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 虞姬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注釋】:
此詩《史記》、《漢書》都未見收載。唐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從《楚漢春秋》中加以引錄,始流傳至今!冻䴘h春秋》為漢初陸賈所撰,至唐猶異。劉知風、司馬貞、張守節(jié)都曾親見,篇數(shù)與《漢書·藝文志》所載無異。本詩既從此書輯出,從材料來源上說,并無問題。有人認為漢初不可
能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詩,頗疑其偽,但從見載于《漢書·外戚傳》的《戚夫人歌》及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河水注》的《長城歌》來看,可知秦漢時其的民間歌謠,不乏五言,且已比較成熟。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二《考史》認為此詩是我國最早的一首五言詩,可見其在中國詩歌史上地位
之重要。
據(jù)《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被劉邦、韓信的大軍包圍在垓下,兵少糧盡,心情極為沉重。一天夜里,他聽到四面都是楚歌之聲,不覺失聲問道:“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披衣而起,獨飲帳中,唱出了那首千古傳誦的《垓下歌》。在無限悲涼慷慨的氣氛中,虞姬自編
自唱了這首和詩。
關于《垓下歌》,時下盡管有著種種不同的分析理解,日人吉川幸次郎甚至認為此詩唱出了“把人類看作是無常的天意支配下的不安定的存在”“這樣一種感情,”從而賦予了普遍性的永恒的意義(參看《中國詩史》第40頁,章培恒等譯,安微文藝出版社),但若與《虞姬歌》對讀,便
不難發(fā)現(xiàn),項羽的這首詩原本是唱給虞姬聽的愛情詩。“虞兮虞兮奈若何!”不是明明在向虞姬傾訴衷腸嗎?項羽十分眷戀虞姬,所以在戎馬倥傯之際,讓她“常幸從”;虞姬也深深地愛著項羽,因此戰(zhàn)事再激烈,她也不肯稍稍離開項羽一步。項羽在歷次戰(zhàn)役中所向披靡的光榮經(jīng)歷,深深
贏得了虞姬的愛慕,項羽成了她心目中最了不起的理想英雄;而項羽的這些勝利的取得,又焉知沒有虞姬的一分愛情力量在鼓舞作用?從愛情心理而言,像項羽這條剛強漢子,是不會在自己心上人面前承認自己有什么弱點的,因此,他即使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為什么會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
而在口頭上卻不能不推向客觀,一會兒說是“時不利”,一會兒說是“騅不逝”,而自己呢?依然是“力拔山兮蓋世”,一點折扣也沒有打。項羽畢竟年輕,那會兒才三十出頭,對愛情充滿著浪漫的理想。他愛虞姬,就一意想在她的心目中保持一個完美的形象。對于虞姬來說,她也正需要
這樣。極度的愛慕和深情的傾倒,使她決不相信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英雄會有什么失誤。盡管現(xiàn)實無情,“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步步進逼的漢兵與聲聲凄涼的楚歌已經(jīng)使楚軍到了瓦解邊緣,但她仍對眼下發(fā)生的一切變化感到困惑不解。在這種心態(tài)下,項羽的這支歌便成了她最好的
安慰,最樂意接受的解釋。堅貞的愛情,不僅驅(qū)逐了死亡的恐懼,且將人生的千種煩惱,萬重愁緒都凈化了,從而使她唱出了最為震撼人心的詩句:“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拔山蓋世的氣概與失敗的結(jié)局是不和諧的,但英雄美人誓不相負的堅貞愛情是和諧的。在生死存亡的總崩潰的關鍵時刻,虞姬的這支歌,對項羽來說,不是死的哀鳴,而是生的激勵。項羽處此一籌莫展之際,雖然痛感失敗已不可避免,一生霸業(yè)轉(zhuǎn)瞬將盡,但這猶可置而不論;而禍及自己心
愛之人,則于心何忍!虞姬深悉項羽此種用心,故以誓同生死為言,直以一片晶瑩無瑕的情意奉獻,其意蓋欲激勵項?羽絕棄顧累,專其心志,一奮神威而作求生之最后努力。若此說尚能探得古人心意,則不妨代項羽試為重和虞姬歌,以為此文之結(jié)束:
漢兵何足懼?百戰(zhàn)無當前。
揮戈躍馬去,勝敗付諸天!
(吳汝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ju/1166240.html
相關閱讀:貧交行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杜甫古詩
送人東游原文_翻譯和賞析_溫庭筠古詩
遇舊友原文_翻譯和賞析_吳偉業(yè)古詩
《錦瑟》譯文注釋_《錦瑟》點評_李商隱的詩詞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_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