽媽面對“不知所云”的作品,沒有訓斥,而是非常誠懇地詢問,孩子想了一下,非常認真地用小手指著他的“作品”,一本正經(jīng)地解釋道:“在一片大樹林里,有小狗、小貓、小松鼠、小白兔、小公雞、小鴨子、小燕子、小麻雀……好多好多小動物。它們聚在一起,非常高興,又是唱歌,又是跳舞,它們唱累了,跳累了,太陽下山了,天黑了,它們就呼呼地睡覺了……”
天哪,那“漆黑一片”的作品中,竟然包含著那么精彩的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是那樣的新奇、豐富,而且表現(xiàn)手法還相當獨特,富有創(chuàng)造性!讓人慶幸地是,這位家長是孩子的“知音”,是教育的有心人,非常尊重孩子,沒有簡單粗暴地貶斥孩子的那讓人一頭霧水的繪畫“作品”,從而發(fā)現(xiàn)并有效地保護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涂鴉”是孩子進行想象的手段,是發(fā)展想象力的途徑。保護“涂鴉”,就是保護想象,賞識“涂鴉”,就是鼓勵想象。面對孩子的“涂鴉”,不要禁止,不要過早地給孩子以繪畫的“規(guī)則”,要知道,想象力要比繪畫技巧重要得多,要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去想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6395.html
相關閱讀:從1歲開始,把握寶寶的涂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