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果你的孩子才3歲或更小,請及時、靈活地獎勵他的服從性,比如孩子聽話就給他一小塊點心、一根棒棒糖等。但家長會發(fā)現(xiàn),如果孩子還有自然和數(shù)學作業(yè)要做,不太可能因為他完成了語文作業(yè)就馬上獎勵他看電視15分鐘,也不太可能因為他10分鐘沒打攪家長,家長就放下手中的事陪他玩30分鐘,另外,小點心和小獎勵很快會失去吸引力。
“親子成長8步法”是美國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的康絲坦斯·漢夫博士在20世紀60年代首創(chuàng)的,后由他的學生、馬薩諸塞大學巴克利教授等在臨床中使用和修改而成。按計劃,共有8個步驟,每一步花1周的時間。
第一步:從出生時開始關注孩子。孩子從小就期望父母而不是別人的肯定、欣賞和接受,父母的微笑和點頭告訴嬰兒,學習站立和走路很重要,甚至值得冒摔倒的危險。但有的孩子后來漸漸發(fā)現(xiàn),父母的關注總是負面的———批評、命令、不滿,很自然地,孩子就不再有為表揚而努力的動力。
第二步:正確積極地關注孩子。這一步教父母注意和承認孩子的良好行為,同時忽視不良行為。幫助父母欣賞孩子及享受和孩子一起的時光。
通過“特殊時間段”:每天花15—20分鐘,完全投入地與孩子輕松游戲,不要命令、指導或提問,讓孩子做主。最好的游戲是孩子自己選擇的游戲,只要時間一到,就對孩子說:現(xiàn)在是咱們一起玩的特殊時間,你想玩點什么?如果是兩個人玩的,父母就要處于次要位置,讓孩子做指揮官;如果不是能一起玩的游戲,父母則要心甘情愿地做個親切的伙伴和有趣的旁觀者。
原則:
1、不指導,不糾正。不管父母說什么,別指導孩子做什么,或試圖改變孩子玩耍的方式,這種做法只會被解釋為您要控制局面,孩子會立刻跟父母頂牛。如果父母的描述不帶批評色彩,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對他干的事感興趣。
2、不提惹人煩的問題。對9歲以上的孩子,父母可以問更多的問題,以顯示父母對孩子有真正的興趣,對年齡小的提問內(nèi)容要豐富多采,如“你最喜歡哪塊積木?”“我們明天出去玩,你想買什么?”。
3、有選擇地表揚。表揚孩子時應相當具體,也可以因為沒做不受人歡迎的事而表揚他,如“真高興看到你最近干凈多了。”
方法:
1、家長發(fā)出指令后不要離開孩子去忙自己的事,而是要和孩子在一起,孩子不論何時服從了家長的要求,家長都要表揚他。另外,家長要用放大鏡盯著孩子的良好行為,如果在沒有家長提醒的情況下,孩子遵守了家規(guī)做了家務,家長要給孩子以表揚和獎勵。
2、給孩子提出一系列簡單、溫和的指令,如“請把那只鉛筆遞給我”。不管你相信不相信,孩子養(yǎng)成服從習慣的程度取決于練習機會的多少。每天至少找出兩三次機會指令孩子給家長幫忙,要選擇孩子不是很忙的時候,不至于讓孩子痛恨家長打斷他的事情。在孩子服從每個指令時表揚他1次,對于很小的孩子,可以用點心或飲料作為獎勵,對大些的孩子口頭表揚就可以了。
3、對于不聽話的孩子,只要改變發(fā)出指令的方式,就能極大地改善孩子的行為反應。發(fā)出指令時請注意:
不要發(fā)出沒有必要的指令。家長發(fā)一些日常指令前,要停下來想想指令的重要性:這是需要先做的嗎?是孩子必須做的嗎?如果回答都是否定的,那家長就不必發(fā)這條指令了。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家長則要準備鼓勵和懲罰雙管齊下,讓孩子服從指令。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會逐漸明白,家長是言出必行的,就會更加服從家長。
家長的指令要簡單,一次只發(fā)一個指令。孩子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如果聽到一個復雜的指令或一次聽到幾個指令,就會犯糊涂,通常的反應是哪條指令也不執(zhí)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youjiao/47946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