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數(shù)學(xué)題歸類整理11項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九年級 來源: 高中學(xué)習(xí)網(wǎng)


22、(2013•寧波)若一個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把四邊形分成兩個等腰三角形,我們把這條對角線叫這個四邊形的和諧線,這個四邊形叫做和諧四邊形.如菱形就是和諧四邊形.
(1)如圖1,在梯形ABCD中,AD∥BC,∠BAD=120°,∠C=75°,BD平分∠ABC.求證:BD是梯形ABCD的和諧線;
(2)如圖2,在12×16的網(wǎng)格圖上(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有一個扇形BAC,點A.B.C均在格點上,請在答題卷給出的兩個網(wǎng)格圖上各找一個點D,使得以A、B、C、D為頂點的四邊形的兩條對角線都是和諧線,并畫出相應(yīng)的和諧四邊形;
(3)四邊形ABCD中,AB=AD=BC,∠BAD=90°,AC是四邊形ABCD的和諧線,求∠BCD的度數(shù).

考點:四邊形綜合題.
分析:(1)要證明BD是四邊形ABCD的和諧線,只需要證明△ABD和△BDC是等腰三角形就可以;
(2)根據(jù)扇形的性質(zhì)弧上的點到頂點的距離相等,只要D在 上任意一點構(gòu)成的四邊形ABDC就是和諧四邊形;連接BC,在△BAC外作一個以AC為腰的等腰三角形ACD,構(gòu)成的四邊形ABCD就是和諧四邊形,
(3)由AC是四邊形ABCD的和諧線,可以得出△ACD是等腰三角形,從圖4,圖5,圖6三種情況運用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正方形的性質(zhì)和30°的直角三角形性質(zhì)就可以求出∠BCD的度數(shù).
解答:解:(1)∵AD∥BC,
∴∠ABC+∠BAD=180°,∠ADB=∠DBC.
∵∠BAD=120°,
∴∠ABC=60°.
∵BD平分∠ABC,
∴∠ABD=∠DBC=30°,
∴∠ABD=∠ADB,
∴△ADB是等腰三角形.
在△BCD中,∠C=75°,∠DBC=30°,
∴∠BDC=∠C=75°,
∴△BCD為等腰三角形,
∴BD是梯形ABCD的和諧線;

(2)由題意作圖為:圖2,圖3

(3)∵AC是四邊形ABCD的和諧線,
∴△ACD是等腰三角形.
∵AB=AD=BC,
如圖4,當(dāng)AD=AC時,
∴AB=AC=BC,∠ACD=∠ADC
∴△ABC是正三角形,
∴∠BAC=∠BCA=60°.
∵∠BAD=90°,
∴∠CAD=30°,
∴∠ACD=∠ADC=75°,
∴∠BCD=60°+75°=135°.
如圖5,當(dāng)AD=CD時,
∴AB=AD=BC=CD.
∵∠BAD=90°,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BCD=90°
如圖6,當(dāng)AC=CD時,過點C作CE⊥AD于E,過點B作BF⊥CE于F,
∵AC=CD.CE⊥AD,
∴AE=AD,∠ACE=∠DCE.
∵∠BAD=∠AEF=∠BFE=90°,
∴四邊形ABFE是矩形.
∴BF=AE.
∵AB=AD=BC,
∴BF=BC,
∴∠BCF=30°.
∵AB=BC,
∴∠ACB=∠BAC.
∵AB∥CE,
∴∠BAC=∠ACE,
∴∠ACB=∠ACE=∠BCF=15°,
∴∠BCD=15°×3=45°.

點評:本題是一道四邊形的綜合試題,考查了和諧四邊形的性質(zhì)的運用,和諧四邊形的判定,等邊三角形的性質(zhì)的運用,正方形的性質(zhì)的運用,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質(zhì)的運用.解答如圖6這種情況容易忽略,解答時合理運用分類討論思想是關(guān)鍵.

23、(2013年南京壓軸題)對于兩個相似三角形,如果沿周界按對應(yīng)點順序環(huán)繞的方向相同,那么稱這兩個三角形互為順相似;如果沿周界按對應(yīng)點順序環(huán)繞的方向相反,那么稱這兩個三角形互為逆相似。例如,如圖,△ABC~△A’B’C’且沿周界ABCA與A’B’C’A’環(huán)繞的方向相同,因此△ABC 與△A’B’C’互為順相似;如圖,△ABC~△A’B’C’,且沿周界ABCA與 A’B’C’A’環(huán)繞的方向相反,因此△ABC 與△A’B’C’互為逆相似。

(1) 根據(jù)圖I、圖II和圖III滿足的條件,可得下列三對相似三角形: △ADE與△ABC;
 △GHO與△KFO; △NQP與△NQ。其中,互為順相似的是 ;互為逆相似的是 。(填寫所有符合要求的序號)
(2) 如圖,在銳角△ABC中,A<B<C,點P在△ABC的邊上(不與點A、B、C重
合)。過點P畫直線截△ABC,使截得的一個三角形與△ABC互為逆相似。請根據(jù)點P的不同位置,探索過點P的截線的情形,畫出圖形并說明截線滿足的條件,不必說明
理由。
解析:

(1) ; (4分)
(2) 解:根據(jù)點P在△ABC邊上的位置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如圖,點P在BC(不含點B、C)上,過點P只能畫出2條截線PQ1、
PQ2,分別使CPQ1=A,BPQ2=A,此時△PQ1C、△PBQ2都與△ABC互為逆相似。
第二種情況:如圖,點P在AC(不含點A、C)上,過點B作CB=A,B交AC
于點。
當(dāng)點P在A(不含點)上時,過點P1只能畫出1條截線P1Q,使AP1Q=ABC,此
時△AP1Q與△ABC互為逆相似;
當(dāng)點P在C上時,過點P2只能畫出2條截線P2Q1、P2Q2,分別使AP2Q1=ABC,
CP2Q2=ABC,此時△AP2Q1、△Q2P2C都與△ABC互為逆相似。

第三種情況:如圖,點P在AB(不含點A、B)上,過點C作BCD=A,ACE=B,
CD、CE分別交AC于點D、E。
當(dāng)點P在AD(不含點D)上時,過點P只能畫出1條截線P1Q,使AP1Q=ABC,此時
△AQP1與△ABC互為逆相似;
當(dāng)點P在DE上時,過點P2只能畫出2條截線P2Q1、P2Q2,分別使AP2Q1=ACB,
BP2Q2=BCA,此時△AQ1P2、△Q2BP2都與△ABC互為逆相似;
當(dāng)點P在BE(不含點E)上時,過點P3只能畫出1條截線P3Q’,使BP3Q’=BCA,
此時△Q’BP3與△ABC互為逆相似。 (10分)

24、(綿陽市2013年壓軸題)我們知道,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一定會交于一點,這一點就叫做三角形的重心。重心有很多美妙的性質(zhì),如在關(guān)線段比.面積比就有一些“漂亮”結(jié)論,利用這些性質(zhì)可以解決三角形中的若干問題。請你利用重心的概念完成如下問題:
(1)若O是△ABC的重心(如圖1),連結(jié)AO并延長交BC于D,證明: ;
(2)若AD是△ABC的一條中線(如圖2),O是AD上一點,且滿足 ,試判斷O是△ABC的重心嗎?如果是,請證明;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
(3)若O是△ABC的重心,過O的一條直線分別與AB、AC相交于G、H(均不與△ABC的頂點重合)(如圖3),S四邊形BCHG.S△AGH分別表示四邊形BCHG和△AGH的面積,試探究 S四邊形BCGHS△AGH 的最大值。

解:(1)證明:如圖1,連結(jié)CO并延長交AB于點P,連結(jié)PD。
∵點O是△ABC的重心,
∴P是AB的中點,D是BC的中點,PD是△ABC的中位線,AC=2PD, AC // PD,
∠DPO=∠ACO,∠PDO=∠CAO,
△OPD∽△CA,ODAO = PDAC = 12 , ADAO = OD+OAOA= 1+22= 32 ,∴AOAD = 23 ;
(2)點O是是△ABC的重心。
證明:如圖2,作△ABC的中線CP,與 AB邊交于點P,與△ABC的另一條中線AD交于點Q,則點Q是△ABC的重心,根據(jù)(1)中的證明可知 AQAD = 23 ,
而 AOAD = 23 ,點Q與點O重合(是同一個點),所以點O是△ABC的重心;
(3)如圖3,連結(jié)CO交AB于F,連結(jié)BO交AC于E,過點O分別作AB、AC的平行線O、ON,分別
與AC、AB交于點、N,
∵點O是△ABC的重心,
∴ OEBE = 13 , OFCF = 13 ,
∵ 在△ABE中,O//AB,OAB = OEBE = 13 ,O = 13 AB,
在△ACF中,ON//AC,ONAC = OFCF = 13 ,ON = 13 AC,
在△AGH中,O//AH,OAG = OHGH ,
在△ACH中,ON//AH,ONAH = OGGH ,
∴ OAG + ONAH = OHGH +OGGH =1, 13ABAG + 13ACAH =1, ABAG + ACAH = 3 ,
令A(yù)BAG = , ACAH = n , =3-n,
∵ S四邊形BCGHS△AGH = S△ABC-S△AGHS△AGH ,
S四邊形BCGHS△AGH = 12AB•AC•sin∠BAC- 12 AG•AH•sin∠BAC 12 AG•AH•sin∠BAC =AB•AC-AG•AH AG•AH
= AB•ACAG•AH -1= n-1=(3-n)n-1= -n2 +3n-1= -(n- 32 )2 + 54 ,
∴ 當(dāng) ACAH = n = 32 ,GH//BC時, S四邊形BCGHS△AGH 有最大值 54 。
附:BGAG + CHAH=1 或 ABAG + ACAH=3 的另外兩種證明方法的作圖。
方法一:分別過點B、C作AD的平行線BE、CF,分別交直線GH于點E、F。
方法二:分別過點B、C、A、D作直線GH的垂線,垂足分別為E、F、N、。

下面的圖解也能說明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san/12335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