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實詞釋義的誤區(qū)與對策

編輯: 右腦記憶方法 關鍵詞: 高考復習 來源: 網(wǎng)絡

 

在高考文言文閱讀中,無論是對文言實詞的專項考查,還是對文句的翻譯、文意的理解,都涉及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輻射面廣,占分值大,失誤率也較其他知識能力點要高。究其錯因,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四種情況:
1. 不辨古今,以今義解釋古義。從詞義角度,將古代漢語的實詞與現(xiàn)代漢語作比較,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詞義完全相同,一類是完全不同,一類是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高考重點考查的是第三類。這一類實詞,從詞義的古今變化來看,又可分為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zhuǎn)移、感情色彩變化和名稱說法改變等五種情況。所謂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沒有注意到詞義的古今聯(lián)系與區(qū)別,誤將它們與現(xiàn)代漢語相應的詞在詞義上混為一談,以今義去解釋古義。
2. 不知通假,以通假字為本字。對古漢語中部分實詞的通假現(xiàn)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們的本字去解釋,而仍按字面義去解釋,這就勢必造成理解的錯誤。
3. 不明活用,未按活用類型解釋詞義。詞類活用主要包括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等四大類七種情況。如果不明白這些詞類活用現(xiàn)象,不按活用的類型解釋詞義,而是望文生義,就勢必造成理解的錯誤。
4. 不分單雙,將兩個單音字誤作一個雙音詞。在文言文中常?梢钥吹竭@樣一種語言現(xiàn)象,就是兩個連用的單音詞恰好與現(xiàn)代漢語的一個雙音詞相同。如“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地”和“方”是兩個單音詞連用,釋義時應分別解釋為“土地”和“方圓”;如果把它們誤作現(xiàn)代漢語的一個名詞 “地方”,句子就解釋不通,釋義也必然錯誤。
近年來的高考文言文閱讀題考查的實詞,絕大多數(shù)源于教材,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高中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實詞就多達120個,而且每一個實詞還有諸多的義項,考生要完全掌握已非易事,更何況遷移和運用?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實詞詞義的推斷方法,對廣大考生準確而快捷地解答高考文言文實詞考查題無疑是大有裨益的,F(xiàn)將文言實詞詞義的常用推斷方法舉例如下:
1. 形訓推斷法。漢字中的形聲字占80%以上,會意字占12%以上,其義符為我們破譯文言實詞的詞義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2006年天津市)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B. 有牧人御眾之才 牧:統(tǒng)治
該句中的“牧”是一個左右結構的會意字,左為“牛(泛指牲畜)”,右為“人手中拿著一條鞭子”,把兩者的意思聯(lián)系起來,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對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統(tǒng)治,治理”之意了。所以該項的解釋是正確的。
2. 結構推斷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對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結構非常多,其中位置對應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而意義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運用這種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簡易推出繁難。
(2006年浙江。⿲ο铝芯渥又屑狱c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賦形受質(zhì) 質(zhì):資質(zhì)
該句中,“賦”和“受”對舉,“形”和“質(zhì)”對舉。為此,我們可以借助“形(形體)”的意義,推斷出與之相對的“質(zhì)”的意義,應當為“實體、本質(zhì)”,所以A項“資質(zhì)”的解釋是錯誤的。
3. 語法推斷法。對實詞所在的短語作結構分析,對實詞所在的句子作成分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很快推斷出文言實詞釋義的正誤。
(2006年安徽。⿲ο铝芯渥又屑狱c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D. 資生之業(yè),靡不畢書 資:資財
通過對“資”所在的短語作結構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資生”是一個動賓短語,“生(生活、生命)”為名詞,充當“資”的賓語,“資”應是動詞,而D項卻把“資”解釋成了名詞“資財”。據(jù)此可以推斷出D項的解釋是錯誤的,正確的解釋應為動詞“資助,幫助”。
4. 語境推斷法。“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文”準確地闡釋了語境推斷法的內(nèi)涵,要想推知實詞的正確意思,必須結合語境認真揣摩,仔細分析。上下文之間的照應、解釋或暗示關系,更為我們提供了一把準確推斷實詞詞義的鑰匙。
(2006年天津市)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南迫洛陽 迫:逼迫
審視該句語境“今河內(nèi)帶河為國,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可以看出,“南迫洛陽”一句是交代“河內(nèi)”的地理位置,所以“迫”解釋為“逼近”更符合上下文意。據(jù)此可以推斷,該題A項的解釋是不合語境的,因為“逼迫”的對象應為“人”,而該句中“迫”的對象是“物”(洛陽)。
5. 成語推斷法。在成語中,保留著大量的文言詞義,因此考生借助熟知的成語中的實詞詞義來推斷文言文中的實詞詞義,有時也能使解題“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6年全國卷Ⅱ)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季布匿濮陽周氏。 匿:隱瞞
成語“銷聲匿跡”中的“匿”義為“隱藏”,用在此句中恰好吻合。該句“匿”的后面省略了介詞“于”,整個句子的意思為“季布隱藏在濮陽周氏家”;而按A答案的解釋,整個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季布隱瞞濮陽周氏家(的真相)”,這顯然有違上下文意。
高考試卷中的下列試題也可通過成語推斷法來進行解答:
(1)(2006年全國卷Ⅰ)視貧細如子弟
視:愛撫
(2)(2006年四川。┉h(huán)堵之中
堵:院子
(3)(2006年湖南省)北枕大江,南薄五嶺
。航咏
(4)(2006年福建。┪野策m歸矣
適:往,到
上述四例中實詞的詞義可分別依據(jù)成語“一視同仁”“觀者如堵”“日薄西山”“無所適從”中加點的詞的詞義推斷而出,通過比照可以看出,第(3)(4)例的解釋是正確的,第(1)(2)例的解釋是錯誤的,應分別解釋為“看待”“墻”。
當然,解答高考文言文實詞考查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你掌握的推斷“武器”越多,你答題的準確率就越高。

附:最易誤解的高考文言實詞20例
1. 官人疑策愛也,秘之。
誤:喜歡 正:吝嗇
譯文:過路的官人懷疑陳策舍不得騾子,便把它藏了起來。
2. 有功故出反囚,罪當誅,請按之。
誤:按照 正:審理
譯文:徐有功特意開脫謀反的人,論罪應當處死,請審理他。
3. 存諸故人,請謝賓客。
誤:安置 正:問候
譯文:問候那些老朋友,邀請拜謝賓朋。
4. 若復失養(yǎng),吾不貸汝矣。
誤:借給 正:寬恕
譯文:如果再不贍養(yǎng)母親,我就不寬恕你了。
5. 使裕勝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誤:恩德 正:感激
譯文:假如劉裕取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給他的好處。
6. 諸公多其行,連辟之,遂皆不應。
誤:許多 正:稱贊
譯文:許多人都稱贊他的品行,接連幾次征召他,他都沒有答應。
7. 所犯無狀,干暴賢者。
誤:干涉 正:侵擾,冒犯
譯文:我們所做的太無理,侵擾了賢良。
8. 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去不早耳。
誤:怨恨 正:遺憾
譯文:不離去,項羽必定會殺掉范增,只是遺憾他沒有及早離開罷了。
9. 其簡開解年少,欲遣就師。
誤:簡略 正:選拔
譯文:你可以選拔聰明有知識的年輕人,派他們?nèi)膸煂W習。
10. 時雖老,暇日猶課諸兒以學。
誤:講課 正:督促
譯文:當時雖然年事已高,但閑暇的時候還督促孩子們學習。
11. 公,相人也,世有令德,為時名卿。
誤:命令 正:美好
譯文:(魏國)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當時有名的大官。
12. 勉順時政,勸督農(nóng)桑。
誤:勸說 正:勉勵
譯文:勸勉順應時代變化,勉勵督促從事農(nóng)桑。
13. 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誤:私自 正:偏愛
譯文:文帝說:“你不要說了,我偏愛他。”
14. 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于民多矣。
誤:迅速 正:招致
譯文:(子常)對這些都不去救濟,卻聚斂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15. 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
誤:輕微 正:如果沒有
譯文:呂后看見周昌,向他下跪道歉說:“如果沒有你,太子差點就被廢掉了。”
16. 彧據(jù)案而立,立素于庭,辨詰事狀。素由是銜之。
誤:接受 正:懷恨
譯文:柳彧跨坐在幾案上,讓楊素站在庭院中,審問楊素的犯罪事實,楊素從此懷恨在心。
17. 高祖舉兵將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
誤:了解 正:主持
譯文:高祖起兵將入洛陽,把崔暹留下來輔佐高琛主持后方的政務。
18. 每讀書至治亂得失。
誤:整治 正:太平
譯文:每次讀書讀到有關國家太平、禍亂、成功、失敗的經(jīng)驗教訓。
19. 催科不擾,是催科中撫字。
誤:文字 正:養(yǎng)育
譯文:催租不騷擾,這是催租中的撫恤(愛護養(yǎng)育)。
20. 上聞而譴之,竟坐免。
誤:因為 正:獲罪
譯文:皇上聽到歌謠就責備梁彥光,最終獲罪被免。


本文網(wǎng)址:http://m.yy-art.cn/gaozhong/11388.html

相關閱讀:高考飲食:每天兩個蘋果提高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