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知識點:漢與歐洲的往來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甘英出使大秦:
漢朝與大秦,地處路上絲綢之路的兩端,雙方都想直接交往,無奈受到安息等國的阻礙。公元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行至波斯灣,未能到達大秦。后來,大秦將目標轉(zhuǎn)向海上,間接地與中國開展絲綢貿(mào)易!逗鬂h書》記載,166年,大秦人到達東漢,將象牙、犀角等禮物贈給東漢皇帝。這是正史中關(guān)于中國同歐洲直接往來的最早記載。




相關(guān)初中歷史知識點:漢與朝鮮、日本的交流

漢與朝鮮的交流:
秦漢之際,“燕、齊、趙人往避地者數(shù)萬人!眱蓾h時期,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曾多次派人赴漢,先后會見了漢武帝和漢光武帝,加強了雙方的聯(lián)系。其中的辰韓,引進中國的先進文化,“嫁娶以禮”,語言和稱謂與秦類似,有人稱之為“秦韓”。那時中國與朝鮮保持著頻繁的貿(mào)易往來。朝鮮特產(chǎn)的檀弓、果下馬等輸入中國,中國的銅鏡、漆器等工藝品,以及鐵質(zhì)生產(chǎn)工具等輸出朝鮮。

漢與日本的交流:
中日隔海相望,很早就有了密切聯(lián)系。漢武帝時日本有三十多個國家通過朝鮮半島“使譯通于漢”。東漢光武帝時期,“倭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焙髞恚羾帧扒彩狗瞰I”。通過不斷的交往,中國的鐵器、銅器、絲帛傳往日本,豐富了倭人的物質(zhì)文化生活。

“漢委奴國王”金。



漢朝時的日本:
在古代,日本稱“倭”。《漢書·地理志》記述了倭人的生產(chǎn)生活和習俗。這說明我國那時對日本已經(jīng)有了初步了解。秦漢時期,不少人渡海去日本。中日兩國流傳的徐福東渡的故事,反映了這一歷史現(xiàn)象。
1784年。在日本出土了“漢委奴國王”金印、這證實了漢光武帝賜給倭奴使者金印記載的真實性。一般認為,倭奴國在北九州,這說明,公元1世紀中期,日本北九州一帶已經(jīng)于漢朝交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393033.html

相關(guān)閱讀:讓初一的歷史課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