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19課《海洋是未來的糧倉》同步練習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內(nèi)容預覽:

語文版八上第19課《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當堂訓練(含答案)

一、積累運用,我最棒!

1.你能正確拼讀下列加點的字嗎?

妥善( ) 石莼( )潛力 ( )

鷓鴣( ) 捕撈( )褐藻 ( )

2.你能解釋下列詞語嗎?

危言聳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言而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死存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正下列病句。

(l)資源短缺的表現(xiàn)之一,是可耕土地資源。

(2)除海藻類,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

(3)其中僅海帶一種,目前年產(chǎn)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狀態(tài)改進了2000多倍。

(4)盡管近海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發(fā)展遠洋漁場,開辟深海漁業(yè)。

4.把下列帶序號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使上下文語意連貫。(只填序號)

二十世紀最偉欠的發(fā)現(xiàn),莢過于對環(huán)境危機的發(fā)現(x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當“拯救地球”成為全世界的共同呼聲,環(huán)境問題便超越了國家、種族、文化和貧富,成為人類迫在眉睫的“天”大問題。

①從畏懼自然到征服自然,我們的祖先一路披荊斬棘、高歌猛進

②只有在付出沉重代價后,才終于懂得了必須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③這是人類幾千年文明史的根本性轉(zhuǎn)折。

二、閱讀分析,我能行!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節(jié)選)

其實,把藻類作為食品,我們并不陌生。僅以我國沿海來說,人們比較熟悉的可食用藻類就有:褐藻類的海帶、裙帶菜、羊棲菜、馬尾藻;紅藻類的紫菜、鶴鴆菜、石花菜;綠藻類的石鼓、游苦等。它們在人工的精心養(yǎng)殖下,產(chǎn)量正在不斷翻新。其中僅海帶一種,目前年產(chǎn)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狀態(tài)提高了2000多倍,可見增產(chǎn)潛力是多么巨大!在國外,人們還培育出一種藻類新品種,據(jù)說在1公頃水面上生產(chǎn)的這種藻類,經(jīng)加工可獲得20噸蛋白質(zhì)、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zhì)。這相當于陸地上耕種40公頃土地生產(chǎn)的大豆所提供的同類營養(yǎng)物。

除海藻類,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有人作過計算,在不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們捕撈出來,加工成食品,足可滿足300億人的需要。

至于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食物。盡管近海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開辟遠洋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例如南極的鱗蝦,每年的產(chǎn)量可高達50億噸,我們只要捕獲其中的1億~1.5億噸,就比當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魚量多出1倍以上。何況,在深海和遠洋中還有許許多多尚未被我們充分開發(fā)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潛力是不言而喻的。

5.第1 、 2、3、段是什么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選文第1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選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選文舉海藻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選文舉了南極鱗蝦的例子,列數(shù)字說明__________,再將其與全世界的捕魚量作比較,說明__________________。

10.“至于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食物。”句中的“更”有什么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閱讀

低碳生活處處可為【2018·山東煙臺】

馮 云

①面對環(huán)境的惡化,科學家都鼓勵人們過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跡,碳足跡表示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的碳耗費量,是測量某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對環(huán)境影響的一種指標。第一碳足跡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個經(jīng)常坐飛機出行的人會有較多的第一碳足跡,因為飛機飛行會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跡是因使用各種產(chǎn)品而間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費一瓶普通的瓶裝水,會因它的生產(chǎn)和運輸過程中產(chǎn)生的碳排放而帶來第二碳足跡。碳足跡越大,說明你對全球變暖所要負的責任越大。碳足跡越小,說明你對環(huán)境的保護做出的貢獻越大。

③就個人而言,每個人可以從自我做起,從生活中的細節(jié)做起,盡量減低碳足跡,選擇低碳生活。例如,少開一天車,少吃一頓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開一盞燈等等,都可以減少碳足跡;甚至用餐做菜時選擇烹飪方式也可以減少碳足跡。以土豆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鍋煮的要多,而用鍋煮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爐做產(chǎn)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爐做土豆就是一種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與化纖衣服,爬樓梯與坐電梯,走路與開車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產(chǎn)化纖衣服要消費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應當選擇棉布衣服。在家居用電上,使用風電或水電等清潔能源產(chǎn)生的碳排放會比使用熱電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車在同距離時碳排放量較少,應大力推廣小排量節(jié)能環(huán)保型汽車。

⑤盡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們不時會進入高碳生活。這時就應當對自己的高碳生活進行補償。這種補償就是所謂的碳中和。這種補償就是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們可以計算自己日;顒樱ㄉa(chǎn))直接或間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過高,則可以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jīng)濟成本,然后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yè)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huán)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以達到降低溫室效應的目的。可以說,碳中和就是人們對自己高碳生活的補償。

⑥因此,人類的低碳生活處處可為。

(摘自《百科知識》,2019年第12期,有刪改)

11.本文圍繞“低碳生活處處可為”談了哪幾個方面?請簡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生產(chǎn)化纖衣服要消費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為什么連用兩個“更多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畫線部分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從全文看,文章主要內(nèi)容是介紹“低碳生活”,但為什么還要談“高碳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動手寫作,我可以!

根據(jù)提示,按要求作文。

增強“海洋意識”,是一個不可等閑視之的大問題。自己動手查閱資料,加深對保護海洋、開發(fā)海洋資源的認識。

就對加深對保護海洋、開發(fā)海洋資源的問題選一個角度,寫一篇說明事理的短文。

參考答案

1.tuǒ chún qián zhè bǔ hè 2.故意說嚇人的話,使聽的人吃驚。不用說就明白。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勢或斗爭的的發(fā)展已到最后關頭。3.(1)最后添“不足”

(2)最后添“浮游生物”

(3)“改進”改為“提高”

(4)“發(fā)展”與“開辟”對調(diào)

4.③①②5.并列關系

6.引起下文

7.運用了作比較、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表現(xiàn)海洋的開發(fā)利用價值極大。

8.說明海藻在人工養(yǎng)殖下,產(chǎn)量會不斷增加,完全可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9.鱗蝦產(chǎn)量高,鱗蝦資源的豐富。

10.“更”突出了人們對魚蝦可做食物的熟悉程度,較前面提到的兩種又深了一層,在上下文銜接上也更通順。

11、談了三個方面:

(1)從碳足跡談什么是低碳生活;

(2)個人日常生活可以減少碳排量,選擇低碳生活;

(3)面對高碳生活應利用碳中和進行補償,降低碳排放。

12、兩個“更多的”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它強調(diào)了與生產(chǎn)棉布衣服相比,生產(chǎn)化纖衣服將帶來更多的碳排放。說明了生活中通過選擇衣服也可以選擇低碳生活。(語意相近即可)

13、運用了舉例子和作比較的方法。運用人們生活中熟悉的例子,說明了生活中個人是可以選擇低碳生活的;運用作比較的方法,讓人們更具體,更明確地知道了那一種烹飪方式更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人們在生活中有效地選擇低碳生活(語意相近即可)

14、①高碳生活是無法回避的,必須正視,因此寫高碳生活是對前面低碳生活內(nèi)容的補充,使文章內(nèi)容更加全面、完整。

②高碳生活通過補償可以降低碳排放,因此談高碳生活有助于加強對“低碳生活處處可為”這一認識的理解。(語意相近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1127288.html

相關閱讀:新學期初三語文學習攻略:聽課、朗讀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