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考古詩詞閱讀鑒賞訓練素材集錦100篇(其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丹陽送韋參軍
嚴 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注]“丹陽”句:丹陽,江蘇省南部一個縣城。郭,外城。“日晚”二句:由于思念,站在江邊長時間的遙望著,秋日黃昏,江面上寒鴉點點,可是,就連這使人感傷的寒鴉此時此刻也“飛盡”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遠方。
[鑒賞提示]這首七絕是作者抒寫他給韋參軍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現(xiàn)了他們之間的真摯情誼。這首小詩妙語連珠,情景交融,真切自然,既能把誠樸真摯的感情滲透在景物
的描寫中,又能在抒情中展現(xiàn)畫意,做到辭有盡而意不盡。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寒食:指寒食節(jié)。唐代寒食節(jié)前后官府休假三至五天,人們都外出踏青游賞。京師:指長安。“雨中”二句:寫節(jié)日期間詩人獨坐郡齋的孤寂。“禁火”,指寒食節(jié)。“流鶯”,鶯聲圓囀如流,故稱流鶯。杜陵:《元和郡縣志》:“關內道京兆府萬年縣,杜陵在縣東南二十里,漢宣帝陵也。”附近有樂游原,地勢高峻,四望寬敞,是當時長安士民春秋佳日游覽的地方。這里想象兄弟在杜陵的游賞。
[鑒賞提示]韋應物(737—?)長安人,早年曾在唐玄宗宮廷任三衛(wèi)郎,生活豪縱不羈。安史之亂后,始發(fā)憤讀書,做過滁州、蘇州、江州等處刺史。韋應物詩風略與王維、孟浩然相近。
這首詩寫詩人寒食節(jié)思親的感情。首句從近處著筆,實寫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從遠方落筆,遙念故園寒食的景色。中間兩句,一句暗示獨在異鄉(xiāng),一句明寫想念諸弟,上下綰合,承接自然。這首詩,運筆空靈,妙有含蓄。結句就本句說是景中見情,就全篇說是以景結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間、見風韻于篇外的藝術效果。
三閭廟
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注]三閭廟:奉祀春秋時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廟宇。廟址在長沙湘陰縣北六十里處。“沅湘”二句:寫屈原憂國傷時的悲僨,和沅湘的江水一樣綿綿不絕。“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境內,流入洞庭湖。“日暮”二句:寫三閭廟的景色,也寫憑吊時的感情,用的都是《楚辭》的典故。
[鑒賞提示]戴叔倫 (732一789),字幼公,潤州金壇 (今江蘇金壇縣)人,官撫州刺史、容管經(jīng)略使。據(jù)說他在撫州任上,能做到政簡刑清,囹圄空虛;還創(chuàng)制均水法,對發(fā)展農業(yè)生產(chǎn)起過作用。戴叔倫主張詩歌要有余韻。他的詩歌,大多是抒發(fā)封建士大夫的思想感情。間或寫過一些反映社會離亂和民間疾苦的作品。他的五言律詩描寫景物刻畫細致,抒發(fā)情思宛
轉盡意。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對屈原的景仰,感情深摯。
蘭溪棹歌
戴叔倫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注]蘭溪:今浙江縣名,在金華市東北,因境內有蘭溪而得名。棹歌:樂府瑟調曲有《棹歌行》,指漁民的船歌。“涼月”二句:意思是如眉的新月掛在柳梢,越地山色倒映水中。王逸少云:“山陰路上行,如在鏡中游。”(《輿地志》)“蘭溪”二句:“三日”,農歷三月初三,上巳日,和“涼月如眉”扣緊。春日鯉魚溯水上游產(chǎn)卵,因此在寂靜的夜中能聽到魚兒上灘潑剌聲。
[鑒賞提示]這是一首模仿民間船歌,描寫蘭溪山水秀麗和物產(chǎn)富饒的詩。首句是抬頭仰望天空,寫出月色的秀朗,又點出春雨過后涼爽宜人的氣候。并描繪出一幅月掛梢頭,光瀉蘭
溪,細絳弄影,溪月相映增輝的情景圖。第二句是低頭觀看溪水,把蘭溪山水寫得極為飄逸迷人。第三、四句寫一連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漲,魚群聯(lián)翩而來的情景。“桃花雨”不僅明示季節(jié),更見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魚搶新水,調皮地涌上溪頭淺灘,撥鰭擺尾,啪啪蹦跳,看到這種情景,怎不使人從心底漾起歡樂之情!這首詩前兩句寫靜景,后兩句寫動景,不見一個“人”字,不寫一個“情”字,讀來卻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情意盎然
晚 晴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
[注]夾城:城門外的曲城。幽草:生長在幽暗處不被人注意的小草。高閣迥:高閣,詩人居處的樓閣。迥,遠。微注:因是晚景斜暉,光線顯得微弱和柔和,故說“微注”。
[鑒賞提示]李商隱自開成三年 (838)人贅涇原節(jié)度使王茂元(被視為李黨)以后,便陷人黨爭的狹谷,一直遭到牛黨的忌恨與排擠。唐宣宗繼立,牛黨把持朝政,形勢對他更加
不利。他只得離開長安,跟隨鄭亞到桂林當幕僚。鄭亞對他比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溫暖;同時離開長安這個黨爭的漩渦,得以暫免時時遭受牛黨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種解放。正因為這樣,詩中才有幽草幸遇晚睛、越鳥喜歸干巢之感。首聯(lián)寫初夏憑高覽眺所見的晚晴,頷聯(lián)寫得渾融概括,深有托寓(托寓著詩人的身世之感)。頸聯(lián)轉而對晚晴作工致的描畫。末聯(lián)寫飛鳥歸巢,體態(tài)輕捷,仍是登高覽眺所見。全詩寫得自然渾成,不著痕跡。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寄北:指寄給在北邊的妻子。君:指所懷念的妻子。巴山:亦稱大巴山,又叫巴嶺,其山脈橫亙干今陜西、四川兩省邊境,這里泛指巴蜀之地。夜雨漲秋池:秋夜下著大雨,池塘里的水漲滿了。何當:何時。剪燭:剪去燭花,使燭光明亮。西窗:住室兩邊的窗戶,這里指內室。卻:回溯。這兩句說,何日于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燭夜話,回敘今夜我客居巴山思念你的情景。
[鑒賞提示]《夜雨寄北》這首詩大概是李商隱寓居蜀地時所作。身居“巴山”,又值秋天“夜雨”,在羈旅寂寞之中,自然會想到親人。但作者開頭卻說“君問歸期”,是寫親人思念自
己;“未有期”是作者的回答。在一句之中,一問一答,一虛一實,把自己懷念妻子,同時想到妻子也在懷念自己這種深厚的感情,用推進一層的寫法,真摯地表達出來了。后兩句以希望作結,預想著將來會面的時候,能把今夜的情景向親人訴說,那該是怎樣的高興。∶鑼戇@種對未來的希望和設想,就把懷念親人的內心活動,表現(xiàn)得更加具體和深沉。這首詩內容并不復雜,而藝術構思卻頗具匠心。
賈 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遂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 不問蒼生問鬼神。
[注]賈生:賈誼,西漢人,年少多才,曾多次上書提出一系列政治、軍事建議,漢文帝召為博士,因被權臣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后召見,“孝文帝方受 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本詩即寫這一段史事,寄托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憤。宣室:未央宮正殿,是皇帝在大祭祀前齋戒居住的地方,這里指漢文帝。逐臣:指賈誼,召回前任長沙王太傅。無倫:無與倫比。“可憐”二句:諷刺漢文帝空有求賢之名,不向賈誼詢問治國安民的策略,卻要他回答鬼神虛妄之事。虛前席:徒然認真傾聽。古人席地跪坐,在兩人談話投機時,傾聽的一方常不自覺的移膝向前靠攏,稱“前席”。
[鑒賞提示]這首詩根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一段史實作詩,表面看來似乎是諷刺漢文帝,實際上是對著晚唐封建統(tǒng)治者的。寄托著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前二句從正面著筆,歌頌了漢文帝求賢若渴的態(tài)度。后二句諷刺漢文帝空有求賢之名,卻有昏庸之實。寄寓了詩人自己不滿當時社會的思想感情。全詩在正反、揚抑、輕重、隱顯、承轉等方面的藝術處理上,都蘊含著藝術的辯證法。
旱 雁
杜 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金河:河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南。秋半:八月是秋季當中的一個月,所以“秋半”指八月。虜弦開:指北方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者向南侵擾。這兩句說,秋天北方少數(shù)民族騎兵拉弓射雁,大雁驚飛,四散哀鳴。仙掌:西漢長安建章宮有銅鑄仙人,伸掌托承露盤。這里指唐宮殿。長門:西漢長安宮殿名。這里也代指唐宮殿。月明、燈暗:形容環(huán)境的凄涼冷落。孤影過、數(shù)聲來:形容大雁離散驚飛的凄惶情景。這兩句說,被驚散的孤雁在月明之夜飛過長安宮殿的上空;在宮中暗淡的燈光下,傳來幾聲孤雁的哀鳴。胡騎:指回紇騎兵。逐:追、隨。這兩句說,南飛的大雁應知回紇等少數(shù)民族的獵手到處都是,怎能一個個隨著春風回去呢?瀟湘:湖南省的瀟水和湘水,這里泛指湖南一帶。菰米:一種淺水中生長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實。莓苔:一種屬薔薇科的植物名。菰米和莓苔結的籽都是雁的食物。這兩句說,不要厭棄瀟湘一帶是偏僻人少的地方,那兒水里多長有菰米,岸上多長有莓苔,可以作食物。
[鑒賞提示]杜牧 (803一852),字牧之,京兆萬年縣 (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二年 (828)進士。一生或在京任職,或出任黃、池、睦、湖等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杜牧的詩歌在晚唐極負盛名,世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詩風俊爽豪健,明快有力。七言絕句情致綿密,意境深遠,最顯特色。這首詩通篇都是用比興、象征手法寫的。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八月,回紇奴隸主貴族向南侵擾,給北方人民帶來極大災難。這時正當大雁開始南飛的時候,所以作者就以《旱雁》為題,托物寓意,以描寫大雁四散驚飛,喻指北方人民在回紇騎兵的蹂躪下,逃亡他鄉(xiāng)的悲苦。同時暗寓了對國土被踐踏、人民受苦難漠不關心的統(tǒng)治集團譴責的思想感情。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詠史 赤壁
周 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
[注]赤壁:赤壁山,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地處長江南岸,峙立江邊。山巖呈赭紅色,故稱赤壁。相傳為三國時吳、蜀聯(lián)合火燒魏軍處。戟:古兵器。長桿頭上附有月牙狀利刃。銷:毀。將:拿起。認前朝:辨認出是前朝遺物。周郎:周瑜。銅雀:銅雀臺,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南臨漳縣。二喬:即大喬、小喬!度龂·吳書·周瑜傳》:“孫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時得喬公二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如二喬被俘送銅雀臺,意味著東吳的敗亡。魏帝:指曹操。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領兵南下攻吳,北方士兵不習水戰(zhàn),所以用鐵鏈將戰(zhàn)船首尾聯(lián)結。周郎部將黃蓋以船載浸油枯柴,上蓋惟幕,詐降曹操。當船靠近曹操的兵船時,吳兵縱火焚燒,這時恰好東南風起,火勢向西蔓延,燒毀了曹操的船隊,曹軍大敗。假:借。
[鑒賞提示]杜牧的《赤壁》詩從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入手,發(fā)表對這場戰(zhàn)爭的看法。他認為周瑜的成功出于僥幸。這一看法不一定正確,從當時的歷史條件看,周瑜、諸葛亮采取的聯(lián)合政策,以及他們在軍事上合理部署,占盡種種優(yōu)勢,是可以擊敗曹操的。詩的主旨在于感嘆興亡。
周曾,生平不詳。他的《詠史·赤壁》詩熱烈地贊美了周瑜在這場決定性戰(zhàn)役中的不朽功績。并且通過戰(zhàn)爭場面的描寫,使周瑜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山 行
杜 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注]山行:在山中漫游。寒山:深秋時節(jié)的山。深秋天氣寒冷。“寒”字是用來點明時令的。石徑斜:指山中石路盤旋。白云深處:指山林的最深處,遠望白云層生。坐:因。這兩句說,我停下車來在山中行走,是因為愛看楓林的晚景,那經(jīng)霜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艷。
[鑒賞提示]這是一首優(yōu)美的景物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自然景物的感情。詩的前兩句寫秋山遠景,把一幅白云繚繞的景象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而這幅景象卻不是冷幽的,在那“白云深處”的深山之中,仍然“有人家”,有著生活的活力。后兩句著力寫出一片火紅的楓林,分外艷麗。全詩把秋天的景物寫得極富生命力,使這首詩具有開朗的意境,成為人們傳頌的佳作。
題烏江亭
杜 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注]烏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縣烏江浦,是項羽自刎之處!妒酚·項羽本紀》記項羽兵敗垓下后,“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船待,渭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shù)十萬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男兒:男子漢大丈夫。“江東”二句:意思是江東多人才,項羽只要回到江東,完全有與劉邦重新爭霸的可能。
[鑒賞提示]杜牧在做池州刺史時,過烏江亭,寫了這首詠史詩。這首詩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總結失敗的教訓,惋惜他的 “英雄”事業(yè)歸于覆滅,同時暗寓諷刺之意。
疊題烏江亭
王安石
有戰(zhàn)疲勞壯士①哀,中原一敗②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注]杜牧《題烏江亭》見前篇注。①壯士:指項羽。②中原一敗:指項羽垓下之敗。
[鑒賞提示]王安石的《疊題烏江亭》是針對杜牧“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的說法,提出自己的看法:項羽人心喪盡,江東子弟不可能為他而卷土重來。
、泊秦淮
杜 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注]秦淮:秦淮河,發(fā)源于江蘇省溧水縣東北,向西流經(jīng)金陵(今南京市)入長江。河道相傳為秦始皇時開鑿,以疏淮河,故名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為互文見義的句式,即“煙”、“月”都籠罩著“水”和“沙”。商女:指賣唱的歌妓。江:指秦淮河。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傳說為南朝陳后主陳叔寶所作,詞曲內容淫靡腐朽,哀惋凄傷,被稱為亡國之音。這兩句說,秦淮河畔的歌女,不知亡國之恨,只知唱歌,還在對岸唱著《玉樹后庭花》呢!這是借“商女”來諷刺那些有意買唱亡國之音的淫詞艷曲,追求尋歡作樂的達官貴人。
[鑒賞提示]這首詩通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統(tǒng)治階級中的上層人物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抨擊了他們只知貪圖享樂,不問國家前途的罪行。詩寫得凝煉、
含蓄。首聯(lián)在寫景中敘事,渲染出一種凄涼暗淡的氣氛。這種氣氛適宜表現(xiàn)商女所唱的靡靡之音。末聯(lián)在敘事中有議論,暗指當時最高統(tǒng)治集團腐化墮落,不顧國家安危。
經(jīng)五丈原
溫庭筠
鐵馬云雕共絕塵,柳營高壓漢宮春。
天清殺氣屯關右,夜半妖星照渭濱。
下國臥龍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
[注]詩題表明此詩是詩人路過五丈原時因懷念諸葛亮而作。五丈原:在今陜西岐山縣南。蜀后主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率兵伐魏,病逝于此。得鹿:比喻在奪取政權的斗爭中取得勝利。象床寶帳:祠廟中神龕里的陳設。譙周: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寵臣,后勸后主降魏。
[鑒賞提示]溫庭筠 (8l2?一870?)本名歧,字飛卿,太原祁 (今山西省祁縣)人。曾數(shù)舉進士不中,大中末始授方城尉。他以文思神速著稱,詩歌以外,還擅長音樂、辭賦,對唐代新興的詞更有獨到的造詣,是晚唐寫詞最多的詞人。溫庭筠與李商隱齊名,世稱“溫李”。但他的詩專重聲調色彩,珠光寶氣,內容比較貧乏,無論思想和藝術的成就,都不能和李商隱并比。
《經(jīng)五丈原》是一首詠史詩,詩題表明詩人是路過五丈原時因懷念諸葛亮而作。諸葛亮,一代名相,壯志未酬,常引起后人的無窮感慨。杜甫曾為此寫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溫庭筠也出于這種惋惜的心情,慨嘆諸葛亮功業(yè)未遂而歿,表示了對諸葛亮的敬慕。同時,對后主和譙周的投降誤國則加以譏刺。全詩寫得極為凝煉,形象突出,褒貶之意非常鮮明。
江樓感懷
趙 嘏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注]渺茫:空虛蒙朧的樣子。水如天:一作“水連天”。“同來”二句:寫人事變遷,風物依舊。“玩月”,一作“望月”。“依稀”,仿佛。
[鑒賞提示]趙嘏,字承佑,山陽(今江蘇淮安縣)人,生卒年不詳。會昌二年(842)進士,曾官渭南尉。趙嘏的仕途雖不得意,詩歌的聲譽卻很高,他的七言律詩圓轉流美,時有警策。《江樓感懷》是一首情味雋永、淡雅洗煉的好詩。第一句寫詩人獨自登上江邊小樓,心境顯得寂寞的樣子。第二句寫江樓夜景清麗絕俗。放眼望去,但見清澈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波光蕩漾的江面上。第三、四句是感懷。寫出了風景依然,人事全非的感慨。這與晏殊的“去年天氣舊亭臺”,李清照的“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的意境相似。
桃花溪
張 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注]桃花溪:在桃源洞北。桃源洞在湖南桃源縣桃源山,傳說即晉陶潛《桃花源記》中描寫的一個沒有捐稅剝削、人民安居樂業(yè)的世外樂園所在地。這首詩就用《桃花源記》故事為題材。“隱隱”二句:《桃花源記》說,桃花源是武陵(今湖南常德)漁人發(fā)現(xiàn)的,所以在遙望中恍忽若有所見時,即向漁人問津。隱隱:不分明的樣子,野煙:晴天地面上升騰的蒸氣。石磯:水邊突出的巖石或石灘。
[鑒賞提示]張旭,字伯高,吳(今江蘇蘇州市)人,生卒年不詳,曾官常熟尉、金吾長史。張旭是著名的草體書法家,性嗜酒,常乘醉落筆,世稱“草圣”或“張顛”。
《桃花溪》這首詩以《桃花源記》故事為題材,構思婉曲,情趣深遠,畫意甚濃。前二句寫景。第一句是遠景,第二句是近景。后二句抒情。通過問訊漁人的話,深深表達出詩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ci/623082.html

相關閱讀:《活板》片段閱讀答案
史記《高祖本紀》閱讀練習及答案
《宋史?張根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王禹?《待漏院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