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試卷 考生須知:1. 試題的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相應位置處,答在本卷上無效;2. 本卷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為100分。第Ⅰ卷(選擇題,共7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每小題2分,共分。.A. 世襲制的父死子繼原則 B. 君主制的集權獨裁原則C. 宗法制的嫡長子繼承原則 D. 禪讓制的尚賢原則7.鼎被視為傳國重器、國家和權力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記績的禮器。周代的國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慶典或接受賞賜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這種禮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響。周禮記載:“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員在春秋時期的諸候墓中發(fā)現(xiàn)也有九鼎,這說明當時 A.制鼎工藝水平提高 B.分封制崩潰,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號令諸候 D.大國諸候飲馬黃河,問鼎中原8..10.秦朝構筑的北方國防體系主要包括①直道②長城③蒙恬的邊防軍④五尺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史記集解》記載:“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痹摬牧蠌谋举|(zhì)上反映了A.秦朝皇印為玉璽B.中央集權制度的萌芽C.玉璽為皇帝獨用D.皇權至上,皇帝獨尊 “……秦堤牢固,工程精當。閘水陡門三十六,劈湘鏵嘴二千丈。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調(diào)分量。湘漓接,通漢壯……”。該詞吟詠的水利工程是A.芍陂 B.都江堰 C.靈渠 D.鄭國渠13. 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定《唐律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完整的法典。它頒布前審批時需要通過 ①尚書、谥袝、坶T下、芑实跘. 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4.“省”這一行政建制在中國古代各時期有不同的職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秦朝開始設立三省作為中央機構 B.唐朝的三省分別行使立法、司法、行政權 C.元朝以行省作為常設地方行政機構 D.明朝以軍機處取代中書省的職能15.右圖出自《中國歷代行政區(qū)劃的變遷》一書,它反映了中國古代的一種行政區(qū)劃制度,這種制度確立的意義有 ①標志著中央集權制度形成②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貴族政治④適應了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需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16.有位學者指出:“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中,君權和相權的關系,是一部不斷摩擦、不斷調(diào)整的歷史!币韵掠嘘P歷代宰相制度演變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漢武帝為削弱相權,任用親信朝臣,在內(nèi)廷設置處理國政的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C.宋代設置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宰相的財權 D.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而將尚書省的六部移至中書省,并掌理一切政務..某機構不設專官,其大臣隨時由皇帝在滿漢大學士及各部尚書侍郎中選定。該機構的大臣,雖然參與軍國大政,但決定權在皇帝,他們不過是皇帝的機要秘書而已。該機構是A.軍機處 ?B.內(nèi)閣 ?C.參議院 ?D.中朝A.秦始皇:“我首創(chuàng)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蓋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權,相互監(jiān)督,確保了我的獨尊地位!盋.宋太祖:“我設立內(nèi)閣,感到大權在握的踏實!盌.雍正帝:“我設置了軍機處,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23. 《起居注》是由職業(yè)史官(記注官)記錄皇帝言行的檔案。漢時,皇帝不允許觀看《起居注》。唐朝開了觀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觀閱成了慣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記注官泄密”為由,停止編纂《起居注》。這最能說明A.歷朝皇帝歷史知識日益豐富 B.皇權呈現(xiàn)出不斷加強的趨勢C.清代君主的權力不再受制約 D.《起居注》史料不夠真實24.元史記載:“國家置中書省以治內(nèi),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內(nèi)”是指 A.大都及其周邊的河北、山西、山東三省 B.地方個行省C.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 D.大都25.元朝時期管理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區(qū)的是 A.四川行省 B.中書省 C.宣政院 D.青海行省26. 導游帶領一群學生到博物館參觀,走到近代展館前,導游向同學們解說關于近代列強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國,不斷地侵占中國權益時是這么說的:“起初①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接下來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國待遇” 和“領事裁判權”;后來③各國派兵保護東交民巷使館界,界內(nèi)不許中國人居;最后④外國可以在中國開設工廠! 顯然導游把列強取得這些特權的順序弄錯了,那么符合歷史事實的順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27.鴉片戰(zhàn)爭首先打開了中國大門,較為明顯的體現(xiàn)在A. 戰(zhàn)爭失敗 B. 割讓香港島 C. 對英賠款 D. 開放通商口岸28.對于鴉片戰(zhàn)爭,有人稱為中英戰(zhàn)爭,有人稱為通商戰(zhàn)爭,也有人稱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歷史認識中價值判斷的表述是A.中英戰(zhàn)爭 B.鴉片戰(zhàn)爭 C.通商戰(zhàn)爭 D.夷匪犯境29.“西方用船堅炮利打開了古老帝國的大門,給他們帶去了先進的思想和先進的生產(chǎn)力,瓦解了這些古老帝國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個體的、小農(nóng)式的生產(chǎn)方式……”這樣的認識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積極影響 體現(xiàn)了文明史觀和近代化史觀是對西方殖民行為開脫的言論 告訴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重大歷史事件A. B. C. D.30.“西方人送來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禮物來祝賀中國進入20世紀”。這里 “禮物”是A.火燒園明園 B.割占臺灣島 C.簽訂《辛丑條約》 D.提出“二十一條”31.馬克思在評論鴉片戰(zhàn)爭時說,,“在這場決斗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義,而最現(xiàn)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真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種奇異的對聯(lián)式悲歌。”據(jù)此,下列表述正確的是A.“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舊制度的清政府B.“賤買貴賣的特權”說明英國侵華與鴉片無關C.“對聯(lián)式悲歌” 是指中英兩國在戰(zhàn)爭中兩敗俱傷D.“最現(xiàn)代的社會的代表”體現(xiàn)出人類的正義和道德32.《辛丑條約》規(guī)定拆毀大沽炮臺,并允許帝國主義在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駐軍。這一規(guī)定主要是為了A.對清政府實行“武裝”監(jiān)督 B.保護列強對中國的商品輸出C.保護外國鐵路公司的利益 D.進行傳教活動33.下列關于中日《馬關條約》的正確表述是A.條約中關于割地的內(nèi)容全部得到了落實 B.條約的簽訂有利于列強對華資本輸出 C.條約沒有規(guī)定開放新的商埠 D.巨額戰(zhàn)爭賠款使日本控制了中國的經(jīng)濟命脈34.最能反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特點的是 A.中國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 B.顯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堅強決心C.沉重地打擊了英國侵略者 D.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fā)的大規(guī)模抵抗外來侵略的斗爭35.某同學想做一個臺灣人民反割臺灣斗爭的課題研究,下列參考資料中,與這一課題無關的是A.《馬關條約》的條款全文 B.光緒皇帝為褒獎鄧世昌而親筆撰寫的祭文C.參加徐驤義軍的骨干名單 D.1895年日本近衛(wèi)師團關于臺灣傷亡的報告第Ⅱ卷(非選擇題,共30分)二、非選擇題(共3題,36題10分,37題11分,38題9分,共30分)36.“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敝袊鳛橐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在政治制度創(chuàng)新方面多有建樹,而且其體系之完備,經(jīng)驗之豐富,影響之深遠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擬的。閱讀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 ——《史記》材料三:(明太祖)“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 ——《明史》材料四:(清人趙翼說)“國初承前明舊制,機務出納悉關內(nèi)閣……雍正年間,用兵西北……選內(nèi)閣中書之謹密者入直(值)繕寫。后名軍機處,地近宮廷,便為宣召”。 ——《檐曝雜記》請回答:(1)根據(jù)材料一中的示意圖,指出圖示一、圖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國歷史上哪兩個朝代開創(chuàng)的?圖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稱是什么?(3分)(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誰?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你怎樣認識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積極影響?(1分)(3)明清時期是中國專制時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這一時期君主專制制度有哪些新的變化?(3分)你怎樣認識明清時期君主專制制度的消極影響?(1分)37.材料一:材料二:與分封制相適應,商周的官員選拔采用“世卿世祿制”。三代(夏商周)時期治理國家的統(tǒng)治者是貴族……從諸侯到士,根據(jù)出身的高低貴賤來兼任政府職務,世代為官……春秋時期,隨著兼并戰(zhàn)爭的進行,秦、楚等國都在新占領的地方上設立縣和郡,作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縣在中心區(qū)域,郡在邊遠地區(qū)?たh的長官,不再是世襲領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員直接管理?たh長官由君主任免,對君主負責,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取代貴族領主的職業(yè)官僚。——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材料三:20世紀90年代,陜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書時加蓋了印張的泥塊),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鄲等郡名和藍田等縣名請回答:(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圖分別體現(xiàn)的中國古代地方行政管理體制是?(3分)(2)依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任用管理人員的依據(jù)和方式上比較分封制與郡縣制區(qū)別?(4分)(3)以上地方行政體制的變化體現(xiàn)了自秦漢以來中央和地方關系演變趨勢38. 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粵貿(mào)易,向例全歸額設行商,亦稱公行者承辦,今大皇帝準以嗣后不必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口(五個通商口浙江省杭州市某重點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yi/893560.html
相關閱讀:2019高一歷史期中考試試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