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洋所海洋病毒編碼的miRNA研究取得突破進展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中科院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xù)利用重點實驗室(依托于南海海洋研究所)秦啟偉研究員領(lǐng)導的團隊,在海洋病毒編碼的miRNA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團隊成員閆陽博士等首次鑒定并驗證了一種新的海洋病毒??石斑魚虹彩病毒能夠編碼功能性miRNA。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fā)表在國際知名的綜合類學術(shù)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Yan,etal.2011.IdentificationofaNovelMarineFishVirus,SingaporeGrouperIridovirus-EncodedMicroRNAsExpressedinGrouperCellsbySolexaSequencing.PloSONE.2011.6(4):e19148)。

虹彩病毒(iridovirus)是一類廣泛感染無脊椎和低等水生脊椎動物的大分子DNA病毒,對海洋野生動物種群和海水養(yǎng)殖動物造成極大威脅。石斑魚虹彩病毒(Singaporegrouperiridovirus,SGIV)是該團隊從海水養(yǎng)殖石斑魚體中分離出的一種新的高致病性虹彩病毒,是中國和東南亞海水養(yǎng)殖魚類最重要的病毒性病原之一。然而,目前對SGIV感染致病的分子機理尚不十分清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

病毒編碼的miRNA研究方興未艾,因其長度較短、沒有免疫原性等特點而成為治療疾病的新型靶點。團隊為揭示SGIV在其感染過程中是否編碼miRNA,將感染了SGIV不同時期的石斑魚胚胎細胞混合后構(gòu)建小RNA庫,進行Illumina/SolexaRNA深度測序。通過一系列生物信息學分析,最終確定16條SGIV編碼的miRNA序列,其中一條與2型單純皰疹病毒編碼的miR-H4-5p具有高度同源性,提示miRNA在遠緣病毒種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這16個新發(fā)現(xiàn)的miRNA散在分布于SGIV基因組中,其中三個定位于ORF057L。同時發(fā)現(xiàn)SGIV編碼的miRNA在其3'端或5'端存在序列或長度的異質(zhì)性,可能會影響其與靶基因的識別。熒光定量PCR及熒光素酶報告基因分析了這16個miRNA的表達水平和潛在的生物學活性,證實其中11個miRNA確實存在于SGIV感染的石斑魚胚胎細胞中,并發(fā)揮生物學功能。

以前只有人類和哺乳動物編碼miRNA的研究報道,其中報道較多的為皰疹病毒科的各成員。該研究首次在國際上證實了海洋病毒也可以編碼功能性miRNA,將miRNA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層次。

該項研究受到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重點基礎(chǔ)研究計劃(“973”計劃)和中科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資助。

來源:中科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zhong/802955.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三生物復習必修二知識點:細胞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