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趣味物理
冰棍“冒汽”
炎熱的夏天,熱氣逼人,吃上一根冰棍才舒服呢!你注意過嗎,冰棍從冷藏箱里拿出來往往還冒“汽”哩!真有趣,通常只有熱的東西才冒汽,冰棍為什么會冒汽呢?
夏天的氣溫比冰棍的溫度高得多,冰棍一遇到空氣就要融化,融化時要從周圍的空氣中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的溫度下降。平時空氣里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氣,由于溫度突然降低,就達到飽和或過飽和狀態(tài)。也就是說,冰棍周圍的空氣由于溫度降低,便容納不下原來所含的那么多水蒸氣了。在這種情況下,多余的水蒸氣就結(jié)成微小的水珠,形成一團團飄浮著的霧狀水滴,經(jīng)光線照射,就成了白色的水汽。
云、霧、雨、雪形成的原因也是這樣。江河湖海里的水,受到陽光照射后,不斷地變成水蒸氣,飄散在空氣中,含有水蒸氣的空氣受熱上升,升到一定高度,遇到冷空氣,就凝成一團團懸浮的小水滴,這便是云?拷孛娴乃魵,遇冷也能結(jié)成一團團懸浮的小水滴,這就是霧。所以云和霧在本質(zhì)上是相同的。在合適的條件下,云里的小水滴不斷地合并成大水滴,直到上升的氣流托不住它的時候,便降落下來,形成雨。如果是冬季,這些水滴就結(jié)晶成雪花漫天飄舞。不過,空氣中飽和水汽的凝結(jié),必須有它凝結(jié)的“核心”才行,這個核心就是飄浮在空氣中的塵埃,它是促進云、霧、雨、雪形成的必要條件之一。
云霧的秘密,使英國物理學家威爾遜受到很大啟發(fā)。經(jīng)過研究,他于1894年發(fā) 明了一個叫“云霧室”的裝置,它里面充滿了干凈空氣和酒精(或乙醚)的飽和汽。如果闖進去一個肉眼看不見的帶電微粒,它就成了“云霧”凝結(jié)的核心,形成霧點,這些霧點便顯示出微粒運動的“足跡”。因此,科學家可以通過“云霧室”,來觀察肉眼看不見的基本粒子(電子質(zhì)子等)的運動和變化情況。同時,還發(fā)現(xiàn)了不少新的基本粒子。威爾遜云霧室,為研究微觀世界作出了卓越貢獻,1927年,他因此榮獲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奇妙的服裝圖案
你想過沒有,服裝顏色和圖案的設計中,還大有學問哩!巧妙的設計,能產(chǎn)生奇特的效果。
許多青年人愛穿水兵的“;攴”,這種針織衫上有藍白相間的粗橫條,清新爽朗,小伙子穿起來,確實神氣。有趣的是,瘦人穿上它,顯得豐滿,而胖人穿了它,看起來更臃腫了。這是一種光學現(xiàn)象——視錯覺造成的。
大小和形狀都相同的物體,由于采取不同的分割方法,便會引起人們的錯覺。如上圖中的兩個正方形,是一樣大小,由于左面的采取橫向分割,右面的采取豎向分割,結(jié)果左面的圖形看起來高一些,右面的圖形則寬一些。這種現(xiàn)象在物理學上叫做“分割錯覺”。
同樣的分割用在不同的地方,會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在裝璜設計上,要想使一只盒子顯得高一些,就可采取橫向分割;然而在衣著裝飾上的分割錯覺卻恰好相反,矮胖的人穿橫向條紋的“海魂服”,不但沒有增加高的感覺、反而增加寬的感覺,顯得更胖了。這是因為盒子一般不太大,它正好處在人眼的正常視野中,眼球不必轉(zhuǎn)動就可以看清它,觀看橫向分割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把分割條數(shù)考慮進去,便覺得高度有所增加。觀看穿橫向條紋衣服的人,情況便有所不同,為了能看清這些條紋,視線必然會沿著條紋方向移動,不自覺地把條紋長度跟條紋間隔作比較,就覺得橫向的寬度增大了。所以,矮胖的人不宜穿“海魂服”之類的橫向條紋衣服,而適合穿豎直條紋的服裝。
視錯覺的現(xiàn)象還有好多種。假如你用一只眼睛正面去看左圖中的四個字母,你會明顯地感到它們的顏色深淺不同。記住那個顏色最深的字母,然后從側(cè)面斜看這四個字母,就會發(fā)生一個意外的變化:原來那個最黑的字母,變成灰色的了,這時最黑的字母已經(jīng)是另外一個了。這種現(xiàn)象叫做“象散錯覺”。根據(jù)這個原理,現(xiàn)在已經(jīng)設計出一些“會變色的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塊布,卻感到色澤、深淺都不一樣。有一種斜紋布,左看似紅,右看卻又象綠。這除了在它的經(jīng)緯紗中分別配有紅、綠線外,紋理引起的“象散”現(xiàn)象也起了重要作用。
歌唱家們在舞臺上喜歡穿著拖地的深色連衣裙,或者是黑色的長裝。這樣的服裝會給觀眾一種“苗條”秀麗的感覺。這也是光學原理在起作用。你看下圖中兩個大小相等的黑白色正方形,好象白的比黑的要大一些。這是因為,淺色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的像,周圍總有一圈光線圍著,好象是從象中滲出來似的,人們把這種現(xiàn)象叫“光滲”。黑色背景下的白色物體,由于光滲作用,它在視網(wǎng)膜上的象要比實物大一些;白色背景下的黑色物體,情況恰恰相反。所以便產(chǎn)生了白大黑小的錯覺(光滲錯覺)。假若把畫在黑色背景上的白圓點,跟畫在白色背景上的同樣大小的黑圓點,同時放在一起看,會覺得黑圓點要比白圓點約小五分之一。同是一個人,穿深色衣服的時候,要比穿淺色衣服顯得瘦些,就是這個道理。
你還能舉出另外一些視錯覺的現(xiàn)象嗎?不妨試試。
時裝的顏色
“冬不穿白,夏不穿黑。”這是人們從生活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你知道它包含的科學道理嗎?
我們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五光十色,美麗動人,有紅色的花,綠色的草,藍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各種物體都具有各自的色彩?墒,這些艷麗的顏色,在漆黑的夜里就統(tǒng)統(tǒng)消失了。這說明只有在陽光(白色光)的照射下,物體才呈現(xiàn)出顏色。那么,為什么在同樣光源的照耀下,各種物體會有不同的顏色呢?
我們知道,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多種色光混合而成的。不同的物體,對不同顏色的光線,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又各不相同。被物體吸收的光線,人們就看不見,只有被反射的光線,人們才能看到。因此,某種物體能反射什么顏色的光,在我們看來,它就具有什么樣的顏色。如紅色的花,是因為它只能反射紅色的光線,把其他顏色的光線都吸收了;白色的東西能夠反射所有顏色的光線,因此看起來就是白色的;而黑色的東西卻能吸收所有顏色的光線,沒有光線反射回來,所以看起來就是黑色的了。
太陽不僅給人們送來光明,而且還送來了大量的輻射熱。對于輻射熱來說,黑色也是只吸收,不反射,而白色正好相反。
一般說來,深色的東西,對太陽光和輻射熱,吸收多,反射少;而淺色的東西,則反射多,吸收少。因此,夏天人們都喜歡穿淺色衣服,象白色、灰色、淺藍、淡黃等,這些顏色能把大量的光線和輻射熱反射掉,使人感到?jīng)鏊?冬季穿黑色和深藍色的衣服最好,它們能夠大量地吸收光和輻射熱,人自然就感到暖和了。
人們認識了自然規(guī)律,就能在生產(chǎn)技術(shù)上加以利用。象大型露天煤氣罐、石油罐的表面都漆成銀白色,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它們反射陽光和輻射熱的能力,使罐的溫度不致升得過高,以免引起爆炸事故。
人們還利用反向和吸收的原理來征服自然界,讓它為人類服務。我國西北部有座祁連山,山上蓋滿了厚厚的冰雪?墒,因為山很高,上面很冷,就是炎熱的夏天,強烈的陽光和輻射熱照上去,也都被那白色耀眼的冰雪給反射回去了,所以積雪沒法融化。結(jié)果山下大片的田地,都因缺水而荒蕪了。解放后,黨領(lǐng)導人民向大自然進軍,為了叫祁連山交出水來,政府派了工作隊,用飛機把碳黑撒到祁連山的積雪上,烏黑的碳黑拼命地吸收著光和熱,使粘有碳黑的積雪融化了,祁連山終于獻出了滔滔的雪水。
雨衣上的學問
下雨天,外出的人們不是打傘,就是穿雨衣。
雨衣為什么不透水呢?奧妙就在制作材料上。就拿布制雨衣來說吧,它是用防雨布(經(jīng)過防水劑處理的普通棉布)制成的。防水劑是一種含有鋁鹽的石蠟乳化漿。石蠟乳化以后,變成細小的粒子,均勻地分布在棉布的纖維上。石蠟和水是合不來的、水碰見石蠟,就形成橢圓形水珠,在石蠟上面滾來滾去?梢,是石蠟起了防雨的作用。物理學上把這種不透水的現(xiàn)象,叫做“不浸潤現(xiàn)象”。而水一旦遇到普通棉布,就通過纖維間的毛細管滲透進去,這就叫做“浸潤現(xiàn)象”。
物體是由分子組成的。同一種物質(zhì)的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內(nèi)聚力;而不同物質(zhì)的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叫做附著力。在內(nèi)聚力小于附著力的情況下,就會產(chǎn)生“浸潤現(xiàn)象”;反之,則會出現(xiàn)“不浸潤現(xiàn)象”。雨衣不透水,正是由于水的內(nèi)聚力大于水對雨衣的附著力的緣故。
物理學還告訴我們:水的內(nèi)聚力作用在水表面形成表面張力。水的表面張力使水面形成一層彈性薄膜,當水和其他物體接觸時,只要水對它不浸潤,那么這層彈性膜就是完好的、可以把水緊緊地包裹著。有人試驗過:巧妙地把水倒進浸過蠟的金屬篩里,水并沒有從篩眼里漏下去。
常見的玻璃,看起來光滑晶亮。可是,水遇上它,卻緊緊地纏住不放,帶來了種種麻煩:下雨的時候,車前窗玻璃上的雨水擋住了司機的視線,很不安全,于是只好開動劃水器,把雨水排去;戴眼鏡的人,在喝熱水的時候,鏡片立即蒙上一層霧汽,擋住了視線,什么東西也看不見了。
人們知道了水的表面張力的特性,了解了水的內(nèi)聚力與附著力的關(guān)系以后,不僅巧妙地制成了雨衣,而且還造出了新穎的“憎”水玻璃——在普通玻璃上涂一層硅有機化合物藥膜,它大大削弱了霧汽對玻璃的附著力。用這種憎水玻璃做鏡片,為戴眼鏡的人解除了蒙霧的苦惱;把這種玻璃安在車的前窗上,劃水器也就用不著了,F(xiàn)在你該能說出篷布、布傘不漏雨的道理了吧!
怎樣使服裝挺括
要使服裝穿起來挺括,洗刷以后,往往需要用熨斗燙一燙。但是,熨燙衣服也有訣竅;要先在衣服上噴一些水,甚至還要襯上一層濕布,然后才能熨燙。如果把一件干衣服拿來就燙,不僅不能把褶皺燙平整,而且還容易把衣服烤焦。
當衣服噴上一些水以后,它的纖維很快被水潤濕。這時把溫度合適的熨斗放在上面一燙,滲入纖維中的水分便受熱氣化。我們知道,物質(zhì)從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要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而且體積在一瞬間增大許多倍。由于熨斗壓在上面,體積膨脹的水蒸氣跑不出來,只能使勁地往纖維的空隙里鉆,這樣一來,正好把纖維擠得筆直、平整。
熨燙衣服要掌握好熨斗的溫度。如果熨斗的溫度太低,水分不能氣化,自然起不到“燙”的作用;要是溫度過高,又會把衣服燙焦。有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給熨斗底面上滴一點水,根據(jù)水滴的變化和發(fā)出的聲音來判斷熨斗的溫度。要是水滴發(fā)出“撲嘰”的響聲,并且水珠滾轉(zhuǎn),很快流去,可以斷定這時熨斗的溫度約為150℃左右,正合適;如果水滴發(fā)出“撲哧”的響聲,而且水滴很快散開并蒸發(fā)成汽,此時熨斗的溫度約為180℃左右,太高了。這時,只要噴上適當?shù)乃,就可以把溫度降?50℃左右。
液體突然受熱氣化使體積劇烈膨脹的現(xiàn)象,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中是常有的,有利的要利用,有害的則要注意防止。例如,在煉鋼廠里,熾熱的鋼渣是嚴禁倒在潮濕的地方的,否則就等于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因為熾熱的鋼渣,一倒在潮濕的場所,地上的水分就會立即氣化,它的體積在短時間內(nèi),可以增大1000倍以上,可是,大量鋼渣死死地壓在上面,蒸汽不能順利地跑出來,時間長了,越積越多,最后便沖破鋼渣而發(fā)生爆炸。這當然是很危險的,所以,必須把鋼渣倒在干燥而又沒有易燃物的地方,才能保證安全。
吃雞蛋有訣竅
五香茶雞蛋是人們愛吃的,尤其是趁熱吃味道更美。
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雞蛋剛從滾開的鹵汁里取出來的時候,如果你急于剝殼吃蛋,就難免連殼帶“肉”一起剝下來。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訣竅,就是把剛出鍋的雞蛋先放在涼水中浸一會,然后再剝,蛋殼就容易剝下來。
一般的物質(zhì)(少數(shù)幾種例外),都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墒,不同的物質(zhì)受熱或冷卻的時候,伸縮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說來,密度小的物質(zhì),要比密度大的物質(zhì)容易發(fā)生伸縮,伸縮的幅度也大,傳熱快的物質(zhì),要比傳熱慢的物質(zhì)容易伸縮。雞蛋是硬的蛋殼和軟的蛋白、蛋黃組成的,它們的伸縮情況是不一樣的。在溫度變化不大,或變化比較緩慢均勻的情況下,還顯不出什么;一旦溫度劇烈變化,蛋殼和蛋白的伸縮步調(diào)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滾燙的雞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殼溫度降低,很快收縮,而蛋白仍然是原來的溫度,還沒有收縮,這時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殼壓擠到蛋的空頭處。隨后蛋白又因為溫度降低而逐漸收縮,而這時蛋殼的收縮已經(jīng)很緩慢了,這樣就使蛋白與蛋殼脫離開來,因此,剝起來就不會連殼帶“肉”一起下來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我們很有用處。凡需要經(jīng)受較大溫度變化的東西,如果它們是用兩種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選擇材料的時候,就必須考慮它們的熱膨脹性質(zhì),兩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師在設計房屋和橋梁時,都廣泛采用鋼筋混凝土,就是因為鋼材和混凝土的膨脹程度幾乎完全一樣,盡管春夏秋冬的溫度不同,也不會產(chǎn)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鋼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堅固。
另外,有些電器元件卻是用兩種熱膨脹性質(zhì)差別很大的金屬制成的。例如,銅片的熱膨脹比鐵片大,把銅片和鐵片釘在一起的雙金屬片,在同樣情況下受熱,就會因膨脹程度不同而發(fā)生彎曲。利用這一性質(zhì)制成了許多自動控制裝置和儀表。日光燈的“啟動器”里就有小巧的雙金屬片,它隨著溫度的變化,能夠自動屈伸,起到自動開啟日光燈的作用。
多孔的凍豆腐
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熱乎乎的“凍豆腐”,那真算得上是一種別具風味的美菜呢!
豆腐本來是光滑細嫩的,冰凍以后,它的模樣為什么會變得象泡沫塑料呢?
豆腐的內(nèi)部有無數(shù)的小孔,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連通,有的閉合成一個個小“容器”,這些小孔里面都充滿了水分。我們知道,水有一種奇異的特性:在4℃時,它的密度最大,體積最小;到0℃時,結(jié)成了冰,它的體積不是縮小而是脹大了,比常溫時水的體積要大10%左右。當豆腐的溫度降到0℃以下時,里面的水分結(jié)成冰,原來的小孔便被冰撐大了,整塊豆腐就被擠壓成網(wǎng)絡形狀。等到冰融化成水從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數(shù)不清的孔洞,使豆腐變得象泡沫塑料一樣。凍豆腐經(jīng)過烹調(diào),這些孔洞里都灌進了湯汁,吃起來不但富有彈性,而且味道也格外鮮美可口。
很早以前,我國人民就已經(jīng)懂得了冰凍膨脹的原理,并利用它來開采石頭:冬天,他們在巖石縫里灌滿水,讓水結(jié)冰膨大,把巨大的山石撐得四分五裂,很快就能采到大量的石料。
近年來,工業(yè)生產(chǎn)上出現(xiàn)了一種巧妙的新工藝——“冰凍成型”,也是冰凍膨脹原理的應用。辦法是:根據(jù)零件的形狀,用強度很大的金屬,做一個凹形的陰模和一個凸形的陽模,把要加工的金屬板放在兩個模的中間,在陽模和密閉的外殼之間,灌滿4℃左右的水,然后把這個裝置冷卻到0℃以下。這時,由于水結(jié)冰,體積膨脹,所產(chǎn)生的巨大力量把陽模壓向陰模,便把金屬板壓成一定形狀的部件了。
由于水在4℃時的密度最大,體積最小,水溫低于4℃時體積反而增大,所以,在4℃時水就不再上下對流了。因此,到了冬季,寒冷地區(qū)的江河湖海,表面上雖然結(jié)了厚厚的冰層,但下面水的溫度卻保持在4℃左右,這就給水生物創(chuàng)造了生存的環(huán)境。
冰凍也會給人們帶來危害,它能使水缸凍破,把自來水管道凍裂……因此,在冬季來臨的時候,要及時做好保暖防凍工作。
飯菜撲鼻香
在廚房里做飯炒菜,我們在屋外也能聞到飯菜的香味。更有意思的是,有時候鍋里的油才燒熱,廚房外面的人就聞到了油香。
香味是怎么被人聞到的呢?因為在烹調(diào)的過程中,飯菜的分子有一部分被蒸發(fā)到空氣中,并且漸漸地向四面八方運動,當它們鉆進我們的鼻孔時,我們就聞到香味了。這個過程叫做擴散現(xiàn)象。正是氣體的擴散作用幫助人們聞到了各種氣味。
氣體分子很小很小,我們的眼睛直接看不見它們。但是,這些分子的運動是能夠間接地觀察到的。在太陽光底下,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塵埃在空氣中飄來飄去,上下飛舞,就是受運動著的氣體分子碰撞的結(jié)果。氣體分子的運動是無規(guī)則的,互相之間不斷地碰撞,不斷地改變運動的方向。因為氣體分子之間距離比較大,互相撞碰的機會少,所以它們很容易離散開來。有些氣體的分子運動得很快,拿氫氣來說,它的分子跑得比子彈頭的速度還要快上幾倍呢。正是這個緣故,氣體物質(zhì)的體積,如果不受外界的約束,就會不斷膨脹擴大,擴散開來。
擴散現(xiàn)象不單氣體里有,液體里也有。做湯的時候,滴進幾滴醬油,即使不攪拌,整個湯里也會逐漸均勻地染上醬油的色澤,并富有醬油的美味。這就是醬油在湯里擴散的結(jié)果。
固體之間也有擴散現(xiàn)象。有人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一塊鉛片和一塊金片,分別磨光,壓在一起,在室溫下(20℃)放置五年,金片和鉛片便連在一塊,它們互相混合的深度約一厘米。我們知道,在室溫下,金和鉛是不會熔解的,但是它們的接觸面竟生成了一層均勻的鉛金合金,這就是擴散作用在固體中玩的把戲。
擴散現(xiàn)象生動地證明,無論是那一種形態(tài)的物質(zhì),它們的分子無時無刻不在運動,當它們互相接觸的時候,彼此就要擴散到對方當中去。隨著溫度的升高,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速度增大,擴散也加快。
香脆的爆米花
“砰!”隨著一聲巨響,爆米花的香氣便飄散開來。爆米花個大粒圓,酥脆芳香,是很受小朋友歡迎的一種膨體食品。大米經(jīng)過爆米機一加工,體積陡然脹大好多倍,難怪人們風趣地把爆米機稱作“糧食擴大器”哩!
那么,米粒是怎樣被擴大的呢?
我們知道,密封在容器中的氣體,都有一個特別的脾氣:溫度增高,壓強就增大。給爆米機加熱的時候,密封在罐里的空氣的壓強逐漸增大;同時,裝在里面的大米逐漸被加熱,貯存在米里的水分也逐漸蒸發(fā)出來,聚積在鐵罐內(nèi)。罐的溫度不斷升高,罐內(nèi)的氣壓越來越大,這種高壓阻止米中水分繼續(xù)蒸發(fā),使殘存在米中的水分也逐漸升溫升壓,一個個米粒象憋足了氣的小氣球,只因為受到罐內(nèi)氣壓的約束,它們才不能爆開。當罐內(nèi)氣壓升高到2—3個大氣壓的時候(這從氣壓表上可以看出),便停止加熱。這時,爆米花的師傅拿一條長布袋套在爆米機的口上,然后打開蓋子。說時遲,那時快,在一聲巨響中,大米噴到布袋里了。高溫高壓的米粒突然進入氣壓較低的環(huán)境中,憋在米粒中的高溫高壓水分,失去了約束力,便急驟膨脹,使米粒迅速脹大,變成了爆米花。
透過爆米花,使我們看到了“高溫高壓”的巨大力量。節(jié)日的焰火、鞭炮,工地上的爆破,工廠里的蒸汽錘,大力士蒸汽火車頭……,它們那種有聲有色的表演,都是“高溫高壓”導演出來的。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它已成為生產(chǎn)上的強大動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729346.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物理60個重要知識點,你掌握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