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父母對寶寶的期望值越來越高,盡其所能對寶寶進行早期才藝教育。才藝教育的種類有很多,如鋼琴、小提琴、體育、武術、唱歌、舞蹈、棋類、繪畫、書法、數(shù)學、英語等。才藝教育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0~12歲孩子中的普及教育,一種是以幼兒為主進行的教育。
讓寶寶接受才藝教育,除了要考慮其年齡、興趣、健康程度、適應性、經(jīng)濟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請什么樣的老師,用什么樣的教育理論和教材指導寶寶最合適,都必須認真考慮再作決定。當然,如果寶寶有興趣,健康狀況良好,經(jīng)濟條件又允許,盡可能地讓寶寶多體驗生活是件好事。值得注意的是,最佳才藝教育時期應該不宜過早,不宜過遲,是寶寶興趣最濃、最興奮的時候。
不久前,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講座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教授來我國作短暫訪問。他于1983年出版了名為《智能的結構》一書,他認為人與生俱來具有八種不同智能,包括語言智能、空間智能、邏輯與數(shù)理智能、肢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這些智能由人的大腦構成決定。
語言能力:見到某種事物時喜歡用各種詞語描述它;如果在寶寶非常熟悉的故事中更換了一個詞,他會馬上改正過來;喜歡講故事,并且講得繪聲繪色。
空間能力:很少覺得空虛而不知所措;走在大街小巷中,能指出曾去過的地方;會繪制地圖;描繪物體。
數(shù)學邏輯能力:常常提出像“什么時間開始的”這一類問題;常常問“閃電怎么回事?”、“云又是怎么形成的?”;愿意按照大小或顏色要求對玩具分類。
肢體運動能力:動作協(xié)調優(yōu)美;十分容易就學會騎自行車,溜冰等;善于模仿別人的各種動作和表情。
音樂能力:喜歡隨著音樂跳舞或唱歌;喜歡聽各種樂器演奏,根據(jù)樂聲能判斷出是哪種樂器;可以對不同的聲響進行評論。
人際能力:喜歡與小朋友一起玩游戲;在大庭廣眾之下沒有怯生感;常常要求去幼兒園或一些公共場所玩耍。
內省能力:非常愿意扮演各種角色,喜歡編造故事;會把自己的行動和感情聯(lián)系在一起;能夠準確判斷自己能干什么或不能干什么。
觀察能力:隨著注意他人的情緒變化能感覺到他人什么時候傷心或高興;喜歡扮演各種角色和編造故事;第一次見到某人就會說道:“他使我想起了某某。”
加德納給父母一個忠告:判斷寶寶的智能特長不是通過簡單對話、交流就能實現(xiàn),也不是靠紙和筆的測試實現(xiàn),必須在具體的活動、交往中,從各方面、各角度仔細觀察才能準確理解和把握寶寶的智能特長。
為了獲得對寶寶的正確形象,建議父母將上述行為特征分門別類之后加以擴展,設計出一個方便觀察的時間表(可以設計為每次5~10分鐘,每天幾次,持續(xù)2~3星期等),并在幾個不同的環(huán)境和活動中全方位觀察寶寶,而不僅憑主觀判斷。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問寶寶對自己的優(yōu)點是怎么認識的。有些寶寶在評估這些領域時,會變得相當坦白和易于理解,他可能會說:“我閱讀比其他小朋友厲害”,“我容易交新朋友”,“每個人都喜歡我”。當然,有時寶寶會被問題難住,這沒關系,只要加以適當引導和協(xié)助,寶寶通常會積極配合的。
還有一個判斷方法是從很了解寶寶的人那里聽取意見,如老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shù),你甚至可以為了這個目的請專人特別觀察寶寶。
美國兒童教育家推薦的一個實驗,可以成功地協(xié)助父母客觀觀察寶寶。首先,拿一張紙,寫下常用來描述寶寶的詞匯或言語。其次,將這張紙撕毀丟進培養(yǎng)垃圾桶。最后,謹慎地思考你的寶寶,努力把先前的了解和判斷擱在一邊,當寶寶進行正常的每日活動時,嘗試以全新的眼光觀察他,完全拋開先入為主的看法,搜尋那些使寶寶顯得獨特的積極特性。
這種方法有兩個好處,一是收集到的資料比較客觀,正好反映了寶寶在自然情況下未受干擾或操縱的行為;二是收集到的是即時資料,是寶寶正在發(fā)生的行為。父母這種“科學家式”的觀察和認識對客觀判斷寶寶的智能特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49265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