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一則真實的故事:
1995年12月27日上午,某市郊中心學校一名一年級學生放學回家,路過新舍大橋時,不小心從四米高的橋上摔了下去,小腿骨摔斷昏迷過去。約摸過了一個小時,上百名圍觀者多是議論無人去救。
路過此地的一位中學生李紅華,見狀推開人群,去橋下抱起已經(jīng)蘇醒在雪中向堤上爬的小孩,大聲說:“小弟弟,你別哭,我來救你!”他使盡力氣把小孩抱上了橋,叫來一輛三輪車,可車主見他沒錢,不拉。無奈,他含淚背起小孩找到小孩的家,小孩脫險了。
先別去議論譴責某些人的行為,我們要贊頌李紅軍的見義勇為,這種道德上形成的“本能”行為。它體現(xiàn)了做人最重要的一個品格──關心他人的精神,仁愛良心的習尚。這種精神和習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必須從小抓起,從小培養(yǎng)。
當前對孩子“做人”要求,主要屬于道德層次,可歸納為“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他人”的風尚,并以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作為教育重點。具體說起來可以從細微處入手,從具體行為抓起。
一、要重視家庭美德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孩子來說,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長輩)。
要尊敬父母,真誠地體味父母一片愛心,從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純真親情。要尊重父母的勞動,盡力為父母做一些事。要孝順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應先請父母吃,先給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順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加以勸慰。過年過節(jié),特別是父母生日應向父母祝賀。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顧。對父母不提過分的要求,注意節(jié)約不亂吃亂用。同時要兄弟姐妹互相諒解,鄰里和睦相處。
針對上述要求,看一看社會現(xiàn)實,一些孩子的行為習慣確實使人心寒。
有一則報道,說一位母親冒著鵝毛大雪跑遍市區(qū)為兒子買回一串香蕉。自己剛嘗了一口,兒子聲色俱厲地叫:“吐出來!”這位孩子是何等的自私,真是一杯畸形家教的苦酒。
湖北省有位13歲的劉某,用菜刀砍死了正在熟睡的父親。當審訊人員問他:“你為什么要殺你父親?”他橫眉立目地說:“他今天為什么批評我、罵我!”
在家長寵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卻是如此兇殘地回報他的家長。這真是良心的泯滅!家長們,重視家庭美德習慣的養(yǎng)成已刻不容緩。
二、要重視家庭禮儀習慣教育。宋人編的《弟子規(guī)》在今天仍有意義和作用。
如《弟子規(guī)》中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教,需敬聽”,“兄道友,弟道恭”,“或飯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稱尊長,勿呼名”等怎樣處理子女關系的教誡。
又如,“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孩子離開父母時必須告訴一聲自己的父母,以免父母到處找尋。當孩子回到家后,要去父母處打一個照面,免得父母懸心)!皢柶饡r,視勿移”(意思是回答長者問題時,視線不要移動),等關于行為規(guī)范的教誡。
再如,“親有過,諫使便。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意思是說,如果父母有過錯,是可以批評和進諫的,在進諫時,要和顏悅色,要柔聲細氣。如果父母一時聽不進去,可以等待,等父母心情比較好的時候再復諫)。
前不久,國家教委轉發(fā)了《北京市中小學禮儀常規(guī)》,明確提出了要把文明禮貌教育作為道德品質(zhì)教育的突破口。常規(guī)有十條,對家庭禮儀要求作了明確規(guī)定。家長們可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
三、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公德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走進一間屋子,砰的一聲把門推開,喉間一口痰涌上來,撲得一聲吐在地上……這種習慣是妨害他人的習慣,最要不得!
根據(jù)孩子特點,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公德習慣的教育:在文明禮貌方面,不說臟話,不打人罵人,不說謊騙人,不做妨礙他人工作和學習的事。在助人為樂方面,拾到東西要交還失主,對人要團結,別人有困難盡力去幫助。
在愛護公物方面,不隨意破壞花草樹木,不傷害益鳥益蟲。在遵紀守法方面,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賭博,不吸煙,不耍流氓習氣。
不要輕看這些小事,如果“習非成是”,對于那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反而認為是對的,將給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涂上陰影。
有一位家長是這樣開導他的孩子的!敖窈笫暗揭辉X以下可以交給老師,一元以上拿回家來!比绱碎_導,孩子一旦形成定勢,就會形成拾到錢物歸自己的不良品性。
南京某小學有一位二年級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牛頭不對馬嘴,遭同學笑了。當他哭喪著臉向其父親流下委屈的淚水時,這位父親到學校惱羞成地怒吼道:“誰笑你,你就打誰!打出重傷,老子付醫(yī)藥費!”一疊50元人民幣重重地砸在教室里。家教之道貫以德,這位家長要孩子向哪個方向去發(fā)展呢?
四、要激發(fā)愛國主義感情,強化愛國心理定勢。
愛國主義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旋律。愛國主義思想形成于青年時期,孕育卻在童稚年代。要通過激情、明理、導行,讓孩子養(yǎng)成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好思想好風尚。從家庭角度來說,要讓孩子多讀愛國主義教育的書刊,經(jīng)常講一些愛國的故事。讓學生關注國家大事。要尊敬國旗國歌,要引導孩子重視人格、國格。也可以講家鄉(xiāng)變化、家庭變化的事實,激發(fā)孩子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有可能的話要帶孩子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加重大紀念活動。當然,家長本身的愛國言行對孩子影響是很大的。下面說一個事例。著名小品演員郭達的兒子到英國去學習,他想為兒子買一面大型國旗讓兒子掛在寢室內(nèi),用以提醒兒子時刻牢記自己的祖國,不管到天涯海角也要牢記自己永遠是中國人,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不能給祖國抹黑,酷暑天氣,郭達領著兒子走了京城幾家商場始終未能如愿。兒子出國后不久,郭達買到了國旗,托朋友帶給兒子,總算了結了一樁心愿。這一言傳身教的做法,值得家長們借鑒。
熱愛祖國是人類一種最純潔、最高尚的情感。做家長的要牢記“教子愛國最為貴”,讓“愛國”這崇高神圣的感情在孩子心靈中扎根,形成一種傾向風尚。(思考與啟示)
▲《北京市中小學禮儀常規(guī)》:
一、參加升旗儀式,衣著整齊,脫帽肅立、行隊禮或注目禮;唱國歌嚴肅、準確、聲音宏亮。
二、著裝得體,坐正立直、行走穩(wěn)健、談吐舉止文明。
三、使用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
四、使用好體態(tài)語: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回答問題起立。
五、進校第一次見到教師,鞠躬問好;上下課,起立向老師行注目禮;課上,發(fā)言先舉手;課余,進老師辦公室或居室,喊報告或輕敲門,允許后再進入;離校與老師、同學道別。
六、家中吃飯請長輩就座;離家或歸家與家長打招呼。
七、對待客人或外賓,起立歡迎,招手送別。
八、對待老、幼、婦、殘和軍人,行走讓路,乘車讓座,購物讓先,尊重幫助殘疾人。
九、遞送或接受物品時起立并用雙手。
十、參加集會時肅穆,大會發(fā)言時先向師長和聽眾致禮,發(fā)言結束道謝,觀看演出、比賽,適時適度鼓掌致意。
▲有一位媽媽是這樣教育孩子使用文明用語的。
一次,小女兒對她說:“我要吃餅干!”她本來聽見了,但卻故意不理。女兒叫了幾聲,見媽媽不理,就跑過來說:“媽媽你有沒有聽見我要吃餅干哪?”媽媽說:“我聽見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誰呀,你又沒有叫‘媽媽’。”女兒笑著說:“媽媽我要吃餅干!薄罢f得還不對!薄霸趺从植粚α?”你要說:“媽媽,我想吃餅干,請您幫我拿,好嗎?”女兒重復了一遍這句話后,她才去拿餅干。等女兒吃完餅干,轉身去玩時,卻被她一把拉住說:“還沒完呢!”女兒瞪著大眼說:“完了,吃完了!”她說:“你還沒有說聲謝謝呢!薄班,還要說聲‘謝謝’?”“當然啦。別人幫你做了事,怎么可以不說聲謝謝呢?”這位媽媽就是這樣一點一點地訓練女兒學會使用文明語言的。
▲爺爺?shù)姆此肌?/P>
現(xiàn)在想起來,作為小龍的爺爺,況且又是一名高級知識分子,真是慚愧,真對不起自己的孫子。要知道小龍犯罪的導火索是為吸煙呀!……前年小龍偷偷吸煙被我發(fā)現(xiàn)后,我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遞了一支給他。后來,明知他要錢去買煙,也滿足了他。孩子確實被我寵壞了……小龍在看完錄相片后,回家的路上想抽煙,但沒帶火柴,途經(jīng)杜家鎮(zhèn)火車站時,與另兩名同伙向一位素不相識的三輪車工人借火。只因三輪車工人不肯,小龍認為很失面子,便惱羞成怒,三人對三輪車工人大打出手,毆斗中的小龍竟拔出水果刀,刺向三輪車工人。從小到大,什么事都由著他,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一家人圍著他團團轉,F(xiàn)在想起來,有些事也荒唐。記得小龍5歲那年,他從電視里看到了別人騎馬,便天天哭著要他父母給他買一匹馬,弄得誰也沒有辦法,后來,父親只好趴在地上作馬給他騎,還讓他邊騎邊打屁股,才把他逗笑了。當時為什么不想想,一切依著他,會把他變成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54017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