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在反映,不知道如何才能讀懂孩子的心。那么親親寶貝小編想讓父母先問問自己,是否有把孩子話當(dāng)回事呢?
語言心理學(xué)研究認為,孩子4、5歲時就能通過比較完整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描述個人的經(jīng)歷。此時,孩子們的表達欲望也會越來越強,不管家長愿不愿意聽、是不是有時間聽,寶貝們總是像個小麻雀一樣說個不停。一些沒有耐心的家長便會使出各種花招試圖讓孩子閉上小嘴。但事實上,在孩子的只字片語中飽含了他的各種情緒、感受和需求,父母要把孩子的話當(dāng)回事。
重視孩子的問題
場景1:爸爸和皓皓一起看電視,電視里在播放狗熊冬眠的節(jié)目。
“爸爸,狗熊為什么要冬眠?”
“因為冬天沒有吃的。”
“那為什么猴子不冬眠呢?”
“因為猴子能找到吃的啊。”
“那為什么狗熊不去找吃的呢?”
“怎么那么多問題!看電視吧!”
分析與建議:在我們的身邊,類似皓皓和爸爸的對話幾乎每天都會發(fā)生。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他們探尋和認識世界的愿望越來越強烈,他們不再一味地接受知識,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疑問,并期望在第一時間找到答案。但由于知識和經(jīng)驗還太有限,家長便成了他們首選的求助對象。其實,很多家長都知道,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十分重要,也非常努力地解答著孩子的提問。但當(dāng)“問題寶寶”們一連串稀奇古怪的問題擺在面前時考驗就來了。
首先的考驗是耐心,就像皓皓爸爸顯然就是因為沒有耐心才終止了皓皓的提問。我們很能理解皓皓爸爸,因為很少有家長能完全做到一一作答。但像皓皓爸爸那樣強行終止卻是不合理的。這猶如是給孩子強烈的求知欲突然澆了一盤涼水,大大打擊了他思考和探索的熱情。家長面臨的另一個考驗就是:不可能對孩子的所有問題都對答如流。遇到回答不上的問題該如何應(yīng)對?
著名學(xué)者周國平就講過一個例子:一天周國平的女兒問他:“爸爸,什么是時間?”周國平當(dāng)時一驚,這可是個深奧的哲學(xué)問題,該怎么回答女兒呢?于是,他告訴女兒:“這個問題讓我想想,明天告訴你,行嗎?”第二天,女兒興奮地找到周國平:“爸爸,我知道什么是時間了,就是我在說“時間”這個詞的時候它就不見了。再也回不來了。”我們很難想象孩子會給出如此富于哲理的答案!而這恰恰是周國平的那句“讓我想想”給了孩子無限思考的空間,也讓周國平認識到了孩子的“不簡單”。同時,為自己贏得了學(xué)習(xí)和思考的機會。
其實,皓皓的爸爸也可以借鑒一二。孩子對“狗熊冬眠”的問題如此感興趣,何不趁熱打鐵,找出相關(guān)的書籍或上網(wǎng)搜索相關(guān)信息,然后和孩子一起分享、了解;蛘吖膭詈⒆诱埥汤蠋,和其他小朋友討論。這樣孩子學(xué)到的不僅僅是“冬眠”的知識,還學(xué)會了如何與人溝通、與人相處。
12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57367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