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教案:《石壕吏》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石壕吏》。了解背景;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意;賞析本詩情節(jié)生動、構思巧妙的藝術特色;背誦全詩。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齊背《望岳》《春望》。

今天,我們學習《石壕吏》。(板書文題)

二、播放背景音樂,朗讀詩歌,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

1.配樂朗讀《石壕吏》,提示學生這是一首古體詩,應注意停頓、節(jié)奏、語調。

2.學生自由讀。

3.選一位學生朗讀,其余學生點評。

4.全班齊讀。

三、引導學生深入詩的意境,把握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1.寫作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陽,看看戰(zhàn)亂后的故鄉(xiāng)?墒遣坏絻蓚月,形勢發(fā)生逆轉,唐軍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守河陽,河陽一帶又騷動起來。唐王朝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抓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詩人這時被迫離去,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回到華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婦們的愁眉苦臉,所聽到的是別家出征時的哭聲。著名的“三吏”“三別”就是根據(jù)這番經歷寫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構思巧妙、情節(jié)生動而流傳最廣。

2.學生默讀詩歌,借助注釋,整體感知詩意。

3.引導學生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像,再現(xiàn)詩中的情節(jié)。

選兩位學生口述浮現(xiàn)在腦海中的畫面,發(fā)動其他同學補充,共同豐富畫面、情節(jié)。

4.理清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指導學生背誦。

(1)提問:按照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理清故事情節(jié),并概括詩歌的思想內容。

明確:這是一首敘事詩,其主體部分是老婦人的“致詞”。詩的前四句寫“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最后四句是結局和尾聲,暗示老婦已被抓走。老婦致詞又可分為兩層:5~16句老婦人敘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婦人主動請求從軍。

多媒體顯示:

(2)學生根據(jù)思路提示,讀詩,嘗試背誦。

(3)提問:詩中有幾個人物形象?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學生明確:老嫗、石壕吏。老婦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動從軍,有敢于承擔苦難的精神。石壕吏開頭出現(xiàn),中間便隱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態(tài)度蠻橫,兇暴無比。

(4)教師引導學生歸納詩歌的思想內容并分析詩歌流露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全詩通過詩人的見聞,詳寫老婦的痛苦申訴,描繪出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揭露了官吏的橫暴,表露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5)學生聽讀配樂朗誦,深深體味詩作的思想情感。

5.賞析本文巧妙獨特的構思藝術。

提問:有人說:《石壕吏》中老婦的“致詞”全都是吏步步緊逼出來的。你同意這個說法嗎?為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這首詩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情節(jié)其實并不簡單,但詩人只用120個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情節(jié)發(fā)展的全過程,精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歸功于詩人巧妙獨特的構思。從詩題上看,主要人物應是差吏,但詩人對他用了暗寫,一出現(xiàn)只用“吏呼一何怒”來點出他的威勢,此后就讓他轉入“幕后”。對老婦則用明寫,把她所說的話寫成一篇“抒情獨白”。仔細品味,就會發(fā)現(xiàn)老婦的話句句都是差吏逼出來的。情節(jié)中可能隱去了吏的“怒”“呼”。差吏一進門就問“汝家有男丁否”,老婦答曰“三男鄴城戍……”;再問“尚有他人否”,答曰:“室中更無人……”;最后差吏仍逼著要人不已,老婦只好“請從吏夜歸”?傊罾舻“怒&rdquo 初中地理;“呼”貫穿在老婦陳情的全過程中,其兇橫殘暴不言而喻。

四、學生自主質疑,深入理解詩意,進入探究階段。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1.詩人同情老婦的遭遇,為何總是一言不發(fā),難道他不該上去義正辭嚴指責官吏嗎?臨行獨與老翁別,似乎也沒有安慰的表示,如何理解詩人的沉默?

2.“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幽咽”的人是誰?

3.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孫母”而帶走“力雖衰”的老婦的原因是什么?

4.石壕吏為何不抓杜甫?

先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教師酌情給予點撥。

五、學生齊背詩歌,或抽查背誦

六、小結

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郭沫若稱頌他:“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在杜甫的詩中,“三吏”“三別”抒寫民間疾苦最為深刻,杜甫風格沉郁頓挫,主要是因為他的作品抒寫了一種憂國憂民的情懷。詩人的心與受苦受難的勞動大眾息息相通,詩人的脈搏和著民眾的脈搏一起跳動,杜甫是真正的人民的詩人。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石壕吏》。

2.閱讀《登岳陽樓》,感受詩人深沉而廣闊的胸懷。

登岳陽樓

杜 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參考答案:

這首詩是詩人第一次登上岳陽樓,面對洞庭湖水,產生萬千感慨。詩中飽含著詩人對窮途潦倒生活的深沉慨嘆:對終生壯志未酬的激憤與哀怨,對祖國多災多難現(xiàn)實的憂愁與焦慮。詩人由個人的不幸遭遇,聯(lián)想到萬方多難的社會現(xiàn)實,由小天地轉入大天地,由個人的悲傷轉向“戎馬關山”的家國之痛,反映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深情,并以“憑軒涕泗流”之情態(tài)與開篇“今上岳陽樓”所見的壯闊氣魄構成照應之勢,表現(xiàn)了一位偉大愛國主義詩人的深沉而廣闊的胸懷。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一、寫作訓練

1.古詩中多用對偶句。對偶又叫“對仗”,俗稱“對對子”,是把兩個結構相同、字數(shù)相等、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找出杜甫《春望》中的對偶句,仔細體會它們在結構上的特點,并模仿寫一兩組對偶句。

2.改寫《石壕吏》。

注意發(fā)揮合理想像,補充出詩中表達跳躍的部分,運用記敘、描寫、議論等方式。

二、關于舉辦“古詩文朗誦賞析會”的設想

內容是小學、一二冊上學過的詩詞文,賞析內容自己按理解準備。要求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手段完善地再現(xiàn)作品的意境并完成對作品的賞析。

三、開放探究

閱讀《春夜喜雨》,回答問題。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問:題目《春夜喜雨》,詩中卻無一“喜”字,結合詩句分析,“喜”字表現(xiàn)在何處?

參考答案: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樣的“好雨”,雖詩中無一“喜”字,但“‘喜’意都從罅縫里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于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叫“好”。第二聯(lián)所寫,顯然是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里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于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lián)所寫,分明是看見的?匆娪暌庹凉猓颓椴蛔越叵胂裉烀饕院蟠荷珴M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又表現(xiàn)得多么生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50922.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檢測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