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與開放的社會
一、選擇題
1.下列史實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絲綢之路開辟 ②實行“閉關鎖國” ③鄭和下西洋 ④玄奘西游天竺
A.①④③②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2.我國在古代政權更替頻繁。下列中政權更替關系成立的是
A.581年隋朝取代北周 B.280年,魏國滅掉吳國
C.960年,北宋取代唐朝 D.1276年,金滅掉南宋
3.唐宋時期,社會生活、經濟發(fā)展、科學技術等都在中國歷史上占據重要地位。下列與此相關的說法,不符合歷史史實的是( )
A.唐代上層婦女騎馬、打馬球;宋代婦女纏足、坐轎
B.唐代長安城內坊、市分開;宋代城市瓦子、勾欄隨處可見
C.唐代雕版印刷技術日漸成熟;宋代指南針、火藥得到應用
D.唐代海外貿易興盛,設市舶司;宋代景德鎮(zhèn)成為制瓷中心
4.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在評價中國某一制度的作用時指出:中國沒有世襲的官吏和貴族,皇帝通過考試等途徑選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論出身如何,都有經過考試成為官吏的機會。該制度( )
A.削弱了封建政權的統治基礎
B.不利于尊師重教風氣的形成
C.為普通士人提供了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的機會
D.提高了高門權貴子弟的地位
5.中華民族既為人類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又有吸納世界文化精華的魄力。以下最能表明中國人學習外國文化的開放意識和刻苦學習精神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玄奘西行
C. 鑒真東渡 D.遣唐使來華
6.古人贊頌大運河的歷史功效說:“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對此話解讀最正確的是
A.開鑿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
B.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
C.大大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
D.是世界上的偉大工程之一
7.從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來看,古代的民族關系有戰(zhàn)有和。其中和平是長久的,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下列選項中與這一主流不符的是
A.漢元帝時昭君出塞
B.唐玄宗冊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
C.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抗擊匈奴
D.“澶淵之盟”后,宋遼之間保持長時間的和平局面
8.“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這首《及第謠》中體現的制度正式誕生是在
A.唐玄宗時 B.武則天時 C.唐太宗時 D.隋煬帝時
9.英國大百科全書中說:“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這種制度是( )
A.科舉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分封制
10. 武則天于684年下令:凡是官吏所在地區(qū),“田疇墾辟,家有余糧”者升官。這體現了武則天怎樣的思想
A.重用人才 B.重視農業(yè)生產
C.善于納諫 D.提倡節(jié)儉
11.為完善科舉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不包括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12.“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促使唐太宗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偉大的主要因素是
A. 隋亡之鑒 B. 知人善任 C. 居安思危 D. 虛心納諫
13.元代《琵琶記》中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边@句話反映的社會現象在中國最早出現的時間是
A.秦漢時期 B.隋唐時期 C.宋元時期 D.明清時期
14.“國家統一,民族融合”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有關這一主題的史實表述不正確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進程
B.唐朝時,金城公主嫁給 吐蕃贊普尺帶珠丹
C.明朝時,設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
D.清朝時,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對新疆地區(qū)的統治
15.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準備以“古代封建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為主題辦一期黑板報,同學們紛紛投稿。其中無法通過小組長審核的是
A.漫畫“焚書坑儒” B.漢武帝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玄奘去天竺取經 D.清朝“文字獄”之我見
16.下面是陳揚同學在黑板上板書的內容,把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排混了,請你給他糾正一下,正確的順序應該是
A.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17.下列搭配不正確的是
A.深邃的戰(zhàn)國思想——百家爭鳴
B.壯觀的雕塑藝術——魏晉南北朝時的云岡石窟、龍門石窟
C.輝煌的唐朝文化——耀眼的詩壇:李白、杜甫、白居易
D.創(chuàng)新的明朝科技——《本草綱目》、《天工開物》
18.在下列四本著作中,你 最不能在哪本書中看到有關唐太宗的事跡?
19.封建社會繁榮、開放,統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多項政治制度得以完善,中華文化圈形成。請問這一階段特征屬于中國古代哪個歷史時期
A、隋唐時期 B、明清時期 C、秦漢時期 D、先秦時期
20.下列建筑不是反映唐代漢族與少數民族地區(qū)關系的是 ( )
21.唐朝時期中外交往出現空前盛況的根本原因是 ( )
A.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
B.增強了漢藏友誼,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
C.使吐蕃與唐會盟立碑于拉薩
D.加強了唐朝對西藏地區(qū)的管轄
22.“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是后世對唐代哪位皇帝的評價? ( )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武則天
23.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是? ( )
A.《隋律》 B.《唐律疏議》
C.《貞觀政要》 D.《貞觀氏族志》
24.古人評論隋朝大運河說:“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指的是隋朝大運河主要功能為( )
A.灌溉 B.運輸 C.泄洪 D.飲水
25.不屬“科舉制演變”這一主題的是
A.誕生于隋朝 B.唐朝時期逐漸完善
C.明朝實行八股取士 D.清朝實行文字獄
26.詩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生活。下列詩歌中,能反映唐玄宗統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B.“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C.“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D.“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27.“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有官職或做過官的人)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睂υ摬牧侠斫庹_的是( 。
A.進士科的興衰反映了科舉制演變 B.所有人才都從進士科選出
C.進士科是科舉考試中最重要科目 D.縉紳都要參加進士科考試
28.農具的改進及廣泛采用,對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圖所示曲轅犁最早出現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29.“在歷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從諫如流,位及人主而兼聽納下’的開明作風而聞名于世的。”這個評價的依據是唐太宗( 。
A.獎勵軍功,按照功勞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強監(jiān)察制度,監(jiān)督地方官員
C.善于聽取臣下建議,鼓勵臣下直言 D.創(chuàng)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漢法
30.唐朝詩人皮日休贊頌大運河:“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開鑿大運河的作用是( 。
A.鞏固了隋朝的統治 B.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
C.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 D.加強了民族融合
二、填空題
31.下圖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一 。它的設計者是 朝杰出工匠 。
32.列舉隋唐時代的三大盛世的別稱: ; ; .
33.隋煬帝時修建 ,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
34.唐朝時我國的科技文化達到空前的繁榮。“詩仙”指的是 ;“詩圣”指的是 .
35.唐朝時,有兩次重要的和親: 時,文成公主與 成親, 時,金城公主與 成親。
36.對號入座(將序號填到適當的位置)(8分)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遣唐使來華 ③“交子”出現 ④鄭和下西洋 ⑤鄭成功收復臺灣 ⑥引進優(yōu) 良品種占城稻 ⑦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wèi) ⑧設立軍機處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37.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人 創(chuàng)立了佛教。唐朝時,玄奘西行印度取經,回國后著有《 》,該書成為研究古代印度、中亞地區(qū)歷史、佛教的典籍。
38.下圖是唐朝著名畫家 的代表作品《 》。他描繪的是 接見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使者求親的場面。
39.文史不分家,名言名句給人啟迪,是歷史的饋贈。請你結合下列名言名句寫出對應的名人。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或輕于鴻毛!保ㄊ穼W家)——
(2)“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封建帝王)——
(3)“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保ń麩熡⑿郏
(4)“如果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保ㄓ锢韺W家)——
40.7世紀前期,唐太宗將_______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到了8世紀初,唐朝又將_______公主嫁到吐蕃,使得唐蕃“和同為一家”。
三、問答題
4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憶昔》
請回答:(1)材料一名言是誰說的?他為什么要這樣說?體現了他怎樣的思想?(3分)
(2)材料一中的統治者為避免“覆舟”實行了什么樣的政策?(2分)
(3)材料二中的“開元”與哪位皇帝有關?歷史上把這位皇帝前期的統治稱為什么?(3分
(4)材料二中“小邑猶藏萬家室”“公私倉廩俱豐實”說明了什么?(2分)
42.(9分)當前舉國上下正在進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其基本內涵是為民、務實、清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以古鑒今,唐朝時唐太宗的統治政策,對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作為一代明君,唐太宗反復強調“為君之道,必須心存百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百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間,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治世局面。
材料二 50年前,一個名字響徹神州大地。他,就是“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50年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第二次來到蘭考,瞻仰焦裕祿同志先進事跡,廣泛聽取基層干部群眾意見和建議,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具體指導,號召全黨結合時代特征大力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
——新華網鄭州2015年3月18日電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2分)針對這一思想,他采取了哪些統治措施?(3分)
(2)材料二的焦裕祿同志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代表,與焦裕祿同一時期的英雄模范人物還有哪些?(2分)他們所體現的共同時代精神是什么?(1分)
(3)綜合以上材料,結合目前正在開 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你有何感悟?(1分)
參考答案
1.A
【解析】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了古代對外交往的基本史實,①是在漢代,②是在清代,③是在明代,④是在唐代。故選A。
2.A
【解析】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了古代政權更替的基本史實,B應該是280年,西晉軍隊滅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C.960年,北宋取代后周 ;D.1276年,元滅掉南宋。
3.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宋時期的相關歷史史實。唐代上層婦女騎馬、打馬球;宋代婦女纏足、坐轎。唐代長安城內坊、市分開;宋代城市瓦子、勾欄隨處可見。唐代雕版印刷技術日漸成熟;宋代指南針、火藥得到應用。宋代海外貿易興盛,宋朝政府在廣州、杭州等地設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不是唐代。所以答案選D。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衣食住行時尚;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開放與交流•國際大都會長安;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重大發(fā)明與科技創(chuàng)新•雕版印刷;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 度發(fā)展•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瓦子、勾欄;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fā)展•經濟發(fā)展與重心南移•宋代制瓷業(yè);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與社會經濟高度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的科技成就•指南針、火藥
4.C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材料中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評價的“中國沒有世襲的官吏和貴族,皇帝通過考試等途徑選拔官吏”的制度指的是科舉制度,這一制度為普通士人提供了進入各級政府任職的機會。故答案選C。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5.B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題文強調的是開放意識和刻苦學習,四個選項反映的史實中,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只能是玄奘西行,因為玄奘西行天竺的目的是為了取經,而A、C兩項所反映的史實都體現唐朝對外傳播知識,遣唐使來華體現了日本學習唐朝文化。故答案選B。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對外友好往來
6.C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閱讀分析能力。題文史料為南北經濟交流提供了方便,因此,它主要稱贊了大運河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故答案選C。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繁盛一時的隋朝
7.C
【解析】
試題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古代的民族關系。題文史料主要講述我國各民族和平相處是歷史發(fā)展的主流,而C選項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抗擊匈奴反映的是當時匈奴與漢族的沖突,因此與和平相處的主流不符。故答案選C。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zhàn)
8.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科舉制度的準確理解與認識,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史料的準確解讀,題干“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中“金榜題名”是指通過考試而獲得功名,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煬帝創(chuàng)立的科舉制度,故選B。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科舉制度
9.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科舉制度的相關知識,最早的考試制度源于中國,實際上指的是隋煬帝時開創(chuàng)的科舉制度,所以答案是A。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科舉制度的建立
10.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分析能力知識點。題干提供了關鍵信息“‘凡是官吏所在地區(qū),田疇墾辟,家有余糧’者升官””,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表達了武則天重視農業(yè)生產,結合課本所學分析,武則天作為歷史上的唯一女皇帝,重視農業(yè)生產,選撥賢才。故答案為B。
考點: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貞觀之治
11.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科舉制知識點。題干提供了關鍵信息“完善科舉制”,結合課本所學分析,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到了唐朝時期,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時完善科舉制度的關鍵人物。故答案為A。
考點: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12.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貞觀之治知識點。題干提供了關鍵信息“唐太宗”、“人民群眾力量偉大”,結合課本所學分析,唐太宗說這話的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夠承載船行走,也能夠把船掀翻,說明人民群眾力量偉大。故答 案為A。
考點: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貞觀之治
13.:B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為材料型選擇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能力。閱讀題文材料,由“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句話可知反映的是知識分子科舉成名的社會現象,題文要求選出科舉制度最早出現時間的選項,聯系所學知識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
考點:人教版七年級下•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14.C
【解析】
試題分析:分析選項,駐藏大臣的設置有利于國家的統一和民族融合,符合題目意思,但駐藏大臣是在清朝雍正時期設置的,不是明朝,故選C項。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15.C
【解析】
試題分析:分析題目要求“思想控制”,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清文字獄等,都是從思想上加強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而玄奘西行反映的是唐朝對外的開放包容,故選C項。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君主集權的強化
16.D
【解析】
試題分析:結合所學可知,鑒真東渡是唐玄宗時期,張騫通西域是西漢時期,鄭和下西洋是明朝,馬可波羅來華是元朝,排序:西漢——唐朝——元朝——明朝,故選D項。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對外友好往來
17.D
【解析】
試題分析:百家爭鳴出現于戰(zhàn)國時期,A項正確;魏晉時期佛教盛行,石窟藝術突出,B項正確;唐朝詩歌發(fā)展成就輝煌,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當時的杰出詩人;《本草綱目》是“東方醫(yī)學巨典”,不屬于科技創(chuàng)新,《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是明末清初人,故選D項。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
18.D
【解析】
試題分析:題目中問的是“最不能”。分析四個選項,文成公主入藏發(fā)生在唐太宗時期,房玄齡是唐朝名相臣,貞觀正是唐太宗的年號,《史記》由西漢司馬遷所著,不可能出現唐朝歷史,故選D項。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統一國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漢文化
19.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隋唐時期的歷史特征。我國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繁榮、開放,繁榮的表現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開放的表現有“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統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表現有“文成公主入藏”、“天可汗”等。多項政治制度得以完善,如科舉制度的完善,中華文化圈形成。故選A。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昂揚進取的社會風貌•科舉制度;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和同為一家”•文成公主入藏;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開放與交流•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
20.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代漢族與少數民族地區(qū)關系。大昭寺的興建與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有關。千尋塔建于唐朝南詔保和年間,是國內外聞名的南詔名勝之一。唐蕃會盟碑是為了紀念唐朝與吐蕃王朝長慶會盟。大昭寺、唐蕃會盟碑反映的是唐朝漢族與藏族的友好交往,千尋塔反映的是唐朝漢族與南詔的友好交往。趙州橋是隋朝工匠李春設計修建的,它的建成與民族關系無關,故選C。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 社會•“和同為一家”•唐朝的民族關系
21.A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朝時期的中外交往。唐朝時期中外交往出現空前盛況的根本原因是唐朝國力的強盛,唐朝先進的經濟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B、C、D項是反映的是唐朝時期漢藏兩族的關系,故選A。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開放與交流•唐朝的中外交往
22.D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武則天的歷史功績。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生產繼續(xù)發(fā)展,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有著“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美譽,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故選D。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氣度恢弘的隆盛時代•女皇武則天
23.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唐律疏議》的歷史地位。唐朝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刪繁就簡,化中就輕,制定了《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在歷史上對亞洲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故選B。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唐太宗與貞觀之治•貞觀新政
24.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大運河的主要功能!疤煜罗D漕,仰此一渠。”意思是國家水上運輸糧食全靠大運河。所以這段評論指的是隋朝大運河主要功能為運輸,故選B。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隋的統一與大運河•京杭大運河
25.D
【解 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科舉制度相關史實的準確認識,解題時緊扣主題“科舉制度”,依據已學知識可知隋朝時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到隋煬帝時,正式設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創(chuàng)立,唐朝時,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和選拔,擴充國學的規(guī)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武則天大力提倡科舉,增設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科舉考試的地位,并以詩賦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明朝開始實行八股取士,而清朝大興文字獄與科舉制度無關,其是文化專制制度,故選D。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科舉制的完善
26.C
【解析】
試題分析:本小題考查的是開元盛世。開元是唐玄宗統治的前期的年號,在開元年間,唐玄宗能勵精圖治,任用賢臣,重視吏治,親自 考核官吏,能注意節(jié)儉,能興修水利,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社會經濟出現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唐朝的國力也達到了全盛時期,被稱為開元盛世。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生活在盛唐時期,親眼看見了繁榮局面。但很快爆發(fā)了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在戰(zhàn)亂中的杜甫寫下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這樣的詩句,回憶了開元盛世的場景,不由得感觸心酸,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輝煌的隋唐文化(一)
27.C
【解析】
試題分析:本小題考查的是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科舉制創(chuàng)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發(fā)展于明朝,終結于 秦朝。隋文帝開始分科考試選拔人才,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選拔人才,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誕生。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一科。考中進士的是天子門生,進士及第是一種很高的榮譽,人稱為“登龍門”。發(fā)榜之后,新科進士可以參加國宴,接受皇帝的召見,還要在大雁塔下題名留念。這種榮譽被古人稱為人生最得意一時。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
28.B
【解析】
試題分析:本小題考查的是曲轅犁。唐代之前的犁的轅都是直的,叫直轅犁。到了唐代,經過改進,出現了曲轅犁。曲轅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幾處重大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并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于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jié)省人力和畜力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開元盛世”
29.C
【解析】
試題分析:本小題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統治。唐太宗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君王,被譽為“唐宗“,與”宋祖”齊名。他在位期間能認識到君民關系是舟水關系,有著著名的三鏡之說,能以開明的政策處理與邊疆各民族的關系,被稱為“天可汗”!鄄糯舐远鴱闹G如流,位及人主而兼聽納下’,則是強調雖是人主的他能善于聽取臣下建議,鼓勵臣下直言,如著名的諫臣魏征,一生對唐太宗提出了無數的諫言,這些唐太宗幾乎都采納,正是他這樣的明君,才造就了唐初貞觀之治的繁榮局面。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貞觀之治”
30.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題干“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給我們解題提供了重要信息即是大運河北可達涿郡,南可到江都,再到杭州。由此可見,大運河便利了南北運輸,所以大運河開通的作用是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故選C。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繁盛一時的隋朝
31.趙州橋(1分);隋(1分);李春(1分)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隋朝時期的石拱橋的相關知識,由隋朝李春設計的石拱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所以答案是趙州橋;隋;李春。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繁盛一時的隋朝
32.開皇之治 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隋唐盛世的準確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隋文帝楊堅所統治的開皇年間,史稱“開皇之治”, 唐貞觀年間,國家政治清明、軍事發(fā)展、社會安定、思想文化繁榮、國力日益強大、民族關系緩和、中外友好往來增多。史稱“貞觀之治”, 唐玄宗開 元(715-741)年間,推動了文化教育的繁榮,成為了唐王朝的鼎盛時期,史稱“開元之治”。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一時的隋朝•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33.京杭大運河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京杭大運河的準確認識,回顧已學知識可知為鞏固隋朝統治,加強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煬帝征發(fā)民工幾百萬,利用了天然河道和舊有渠道,開通了以東都洛陽為中心,開通了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連成了一條貫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的大運河,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一時的隋朝•大運河
34.李白 杜甫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唐朝詩歌的準確識記,聯系已學知識可知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素有“詩仙”之稱,杜甫(712-770),字子美,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尊稱為“詩圣”。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輝煌的隋唐文化•詩歌
35.唐太宗 松贊干布 唐中宗 尺帶珠丹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唐朝民族關系的準確識記,回顧已學知識可知貞觀時期,松贊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帶去了大批的手工藝品和多種生產技術、醫(yī)藥書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經濟、文化發(fā)展; 8世紀初,金城公主嫁與吐蕃贊普尺帶珠丹。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和同為一家•唐朝與吐蕃的關系
36.唐朝:①② 宋朝:③⑥ 明朝:④⑦ 清朝:⑤⑧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材主干知識的準確識記,回顧已學知識可知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入藏,開創(chuàng)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遣唐使是日本赴中國的使節(jié)團,貞觀五年(631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學生和學問僧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 把唐代大量文化帶回日本,對日本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①②均發(fā)生在唐朝;交子是出現在北宋的四川成都,鄭和下西洋是發(fā)生在明朝,鄭成功收復臺灣是發(fā)生在清朝,宋朝時期引進優(yōu)良品種占城稻,明朝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wèi),清朝雍正時期設立軍機處。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鄭和下西洋、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清時期君主專制的加強
37.喬達摩•悉達多;大唐西域記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的知識,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人喬達摩•悉達多,創(chuàng)立了佛教。唐朝時,玄奘西行印度取經,回國后著有《大唐西域記》,故答案是:喬達摩•悉達多;大唐西域記。
考點:人教新課標九年級上冊•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fā)展•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對外友好往來
38.閻立本、《步輦圖》、唐太宗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對閻立本繪畫成就的準確識記。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初唐的閻立本擅長人物故事畫,他的代表作之一《步輦圖》,描繪的是唐太宗接見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的使者求親的場面。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輝煌的隋唐文化•燦爛奪目的書法和繪畫
39.(1)司馬遷
(2)唐 太宗李世民
(3)林則徐
(4)牛頓
【解析】
試題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有關司馬遷的內容!叭斯逃幸凰馈;蛑赜谔┥交颍蜉p于鴻毛。”出自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他著有《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約3000年的主要史事,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2)本題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相關內容。“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薄ⅰ八茌d舟,亦能覆舟!背鲎蕴铺诶钍烂。“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說明了唐太宗的虛心納諫、從諫如流!八茌d舟,亦能覆舟。”說明了唐太宗認識到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他注重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
(3)本題考查的是林則徐的相關內容!捌埨麌疑酪裕M因禍福趨避之。”出自近代禁煙英雄林則徐,這句話反映了林則徐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情懷。他領導的虎門銷煙,振奮了民族精神,捍衛(wèi)了民族尊嚴。
(4)本題考查的是牛頓的相關內容!叭绻铱吹帽葎e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背鲎杂锢韺W家、“現代科學之父”牛頓。這句話反映了牛頓謙虛、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牛頓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考點: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大一統的秦漢帝國•昌盛的文化•司馬遷與《史記》;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近代列強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抗爭•鴉片戰(zhàn)爭的烽煙•虎門銷煙;北師大版九年級上冊•構建文化的圣殿•構建科學殿堂的巨匠•“現代科學之父”牛頓
40.文成 金城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唐朝民族關系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7世紀前期,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到了8世紀初,唐朝又將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使得唐蕃“和同為一家”。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和同為一家”•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
41.(1)唐太宗。認識到人民群眾力量的巨大。以民為本的思想。
(2)注重發(fā)展生產,輕徭薄賦。
(3)唐玄宗。開元盛世。
(4)唐玄宗統治前期社會經濟繁榮的景象。
【解析】
試題分析:第(1)問,主要考查學生對唐太宗相關史實的準確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出自唐太宗;同時根據《貞觀政要》也可得出答案,材料一的主要意思是強調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第(2)問,主要考查學生對唐太宗時期鞏固政權措施的準確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唐貞觀年間,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輔佐下,以隋亡為教訓,勵精圖治,在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民族關系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正確的治國措施,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農民負擔,出現了“貞觀之治”。
第(3)問,主要考查學生對開元盛世的準確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開元是唐玄宗的年號,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 稱為“開元盛世”。
第(4)問,主要考查學生對唐朝經濟繁榮的準確認識,材料中“小邑猶藏萬家室”“公私倉廩俱豐實”反映了唐朝開元年間由于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勵精圖治等原因,出現的經濟繁榮、百姓富庶的社會現象。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下冊•繁榮一時的隋朝•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42.(1)思想:民本思想(或重視民眾,以人為本)。(2分)措施: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徭役;注意”戒奢從簡“;合并州縣,減輕農民負擔。(3分)
(2)人物:雷鋒、王進喜、鄧稼先。(寫出其中2人即可)(2分)
時代精神: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意思相近也可給分)(1分)
(3)感悟:為政要心存百姓,清正廉潔。(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1分)
【解析】
試題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唐太宗的治國思想及其主要治國措施。材料一中,唐太宗反復強調“心存百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體現了他的治國思想是民本思想(或重視民眾,以人為本)。針對這一思想,他采取的統治措施有:重視發(fā)展生產,減輕農民賦稅徭役;注意”戒奢從簡“;合并州縣,減輕農民負擔。
(2)本題主要考查與焦裕祿同時期的模范人物及其體現出來的時代精神。材料二的焦裕祿同志是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代表,與焦裕祿同一時期的英雄模范人物還有:雷鋒、王進喜、鄧稼先等。(寫出其中2人即可)他們體現出來的時代精神有: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意思相近也可給分)
(3)本題主要考查運用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目前,中國共產黨正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說明了中國共產黨一心為群眾,一切以群眾利益為重,這就告訴我們,為政要心存百姓,清正廉潔。(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
考點:人教新課標七年級上冊•繁榮與開放的社會•“貞觀之治”;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下冊•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san/311712.html
相關閱讀:九上歷史第四單元綜合測試題(新人教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