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學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學案13 第2節(jié)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主備人:王海榮 使用人:高一生物組
【學習目標】 1.簡述生物膜的結構。
2.探討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實驗技術的進步所起的作用。
3.探討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xiàn)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學習重點】 學習重點: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課前自主預習】
(一)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1.19世紀末,歐文頓提出:膜是由__________組成的
2.20世紀初,科學家的化學分析結果表明:膜主要由_______和____________組成。
3.1925年,兩位荷蘭科學家提出:脂質分子必然排列為_____________。
4.1959羅伯特森年提出:生物膜都由三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構構成的 態(tài)模型。
5.1970年,熒光標記小鼠細胞和人細胞融合實驗指出:細胞膜具有____________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
(二)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1.膜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組成的。(還有少量多糖)
2.膜的基本支架:______________雙分子層(其中磷脂分子的___________朝向兩側,
__________朝向內側)且其具有 。(這體現(xiàn)了膜的流動性)。
3.蛋白質分子有的__________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____________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_________整個磷脂雙分子層。(體現(xiàn)了膜結構內外的不對稱性)大多數(shù)蛋白質分子也 。(也體現(xiàn)了膜的流動性)
4.在細胞膜的外表,有一層由細胞膜上的 與 結含形成的 ,叫做糖被(糖被與細胞識別、胞間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聯(lián)系)。除了糖蛋白之外,細胞膜表面還有 和 結合成的 。
5.膜的結構特點:具有_________性(磷脂和大部分的蛋白質分子都是可以________的)。
6.膜的功能特點:_______________。
【課前預習自測】
1.下列哪項敘述不是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
A.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B.細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
C.細胞膜的分子結構具有流動性 D.有些蛋白質分子可以在膜的內外之間移動
2.科學家發(fā)現(xiàn),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細胞膜的面積增大而厚度變小,其決定因素是細胞膜的( )
A.結構特點具有流動性      B.選擇透過性
C.專一性            D.具有運輸物質的功能 
3.人體的某些白細胞能進行變形運動、穿出毛細血管,吞噬侵入人體的病菌,這個過程的完成依靠細胞膜的( )。
A.選擇透過性   B.保護作用 C.流動性  D.自由擴散
4.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與這一特性密切相關的成分是( )
A.磷脂 B.糖蛋白 C.蛋白質 D.磷脂、蛋白質
5.細胞膜上的與細胞的識別、免疫反應、信息傳遞和血型決定有密切關系的物質是(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6.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
A.一層磷脂分子 B.磷脂雙分子層 C.磷脂和蛋白質 D.兩層蛋白質分子
7.組成細胞膜的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點,其中描述細胞膜基本支架特征的( )
A.膜兩側的分子結構和性質不盡相同 B.磷脂排布成雙分子層
C.蛋白質分子附著和鑲嵌于磷脂雙分子層中 D.蛋白質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課堂合作探究】
問題探討一.
1.最初認識到生物膜是由脂質組成的,是通過對現(xiàn)象的推理分析還是通過膜成分的提取和鑒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結論后,還有必要對膜的成分進行提取、分離和鑒定嗎?為什么?

3、為什么用丙酮提取脂質?

4、磷脂為什么在空氣-水界面上鋪展成單分子層? 科學家又如何從這一現(xiàn)象推導出“脂質在細胞中必然排列為連續(xù)的兩層”這一結論的?

遷移訓練1 維生素D能較水溶性維生素優(yōu)先通過細胞膜,這是因為 ( )
A.細胞膜以磷脂雙分子層作基本支架 B. 磷脂雙分子層內鑲嵌著蛋白質
C.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D.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問題探討二、1970年,科學家用熒光標記法測得細胞膜的結構特點
結論:細胞膜___________________ 哪些實例還能進一步說明細胞膜的這一特點?

遷移訓練2 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下列能反映該特點的是: ( )
①高爾基體形成的囊泡與細胞膜融合 ②變形蟲能伸出偽足 ③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對Na+、K+的吸收 ④核糖體中合成的蛋白質進入細胞核 ⑤吞噬細胞吞噬病菌 ⑥動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膜中央凹陷,最終縊裂形成2個子細胞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
遷移訓練3 食醋中的醋酸成分是活細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物質,蔗糖不是活細胞需要的大分子物質。用食醋和蔗糖可將新鮮的大蒜頭很快地腌成糖醋蒜,其原因是 ( )
A.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存在于活細胞的間隙中
B.醋酸和蔗糖分子均能被吸附在活細胞的表面
C.醋酸能固定和殺死活細胞,細胞膜失去了選擇性
D.因腌的時間過久,兩種物質均慢慢地進入活細胞
【本節(jié)知識小結】
1.桑格、尼克森提出流動鑲嵌模型。
2.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基本內容
①組成成分:磷脂、蛋白質、糖類 ②基本支架:磷脂雙分子層
③蛋白質分布:覆蓋、鑲嵌、貫穿 ④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⑤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 ⑥糖被(糖蛋白)位于外表,有保護、潤滑、識別等作用。

【課堂自我檢測】
1.提出生物膜流動鑲嵌模型的時間和科學家分別是 ( )
A.1959年,羅伯特森 B.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
C.19世紀,施旺和施萊登 D. 19世紀,歐文頓
2.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認為生物膜是 ( )
①以磷脂雙分子層為基本骨架 ②蛋白質一脂質一蛋白質的三層結構 ③靜止的 ④流動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在細胞膜上,和細胞與細胞之間或者細胞與其他大分子之間互相聯(lián)系,有密切關系的化學物質是 ( )
A.糖蛋白 B.磷脂 C.脂肪 D.核酸
4.組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點,其中描述細胞膜基本支架的是 ( )
A.膜兩側的分子結構和性質不盡相同
B.磷脂排布成雙分子層
C.蛋白質分子附著和鑲嵌于磷脂雙分子層中
D.蛋白質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5.下列物質中,不能橫穿細胞膜進出細胞的是 ( )
A 維生素D和性激素 B 水和尿素 C 氨基酸和葡萄糖 D 酶和胰島素
6.關于細胞膜流動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因為磷脂分子有頭和尾,磷脂分子利用尾部擺動在細胞膜上運動,使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B. 因為蛋白質分子無尾,不能運動,所以它與細胞膜的流動性無關
C.細胞膜的流動性是指蛋白質載體的翻轉運動,與磷脂分子無關
D.細胞膜流動性與蛋白質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有關
【課后延伸訓練】
1.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學成分的一組化學元素是 ( )
A.C、H、O、N B.C、H、O、N、P C.C、H、O、S、P D.C、H、O、Mg、Fe
2.對白血病病人進行治療的有效方法是將正常人的骨髓造血細胞移植入病人體內,使病人能夠產生正常的血細胞。移植之前需要捐獻者和病人的血液進行組織配型,主要檢測他們的 HLA(人體白細胞抗原)是否相配。HLA是指 ( )
A.RNA B.DNA C.磷脂 D.糖蛋白
3.細胞膜常常被脂質溶劑和蛋白酶處理后溶解,由此可以推斷細胞膜的化學
成分主要是 ①磷脂 ②蛋白質 ③多糖 ④核酸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4.科學家常用牛、羊等哺乳動物的紅細胞作為研究細胞膜成分的材料的原因,不正確的敘述是 ( )
A.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無細胞核等其他膜結構,易得到較純的細胞膜
B.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呈游離狀態(tài),易分離和稀釋
C.哺乳動物紅細胞易獲取、價格合理
D.哺乳動物紅細胞無細胞壁,容易制取細胞膜
5.異體器官移植手術往往很難成功,最大的障礙就是異體細胞間的排斥,這主要是由于細胞膜具有識別作用,這種生理功能的結構基礎是 ( )
A.細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構成 B.細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被
C.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D.細胞膜具有一定的選擇透過性
6、下面有選擇透過性作用的是哪一組細胞( )
①食用的糖醋蒜的細胞 ②蠶豆葉的表皮細胞 ③植物的根毛細胞
④人口腔上皮細胞 ⑤用鹽酸解離的洋蔥根尖細胞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7. 右圖表示細胞某一部分的亞顯微結構,請根據(jù)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示 的亞顯微結構;
(2)圖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學物質分別是
、 、 和 ;
(3)這種結構的主要特點是 ,
其生理特性是 ;
(4)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 。
8.用不同熒光染料標記的抗體,分別與小鼠細胞和人細胞的細胞膜上的一種抗原結合,兩類細胞則分別產生綠色熒光和紅色熒光。將兩類細胞融合成一個細胞時,其一半呈綠色,一半呈紅色。在370C下保溫40 min后,細胞上兩種熒光點呈均勻分布(如圖所示),試問:
(1)人和鼠細胞膜表面的抗原屬于構成膜結構的起受體作用的 。為使人、鼠細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須除去細胞膜表面起 作用的糖蛋白。
(2)融合細胞表面的兩類熒光染料分布的動態(tài)變化,可以證實關于細胞膜結構“模型”的 觀點是成立的。
(3)融合細胞表面的兩類熒光染料最終均勻分布,原因是 ,這表明膜的結構具有 。
(4)細胞融合實驗若在20℃條件下進行,則兩種表面抗原平均分布的時間大大延長,這說明 。若在10C條件下,兩種表面抗原便難以平均地分布,這又說明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yi/63843.html

相關閱讀: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