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四大地貌奇觀:從大藍洞到撒哈拉之眼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自然界創(chuàng)造出的地貌美景顯得更加大氣磅礴。從洪都拉斯的大藍洞地貌到美國的波紋巖,再到至今形成機理仍然是迷的撒哈拉之眼,無不讓我們感嘆自然造物主的鬼斧神工。

  1. 大藍洞(洪都拉斯)

  大藍洞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位于伯利茲外海約96.5公里處,比鄰燈塔礁。大藍洞外觀呈圓形,直徑約304米,深約145米。大藍洞為石灰?guī)r洞,形成于海平面較低的冰河時期,后來因海水上升,洞頂隨之塌陷,遂變成水下洞穴。由于水深達145米使之呈深藍色。

  現(xiàn)今的大藍洞是一個聞名遐邇的潛水勝地,世界著名的水肺潛水專家雅各-伊夫庫斯托將大藍洞評為世界十大潛水寶地之一,并于1971年進行了探勘測繪。

  2. 撒哈拉之眼(毛里塔尼亞)

  撒哈拉之眼是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西南部,毛里塔尼亞境內的巨大同心圓地貌。這種又被稱為理查特結構的地貌,直徑有50公里,海拔高度約400米,整體相當平坦;看起來就像個菊石,繞地球軌道才得見其全貌。

  最初理查特結構被認為是個隕石坑,但構造的中心地勢平坦,沒有發(fā)現(xiàn)曾有高溫與撞擊的地質證據(jù);沒有發(fā)現(xiàn)火成巖堆積的圓頂,也排除了火山的可能,F(xiàn)在普遍認為,理查特結構是地形抬升與侵蝕作用同時進行的結果;結構的同心圓狀痕跡則是硬度較高、不易受侵蝕的古生代石英巖;至于理查特結構為什么會這么大、這么圓,尚未得到公認的解釋。

  3.波紋巖(美國)

      

  美國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交界處的波紋狀的巖石帶,是一片經(jīng)過19億年地質作用,由沙丘演變成的巖石結構。如果前往需要徒步穿越4.8公里崎嶇不平的山地,翻越高達350米的巖石地帶。當你攀登過一座巖石頂部,會看到一組新的巖石波紋,顏色較前者更深,結構更為宏大。

  波紋巖是由花崗巖石構成的,其經(jīng)過億萬年大自然的洗禮,將波浪巖表面刻畫成凹陷的形狀。波浪巖表面的線條是由于含有炭和氫的雨水沖刷,帶走表面的化學物質,同時產生化學作用,在波浪巖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紅色,咖啡色和土黃色的條紋。波紋巖的附近還有原住民遺留下來的史前壁畫,畫中似鳥似獸的生物代表原住民傳說里的人物還有守護神。

  4. 赤水丹霞(中國)

  赤水丹霞位于貴州省赤水市境內,丹霞地貌面積達到一千多平方公里,以發(fā)育成熟典型,形態(tài)壯美而聞名。

  丹霞地貌是我國南方紅色巖系發(fā)育的一種特殊地貌。當?shù)毓艜r曾沉積著厚厚的紅色地層,當紅色砂巖經(jīng)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巖層沿垂直節(jié)理方向發(fā)育,紅層便被割成一片片紅色孤立的山和陡峭的奇巖怪石,形成我們如今看到的丹霞地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912657.html

相關閱讀: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環(huán)保教育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