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溝通和心理治療方面,我們和其他處所的做法,基本上有許多很重大的差異之處,起初開發(fā)這個領域時,我們會觀察有本事的人做他們有興趣的事,然后,他們接著會告訴我們很多不同的特別比方,學習九型人格的價值,他們稱之為析理(theorizing),也就是說他們用打比方說故事:例如有孔洞萬千的水管,你得明確,人只是一圈水管,由五湖四海交匯成一處,像抽水馬桶,你所需要的只是Draino牌,或其他類似的東西。這種隱喻絕大多數(shù)起不了什么作用,無法贊助人們針對需要,學習做什么,以及如何做。
有些人開的研究班重視試驗,你是去聽講,并且觀看示范,那些人在這個所謂“專業(yè)溝通”的行業(yè)——無論是真的或者半調子,絕對地有足夠的才能,由他們的行為可以看出來,他們頗能做好某些特定的事情。如果你福氣不錯,把感到器官都翻開,你會學到他們在做的那些事。
還有一些人是理論家,他們會告訴你,什么是人類真實的天性,一個“心腸坦蕩,適應良好,老實牢靠”的完人應該是什么樣子,這是他們的信心(beliefs),可是,他們并不示范給你看,如何做。
還有一件事關與心理治療師,他們冥冥中懷著一種心態(tài)而來,那就是說他們無比可能會治療失敗。臨床醫(yī)師開端幫人做心理治療時,它們針對實際情形來找線索,他們想要知道問題出在哪,才干幫病人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他們這么做不錯,不管公然或暗里接收的練習,在學術殿堂或枕著頭躺在房間地板上,大家都是這么做的。
甚至于,他們相信他們自己“按照標準程序”,在他們的心智里,有一個小小的聲音不斷告訴他們:“標準程序,注意標準程序。”他們會說,“沒錯,我是個遵守標準程序的治療師,我根據(jù)這套程序做。”不知為什么,程序會變成一件事——自身是一個貨色。
還有一個抵觸的地方,絕大多數(shù)的心理治療師相信,一個好的治療師要遵守直覺去做每一件事,那就是說,有一個潛意識心里在替你做。他們自己不會這么形容,因為他們不喜歡用“潛意識”這個詞,而其實他們做他們要做的事,心里卻不知道是怎么做的,他們憑著“屁股眼”去做——這是“潛意識心理”的另外一種說詞。我認為能夠人不知鬼不覺的做事沒有壞處,這是做事情的好方法。不過,同樣的這一些人卻說。治療的終極目標是讓病人有意識的了解——東西他們自己的問題關鍵所在。所以,心理醫(yī)生是這么一些人,做他們該做的事,卻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做有效,同時,他們居然相信,是人生有意思的方法是,感性地知道,效果是怎么達到的!
我第一次接觸心理治療的模擬者領域的,我會問治療師,他們在使用伎倆,這么伸出手觸碰病人,或者改變說話聲調時,到底想達到什么結果?他們的答復是:“哦,我不知道。”我說,“好,很好,你可有興趣和我一起探討,找出那結果?”他們會說:“相對不干!”他們說,如果刻意做某些事以期獲致某一種結果,我是不可以的,那是“把持病人”!
我們稱自己是“模仿者”,重要做的工作是,增強注意他們做什么,而不太管他們說他們做什么,然后,我們?yōu)樽约核茉斐鏊麄冊趺醋龅牡浞。我們不是心理治療師,也不是神話家或實踐家,我們一點都不清楚事情真正的實質,對于真實的情況也沒有特別的興趣。模仿者的功能是可以對有用的部分有完全的解釋。所以,如果我們湊巧提到一些事,你從迷信、統(tǒng)計的觀點看來是不正確的話,請了解我們現(xiàn)在要帶給你的,是一種不同的經(jīng)驗檔次,我們不會給你什么事實真相,我們只給你有用途的方法。我們知道模仿者可以成功做到,我們模仿一個對象的行為舉止,能夠有系統(tǒng)的得到相同的行為結果,當我們能教誨別人,已有系統(tǒng)的方式得到相同的結果,這個挑釁更大。
我投入溝通領域時,曾經(jīng)參加過一個大型的探討會,會場坐滿了六百五十個人,一個很著名的男人站起來,說了下面這段話:“從事心理治療和溝通你所須要了解的事情是,很重要的第一步,跟你要溝通的那人接觸時,要把他當人看。”咦,這還用多說,在場的聽眾嘩然,“是嘛!接觸,我們都知道了。”接著,他繼承說了六個小時,而一個字也沒有提到“怎么做”。他沒有提過任何一件實際可行的事,供在場每個人參考,輔助我們取得經(jīng)驗,理解如何更加了解病患,或至少給他一種錯覺,以為我們了解。
接著他教我們“主動凝聽”(Active Listening),所謂自動聆聽就是你從新說過每一個人所說的話,其實那意思就是,他說什么你就加以歪曲。
現(xiàn)在,我們開始來注意那些真正“身懷特技”的人怎么做完全南轅北轍的事。當你注意觀察維吉尼亞?撒提爾和米爾頓?艾瑞克森(釋注:請參閱導讀——什么是神經(jīng)語言程式學)做治療時,名義上你看不出來有什么顯著的不同,至少,我想不出他們有什么更奇異的動作。
良多人也都說,跟他們兩人在一起的教訓異常的不一樣,然而,如果你檢視他們的舉措,其連貫動作和所使用的根本要害模式,并沒什么差異。他們用來達功效果的模式,跟我們所能懂得的大同小異,卻能到達相稱戲劇性的后果,固然呈現(xiàn)同樣的結果,但是它的包裝法——它浮現(xiàn)的方式——卻大大地不相同。
弗烈茲·皮耳氏也一樣,他并不像撒提爾和艾瑞克森那樣,大批使用繁復的手段,但是他操作一種我認為非常有效的好手法時,使用的恰是一連串相同的模式,你可以在他們的結果中找到。弗烈茲不會特地追究特定的結果,如果有人走進來,說道:“我的左腿重大癱瘓。”他不會直接查究此事,有時候他會去知道起因,有時候不會。米爾頓和維吉尼亞則偏向于直接去找出特定結果,這點我相當信服。
我學習心理治療的時候,九型人格中三號成就型孩子的培育要點,曾跟去加入一個為其一個月的工作坊,你呆在一個與外界隔斷的小島上,天天面對相同的經(jīng)驗,盼望總有一天你能想出方法。主持人有說不盡的經(jīng)驗之談,他能做許多我們沒有一個人會做的事,但是當他“大談他的本領時,那里的人學不到應該怎么做。本能地,或者我們說下意識地,他的行為自成體系,可是他并不清晰知道它如何自成體制,就是這一部門彌補了他的機動應用能力,因此能辨別何者有效。”
比喻說,你們都對如何學會談話這件事所知極少,不知道為什么,當你說話時就可能發(fā)明出龐雜的句法構造,我知道你并不曾有任何自發(fā),做這種決定。你不說是“好,我現(xiàn)在要開始講話,首先,我要在句子里放個名詞,然后加進形容詞,然后動詞,也許句尾添個副詞,你曉得,略微潤飾一番。”但是你說出來的話有文法有句型結構——那些規(guī)矩就像微積分一樣,那么金口玉牙,明白清楚。有一批叫做轉換語法的語言學家,他們花大把征稅人的錢,在高級學府里研討這些規(guī)則到底是什么。他們還沒有想出來這么麻煩要做什么,但負責研究轉化語法的文法家才不論這些,他們對真實世界沒有興致,跟他們活在同一個世界的我,有時候可以了解其中的緣故。
關涉到語言,我們每一個人的反應都一樣,人類的語言雖然千千萬萬種,但我們對其中相同的景象卻具備很多相同的直覺知識。如果我說:“你那瞧了解觀念能。”又說“橋,你能了解那觀點。”雖然使用的字完整一樣,但你的直覺知識告訴你,它們并不一樣。在你潛意識層次里,有一個部分,一個次人格告訴你,其中一個句子有組織地排列,而另一個否。我們身為模仿者的職責,是要做類似的工作,不過更加實際就是了。我們的職責是找出有效力的方法,治療師可以本能地或不自覺地使用,同時樹立一些規(guī)則,以便別人可以學會。
現(xiàn)在,說到你參加一個研討會,典型的情況就是,主持人會說:“為了像我一樣,成為一個非凡的溝通者,你們真正必需做的,是注意你的直覺。”這倒是真的,如果你正巧和那主持人一樣,肚子里也有那種靈感的話。我猜你很可能沒有。你能在潛意識層次擁有它們,不過我想如果你想要領有和艾瑞克森或撒提爾或皮耳氏等人相同的直覺,你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會捕獲相同的靈感。一旦你通過有意識的訓練期間,那么你便能占有治療的直覺,就像你對語言的直覺一樣下意識,自成體系。
如果你觀察維吉尼亞?撒提爾做治療,你會遇到一大堆令你應付自如的咨訊——她挪動的方式,她的音調,她觸摸的方式,她轉向第二個人,她使用什么感官線索導引她面對那一個家庭成員……等等。想打算跟得上她用來當做線索的所有蛛絲馬跡,跟得上她對那些線索所作出的反映,跟得上她由別人身上誘導出來的反響,這切實是個相稱大的考驗。
當初,我們不知道維吉尼亞?撒提爾和家庭真正做的是什么,不外,我們能夠用這種方式形容她的行動,我們走到你們任何一個人的眼前,催眠視頻?《明星》記者會第一部分,對你說:“諾,用這個,依此次序這么做這么做,一直訓練,直到它變成你下意識的天然動作,那么到后來你就能從病患身上引誘出維吉尼亞所誘導出來的相同反應。”我們不去考試這個說法準確與否,它如何跟上我們人體的神經(jīng)體系的基礎功效相吻合,或者憑仗統(tǒng)計數(shù)字決議什么應當持續(xù)下去。為了清楚我們所說的這一套是否能作為恰當?shù)牡湫鸵岳麑嶋H,我們所要盡力的就是去實驗,看看它到底有沒有效:你能不能采取維吉尼亞示范的那一套相同的行為模式,做有效的展現(xiàn)而后得到雷同的結果呢?我們在這里所要講的話,可能和“本相”無關,和“本來如斯”也無關。然而我們確切知道,我們依據(jù)她的行為所綜合構成的模式,真的有效。經(jīng)由探討并訓練我們所提倡的這一套辦法后,人們的行為轉變了,其進程就像撒提爾所做的那樣,然而每一個人還是保留他的特點,就好像你去學法語,你仍是會用你自己奇特的方式抒發(fā)本人,不會變成另外一個人。
你可以運用你的意識去決定,采用某一種技巧,你認為在往后的職業(yè)生活或個人生涯中會發(fā)生效果。用我們的模式你能練習那技巧,有意識地練習一段時間之后,你就能讓那技巧在無意之中使用出來,例如學開車這件事,你當時必須有意識地練習所有的技巧,純熟之后,現(xiàn)在你可以長途開車而不覺得在做這件事,除非有緊迫狀態(tài)發(fā)生需要你集中注意力。
在艾瑞克森,撒提爾以及其余技能熟練的治療師所用的系統(tǒng)里,他們會做一件事,去留神別人如何無意識地和他們的思維交談,而后用許許多多不同的方式來使用這個征詢。例如,如果我是維吉尼亞的病人,我可能對她說:“哎呀,天,維吉尼亞,你知道我就是……啊……要命!事情一直,一直沉重如山,你曉得。這既是,你知道,我太太她……我太太她是個軟腳蝦,你知曉,我有四個小孩,兩個在耍太保,我想興許我錯了,但是我就是抓不到脈絡,到底做錯了什么。”
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機會面過維吉尼亞做示范,她的表示非常,非常的好。她的做法不堪設想,即便如此,我信任她的魔術有其架構,我們每一個人都學得會。她的反應之中,有一個是,她會進入病人的模式,進入他的世界模型里,就像底下這么做:
“我了解你認為肩上有重任,在你身材里的這些感觸,就身為一個人類,不是你所想要的。你對這個有不一樣的冀望。”
她說什么不是那么主要,只有她會應用統(tǒng)一類型的字眼跟語調就行了。假如同一個病人去看另外一位心理醫(yī)生,對話可能像這樣:
“你曉得的嘛,在我的生活中,事事讓我感到繁重,班德勒醫(yī)生,你知道,我似乎會敷衍不來,你知道……”
“我看得出來,葛瑞德先生。”
“我覺得我對不起我的小孩,但我不知道做錯了什么。我想,也許你能幫我抓到眉目,你懂嗎?”
“當然,我清楚(see)你在說什么,讓我們把焦點放在一個特別的范疇內,試著給我你的特殊觀點,告訴我,你現(xiàn)在所看到的處境是怎樣的。”
“恩,你知道,我只是……我……我只是覺得我沒有措施捉住現(xiàn)實。”
“我看得出來。在我,重要的是——你的闡明目迷五色——在我重要的是,我們要睜大眼睛看前面,我們要一起走從前路的那一端,NLP。”
“我始終要告知你,我的生活到處碰壁,你知道,我試著想找出一條路……”
“看起來路都斷了……總之,從你的說明來看,顏色并不是那么赫然。”
各位在座的都笑了,實在,在“實在生涯”中我們所聽到的例子還要更夸大。我們花了好多時光興沖沖地跑到心理健康診所,去看有素養(yǎng)的溝通專家,成果十分掃興。咱們察看到,問題出在很多心理醫(yī)治師無奈符合病人的表白方法,就像方才我們所示范的例子。
我們從加州來,外面到處都是電子公司,當然就有許多叫做“工程師”的人存在,工程師基本上是特殊會去看心理醫(yī)生的一類人,自成風尚,我不懂為什么,總之他們來了,通常也都說同樣的話,像這樣:
“是這樣的,我眼看著久長以來,你曉得,我如許辛勞地爬上這位子,勝利了,然后忽然間,你曉得,當我開始要爬到高峰,我環(huán)視四處,我的性命看起來那么充實。你明白嗎?我是說,你能看得出來,像我這個年事的男人生活像什么樣子嗎?”
“恩,我開始抓到一些感覺,你這些情感反應的主要本質是,你想要改變。”
“等一等,因為我想做的事,我要讓你看到我對這個事情的觀點,而且,你知道——”
“我覺得,這長短常重要的。”
“我也知道,一大堆人有一大堆的麻煩,但是我要做的是讓你真正清楚了解,我所看到的問題是什么,所以,你知道,你可以給我看,相似一個框架一個框架來,我需要知道些什么,以便找到解決艱苦的方法,由于誠實跟你說,我非常的懊喪,我是說,你看得出來會怎么嗎?”
“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你已經(jīng)提出一些議題,我覺得我們得好好抓住重點,問題只是抉擇從哪里下手,把握重點,開始采用輕松又有力的方式來處置。”
“我真的很愛好你的看法。”
“恩,我不愿望你漏掉任何這種感覺,只管往前去,讓它們吐露,然后緊緊記住這影像,你已掌握住了。”
“我……我看不出來這樣做有什么利益。”
“我感覺我們的關聯(lián)遇到瓶頸,你樂意談談你的抗拒嗎?”
各位有人已經(jīng)注意到這些對話里有任何模式了嗎?我們觀察心理治療用這種方法持續(xù)做兩、三天,而我們視察撒提爾用相反的方式進行:她契合病人的模式。而大局部的治療師不這么做。
我們注意到人類有這種獨特的性情,即使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所能做的事并沒有效果,他們還是再繼續(xù)做。史欽納(B.F.Skinner 譯注:美國心理學家,新行為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一些學生做了許多對于老鼠和迷宮的實驗研究。有一天有人問他們,“人和老鼠真正的差別是什么?”好,這些行為主義專家并不會靈敏觀察過,認為有必要做個試驗找出謎底。他們按照人身的尺寸建造一個大迷宮,他們將把持組的老鼠放在小迷宮里跑,讓它們找起司,然后讓人類組在大型迷宮里找五塊錢鈔票,結果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重大的差別。在數(shù)據(jù)上做點小小的變動,而多少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他們發(fā)明尺度組的受試者試驗幾次后,人類可以比老鼠學的輕微好些,快一點點。
在他們撤消誘因再做試驗后,真正有趣的統(tǒng)計結果才跑出來。他們拿掉五塊錢鈔票和起司,測試過幾回后,老鼠不再跑迷宮了……可是,人類卻不鐵心……他們還不是……到了晚上他們沖進實驗室里去。要想在一個領域成長,以極快的速度繼續(xù)發(fā)展,你在實際使用那些訓練方法時,有一個準則要掌握好,那就是,如果你的方法沒有效,使用其他方法。如果你是工程師,把火箭都架設好了,按了按鈕,卻發(fā)射不出去,你會改變行為,去找尋所需,做某些改變以戰(zhàn)勝地心引力,讓火箭升空。
然而,在心理治療的領域里,如果你碰到火箭升不上太空的情境,這有個說詞,它叫做你有一個“會抗拒的病人”。你面對事實,你工作不順利,你把義務全體推給病人。你的責任是沒有了,你不用改變你的行為;蛘撸绻阌悬c于心不忍,你“和他一起為失敗覺得愧疚。”或說他“還沒有籌備好。”
另外一個問題是,在心理治療圈內,這種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產(chǎn)生,弗烈茲和維吉尼亞所做的,以前的人都做過。在交換剖析(TA,Transactional Analysis)里使用過的概念——例如“再決定”——弗洛伊德的學院里也都有。有趣的是,在心理治療范疇內,這種常識卻未曾轉移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nlp/26888.html
相關閱讀:如何運用NLP技巧處理負面情緒
NLP自修三階段
NAC神經(jīng)鏈調整術六大步驟
NLP的威力
NLP:一門無與倫比的身心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