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魏晉
作者:曹植
原文: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wǎng),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相關內(nèi)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高高的樹木不幸時常受到狂風的吹襲,平靜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寶劍雖利卻不在我的手掌之中,無援助之力而結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你沒有看見籬笆上面那可憐的黃雀,為躲避兇狠的鷂卻又撞進了網(wǎng)里。張設羅網(wǎng)的人見到黃雀是多么歡喜,少年見到掙扎的黃雀不由心生憐惜。拔出利劍對著羅網(wǎng)用力挑去,黃雀才得以飛離那受難之地。振展雙翅直飛上蒼茫的高空,獲救的黃雀又飛來向少年表示謝意。
注釋
①利劍:鋒利的劍。這里比喻權力。
②鷂:比鷹小一點的一種兇猛的鳥類。
③羅家:設置羅網(wǎng)的人。
④捎(shāo):揮擊。
⑤摩蒼天:形容黃雀飛得很高。摩,迫近。
相關內(nèi)容
相關內(nèi)容簡析
作者:佚名
此詩選自本集卷六,以下兩首同。史載,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借故殺了曹植的親信楊修,次年曹丕繼位,又殺了曹植的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處動輒得咎的逆境,無力救助友人,深感憤憤,內(nèi)心十分痛苦,只能寫詩寄意。他苦于手中無權柄,故而在詩中塑造了一位“拔劍捎羅網(wǎng)”、拯救無辜者的少年俠士,借以表達自己的心曲。此詩開端,詩人以“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的意象渲染出濃郁的悲劇氣氛,隱喻當時政治形勢的險惡;而少年拔劍捎網(wǎng)的形象則寄寓著詩人沖決羅網(wǎng)、一試身手的熱切愿望。此詩意象高古,語言警策,急于有為的壯烈情懷躍然紙上。梁代劉勰稱此詩“格高才勁,且長于諷諭”(《文心雕龍?隱秀》),確是中肯之論。相關內(nèi)容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ju/330469.html
相關閱讀:湖上原文_翻譯和賞析_徐元杰古詩
春宮怨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杜荀鶴古詩
鳥鳴澗原文_翻譯和賞析_王維古詩
詠架上鷹原文_翻譯和賞析_崔鉉古詩
錢塘湖春行原文_翻譯和賞析_白居易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