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地中海的國家——古代羅馬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
稱霸地中海的國家——古代羅馬



(一)目的:

1.基礎知識目標:

羅馬共和國的建立及其性質;羅馬共和國成為地中海的霸主;羅馬帝國的建立;“羅馬和平”;基督教的產生;基督教成國教;羅馬帝國的分裂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2.思想教育目標:

①了解斯巴達克起義的意義。認識在奴隸社會,奴隸起義是打擊奴隸主統治,推動奴隸社會向前發(fā)展的動力。

②“羅馬和平”的出現,對羅馬社會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它說明社會安定有利于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

①通過分析古羅馬成為地跨三大洲帝國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對羅馬共和國、羅馬帝國本質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看問題抓本質的能力。

③通過對基督教前后性質變化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全面地、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羅馬成為地中海上的霸主和羅馬帝國的演變

2.難點:基督教

(三)教學時數:1課時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講述法

(五)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帝國,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個帝國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國王在位時,發(fā)展成一個地跨三大洲的帝國的?(學生回答后,提問)如何評價這位國王?

[導入新課]亞歷山大死后,帝國便分裂了,代之而起的是古代羅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六課

稱霸地中海的國家—古代羅馬(板書)

一、羅馬共和國的建立和發(fā)展(板書)

1.羅馬共和國的建立 公元前509年(板書)

意大利半島是地中海北部的三大半島之一,地形狹長,亞平寧山脈縱貫其間。半島的東面隔亞得里亞海是巴爾干半島,西面有科西嘉島和撒丁島,南面隔一條狹長的海峽是西西里島,北部的阿爾卑斯山是一條天然的屏障。半島氣候良好,雨量充足,在波河,臺伯河流域等平原地區(qū)土地肥沃適合經營農業(yè)。

羅馬共和國就誕生于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是在羅馬城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關于羅馬城的起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請同學們打開課本30頁的小字部分。哪位同學能為大家有感情的朗讀一下?……

羅馬城是由七個山丘上的村落發(fā)展而來的,素稱“七丘之城”。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先后有七個國王統治著羅馬,史稱王政時代。這一時期,實際上是羅馬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國王實際上就是部落聯盟的首領。相傳,羅馬的最后一任國王,是一個驕縱跋扈,獨斷專行的暴君。人民忍無可忍,在公元前509年推翻他的統治,建立了共和國。

早期的羅馬共和國是一個以羅馬城為中心的城邦,包括周圍一塊不大的地方。從五政時代到共和時期,也正是羅馬奴隸制產生的過程。羅馬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羅馬進入奴隸社會。

下面,請同學們默讀一下課本31頁第一段。思考一下,羅馬共和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名稱是什么?由什么樣的人擔任?(執(zhí)政官,貴族)

羅馬的最高行政長官是執(zhí)政官,由百人會議從奴隸主貴族中選舉產生,由兩人擔任,任期一年。他們權位相等,一切政令如果兩個人意見不一致,就不能會諸實行。當國家遇到緊急情況時,經元老院提名,就以元老院中的一人為獨裁官,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其任期不得超過半年。由于執(zhí)政官任期短,兩人相互牽制,所以真正操縱國家政權的是由貴族組成的元老院。法律的制定和內外政策的決定都要通過元老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個政權代表的是哪個階級的利益?(奴隸主貴族)所以,羅馬共和國的實質是奴隸主貴族專政的國家。

古羅馬人非常崇尚軍事,請同學們看課本31頁左邊《衛(wèi)士手中的束棒》這幅圖。根據早期形成的傳統,羅馬最高長官身旁有12個衛(wèi)士相隨,他們各人手持一束棒子。束棒中間插著一把斧子,據說,用棒子施笞刑,用斧子執(zhí)行死刑,它們是權力的象征。鼓掌棒在拉丁語中,讀作法西斯,這就是法西斯一詞的由來。以后,法西斯逐步成為反動勢力的象征。在戰(zhàn)場上得勝的將軍,將受到隆重歡迎,第一個攻上敵城的士兵被授予全冠,失敗者常常受到冷遇,這種尚武精神是使古羅馬成為地中海霸主的一個重要原因。

2.古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板書)

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羅馬軍隊在意大利半島南征北站,經過200年的努力,于公元前3世紀征服了意大利。接著,羅馬為取得地中海霸權,又同迦太基展開了長期的爭奪,最后羅馬取勝。與此同時,羅馬向東擴張,征服了一些國家。到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已經成為地中海的霸主。而霸主地位的確立靠的是尚武精神和長期的軍事征服來實現的,長期的對外侵略擴張使羅馬的奴隸制發(fā)展起來,但羅馬社會內部卻孕育著危機……

(結合31頁下圖講授)

二、共和國的危機和帝國的建立(板書)

1.羅馬奴隸制的發(fā)展(板書)

在長期的征戰(zhàn)過程。羅馬的奴隸制迅速的發(fā)展起來。同古希臘一樣,古羅馬的奴隸也主要來源于戰(zhàn)俘、被征服的居民以及海盜掠來的人口。他們被廣泛應用于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被當成是會說話的工具,處境十分悲慘。在古羅馬,奴隸主專門挑選身強力壯的奴隸送到角斗學校專門訓練。讓他們在競技場上自相殘殺或同野獸搏斗,用鮮血和生活來供奴隸主消遣。正是由于這種原因,公元前73年,在斯巴達克領導下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奴隸起義。

2.斯巴達克起義 公元前73年(板書)(掛圖)

期巴達克起義是古羅馬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斯巴達克原是色雷斯人,在一次反抗羅馬的戰(zhàn)爭中被俘,被賣到卡普亞的一個角斗訓練所當角斗奴隸。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和他的伙伴78人提前起義,他們先到達維蘇威火山,附近的奴隸和破了產的農民紛紛前來投奔,起義人數增加到1萬人。羅馬政府派軍隊周圍了火山,斯巴達克帶領大家用葡萄藤編成繩梯,趁黑夜縋下懸崖,繞至敵后,襲擊敵人,羅馬軍隊驚慌而逃。起義軍馳騁在意大利半島。到公元前72年,起義軍已發(fā)展到12萬人,他們屢次打敗羅馬軍隊,雖然起義最后以失敗而告終,但沉重地打擊了奴隸主統治,起義軍余部堅持斗爭達10年之久。斯巴達克起義是“古代歷史上被壓迫階級最光輝的斗爭!彼拱瓦_克被馬克思譽為“古代無產階級”的真正代表。

斯巴達克起義的發(fā)生表明羅馬共和國已經出現嚴重危機,危機激化了奴隸主階級的內部矛盾。共和國已無力實施有效統治,于是一些手握軍權的將領試圖建立更加有力的軍事政權,以維護奴隸主的統治。

3.羅馬帝國的建立 公元前27年(板書)

軍權在握的將領之間為爭奪權利而相互攻殺。結果,凱撒在公元前49年,打敗了他的敵人奪取了政權。以后的八年里他獲得了無限期的獨載權力,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軍事獨載者,共和國名存實亡,元老院的權力日益削弱。但凱撒的一些措施觸動了元老們的利益,招來殺身之禍。

凱撒死后,各派又經過長期的爭斗。公元前30年,凱撒的親戚屋大維打敗對手成為羅馬的軍事獨載者,但屋大維沒有恢復公開的軍事獨裁制度,而是把自己稱為“第一公民”,也就是元首。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了元首制,元老院覺得屋大維有能力鎮(zhèn)壓奴隸和保護奴隸主利益,因此授予“奧古斯都”的稱號,奧古斯都的意思是神圣、莊嚴。

在元首制下,元老受元首的控制,屋大維集軍政、宗教、司法大權于一身,實際上他就是皇帝。屋大維統治時期,就是羅馬帝國的開始。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羅馬帝國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奴隸主)

古代羅馬,無論是共和國,還是帝國,都是奴隸主專政的國家。國家政權組織形式變了,但國家的性質沒有絲毫改變。

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34頁。看一下思考題。(羅馬共和國為什么會被羅馬帝國取代?)找學生回答:(社會矛盾激化,以斯巴達克為代表的……沉重打擊了……,羅馬統治者力圖實行軍事獨裁政權,以求鞏固自己的統治)。

羅馬進入帝國以后,繼續(xù)對外擴張,請同學們看34頁的地圖,到公元2世紀,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它的疆域東起幼發(fā)拉底河上游,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西臨大西洋,北達不列顛、菜茵河、多瑙河和它的下游以北,地中海已成為羅馬的內湖。羅馬帝國初期的200年,是羅馬的鼎盛時期,史稱“羅馬和平”。

三、羅馬和平(板書)

奴隸社會出現的和平是相對的、暫時的,但由于內戰(zhàn)停止,社會安定對經濟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羅馬經濟出現了繁榮。

那么,羅馬和平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35頁,看上面彩框的文字,我先找一個同學朗讀,然后其它同學歸納。(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有發(fā)展,交通四通八達,貿易發(fā)展)

古羅馬同中國的交往由來已久,我國歷史上稱古羅馬為大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東漢見到恒帝,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首次直接交往。

羅馬和平時期,帝國繁榮一時,但統治階級日益奢侈腐化,享樂成風。廣大下層民眾日益貧困,難以謀生,特別是巴勒斯坦地區(qū)的猶太人,遭到過很多民族的蹂躪。在羅馬的統治下,他們的災難更加深重,多次反抗都遭到鎮(zhèn)壓,所以特別渴望“救世主”能拯救他們擺脫困境,于是基督教產生了。

四、基督教的產生 一世紀(板書)

1世紀,在巴勒斯坦地區(qū),傳道者宣傳求世主就是耶穌。他教人忍受苦難,死后就可以升入“天堂”,這一信仰很快在這一地區(qū)傳開。希臘語稱救世主為基督。這個信仰耶穌為救世主的宗教就被稱為基督教。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講宗教時,提到一種作用,就是成為統治階級麻痹人民的一種工具。基督教是否從一開始就具備這種作用呢?(不是,最初的基督教是反對富人和羅馬統治的)早期的基督教是奴隸、窮人的宗教。教義主張信仰上帝,并虔誠悔罪的人才能升入天堂,窮人升天比富人容易。主張信教者把財產獻給公社,一起過共產生活。這些主張在當時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因此,奴隸、貧民都信仰它。基督教很快遍布羅馬全境。貧苦信徒組成許多小宗教團體,后來逐步形成統一的基督教會。由于早期的基督教反對富人和羅馬統治,遭到鎮(zhèn)壓。后來,富人控制了教會,教人忍受苦難,利于羅馬統治,因此統治者開始改變態(tài)度。公元313年,羅馬皇帝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4世紀,宣布基督教為國教。此后,基督教完全成為羅馬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工具。一個政權要靠宗教維持統治,籠絡人心,說明其統治已經危機四伏了。的確,在帝國初期繁榮的背后,早已藏有隱患。

五、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板書)

3世紀起,羅馬帝國爆發(fā)了全面危機,人民起義愈演愈烈。在北方的日耳曼人,也向帝國境內發(fā)起了全面進攻。特別是4世紀日耳曼人的一支西哥特人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羅馬軍隊。此時的羅馬已經處于內外交困的境地。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出示36頁下掛圖),東部的建都君士坦丁堡,史稱東羅馬帝國。西部的部分仍然定都羅馬,史稱西羅馬帝國。476年,西羅馬的最后一個皇帝被日耳曼雇傭軍首領廢掉了。西羅馬帝國滅亡了。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社會的歷史結束了,開始了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歷史進程。

[鞏固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古羅馬的歷史,下面,我們根據圖示共同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的內容。





(六)板書設計

第六課 稱霸地中海的國家

一、羅馬共和國的建立和發(fā)展

1.羅馬共和國的建立 509BC

2.古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

二、共和國的危機和帝國的建立

1.羅馬奴隸制的發(fā)展

2.斯巴達克起義

3.羅馬帝國的建立 27BC

三、羅馬和平

四、基督教的產生

1.產生:

2.性質:

五、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1.羅馬帝國的分裂

2.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七)作業(yè):P37,1.2.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san/55289.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上冊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