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家里來了客人,孩子卻這么沒有禮貌,真讓媽媽覺得臉上無光。怎么才能培養(yǎng)出一個講禮貌的孩子?
禮貌是拉近自己和他人的一座橋梁,懂禮貌的人容易讓別人接受,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所以父母們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講禮貌。學(xué)會禮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觀察實驗篇
Step 1
小朋友們正圍坐在一起看電視,我笑容滿面地走了進(jìn)去,小朋友們都抬頭看著我,可是沒有一個人跟我打招呼。這可不行哦,我得主動出擊:“小朋友們好!”小朋友們還是愣愣地看著我不吭聲。孫老師開口了:“小朋友們,今天有個阿姨來參加我們的活動,你們應(yīng)該說什么?”沉默了一會,才有一個小朋友說:“阿姨好。”接著就有很多小朋友跟著說:“阿姨好。”聲音此起彼伏。
是不是因為我是陌生人的緣故,小朋友們有些怕生?考慮到這個問題,我又邀請了一位小朋友熟悉的老師走進(jìn)教室,可他們還是沒有主動打招呼,等到這位老師主動說:“小朋友們好”以后,小朋友們才加以回應(yīng)。
點評 總得來說,大部分小朋友都沒有主動問好的意識,不過在老師的提醒之下,能夠向人問好,這與是不是熟人并沒有關(guān)系。孫老師介紹說,平時已經(jīng)給小朋友們灌輸了向客人問好的思想,有的時候小朋友們會主動問好,但大多數(shù)時候還需要老師提醒。
Step 2
雖然有點出師不利,不過沒有關(guān)系,我再接再勵地拿出了事先準(zhǔn)備好的禮物,笑瞇瞇地走到小朋友面前:“小朋友,送你一個小禮物。”我把禮物一個一個送到小朋友的手上,在沒有進(jìn)行任何暗示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小朋友對我表示感謝,只是高興地接過了禮物。于是我加以引導(dǎo):“我送禮物給你,你喜歡嗎?你應(yīng)該跟我說什么?”每個小朋友都表示喜歡,有一半左右小朋友在我的引導(dǎo)下說出了“謝謝!”剩下的一半孩子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默不作聲,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想了想,不知道該說什么,居然說:“阿姨好!”
點評 結(jié)果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本來以為在接受了我的禮物以后,孩子們都會說“謝謝”,就算自己不會主動說,在我的引導(dǎo)下也能說出來。孫老師說,雖然教過孩子們使用“謝謝”這個詞語,但他們心里并沒有感謝的意識,就算會說“謝謝”,也不知道應(yīng)該在什么情況下說。
Step 3
孫老師給小朋友們發(fā)了彩紙和剪刀,讓他們做手工。按照我們事先設(shè)計好的,孫老師故意漏發(fā)了幾個小朋友。沒有發(fā)到彩紙和剪刀的小朋友坐在那里等了一會,看老師不再發(fā)給他們的時候,有幾個小朋友就叫了起來:“老師,我沒有!”這時,我出場了:“你沒有彩紙和剪刀?我?guī)湍隳眠^來。”等到我把彩紙和剪刀發(fā)給他們的時候,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對我說了謝謝,其余的孩子理所當(dāng)然地接受了我的幫助。
點評 在小朋友提出要求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用“請”字,而且在接受了幫助以后,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說了“謝謝”。在經(jīng)歷了剛才送禮物那個場景以后,對于謝謝,小朋友們有了大致的概念,所以這次在經(jīng)過引導(dǎo)以后,大部分孩子都說了謝謝。
Step 4
孫老師打開了音樂,讓孩子們在教室里跳舞,孩子們高興地扭來扭去,興奮之余,難免就有了磕磕碰碰。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撞了滔滔一下,那個小朋友揚長而去,滔滔愣了愣,追上去推了一把,然后心滿意足地回來繼續(xù)跳舞。過了一會,好好被小朋友撞了一下,同樣的,撞到她的小朋友沒有任何表示就快樂地跑開了,好好打了個踉蹌,站穩(wěn)了以后愣了一會,又加入到跳舞的隊伍中去。
點評 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總是免不了會有碰撞,跳舞途中,共發(fā)生四次碰撞事件,撞人的小朋友都沒有說“對不起”。后來在老師的干預(yù)下,撞人的小朋友才勉強對被撞的小朋友說了“對不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98411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