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以后的寶寶,雖然還不大會做事,但卻充滿了做事的欲望,如幫助成人拿拖鞋,拿筷子,模仿成人干家務等。寶寶可能把碗筷摔在地上,弄得滿地飯菜,在家長看來簡 直是一團糟,到處添亂。孩子卻自我感覺:“我真了不起,我會干活了!”孩子想做事的欲望就是父母應當珍惜的教育契機。父母應利用好這些契機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學習生活自理技能的機會很多,日常生活飲食起居,幾乎處處都有可以讓孩子 做的事。例如,他一旦學會了用勺子盛飯, 就喜歡不斷地練習這一技能。隨后你就要教 他學習飯后擦嘴,拿杯子喝水。學習穿衣,先學習脫衣褲、鞋、襪,再學習系和解紐 扣、扣紐扣。游戲時,教他自己拿取玩具,收拾玩具等。
孩子做得不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最重 要的是讓孩子“動手做”。通常孩子并不覺 得重復練習是一件單調的事,對做事的結果 也沒有大人那么關心,因此如果做壞了,他并不會氣餒,對他來說,不停地做事的過程才是重要的。在孩子做得不好或做錯的時 候,父母不要隨便批評孩子,更不能說“別搗亂”“你真笨”“滾開”等,負面的批評 將會使孩子失去自尊心和積極性。作為家長要冷靜地分析一下孩子沒有達到要求的原因,用溫和的態(tài)度耐心地進行指點,多做示范,多讓孩子練習,看到孩子的一點微小進 步即給予鼓勵,在孩子成功時和他一起分享 快樂,使孩子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父母對他的 關心和支持。一個生活自理能力發(fā)展良好的 孩子,常受成人的贊揚,會有較強的獨立性 和自信心,行為表現也顯得愉快、有激情。拿父母最為煩惱的吃飯問題來說,較早學會自己吃飯的孩子往往能高高興興地吃飯,也不愛挑食。
有些孩子剛開始學做事時積極性很高,但遇到了困難也會產生畏難情緒。所以在孩子開始做事時,父母的責任是用 敏銳的眼睛觀察孩子,必要時支持一下,或實際示范一下,而不要喋喋不休地說教。讓孩子自己在探索中糾正偏差。孩 子可能會由于怎么努力也做不好而喪失信心,做事的熱情大 打折扣。父母要適時示范,或在關鍵的地方悄悄地幫一下,并說:“你成功了!”“你真棒!”父母要鼓勵孩子堅持下去,不要輕易放棄,隨時注意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意識和毅力,孩子就會越來越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56339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