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立意教“三思”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作文寫作指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文立意,即寫文章確立主題。我國明末清初的哲學家王夫之說:“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古人十分重視文章立意,因為文章的優(yōu)劣成敗主要取決于它。今天,占語文教學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學,立意是其難點,更是重點,這是大家的共識。筆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學中,緊緊抓住“立意”這個重點不放,在整個作文教學的系列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時動筆先立意、立意要“三思”的習慣! 

 

首思高度 

 

所謂高度,即作者站在時代的前頭俯瞰時代,俯瞰寫作對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作者能夠透過社會生活和事物的現(xiàn)象,正確地揭示其本質,寫出深層次的思考。

 

例如,指導學生寫以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為題材的文章,不要就事論事。假如就事論事,無論把戰(zhàn)爭場面寫得如何驚心動魄,情節(jié)如何壯烈復雜,還不過就是場戰(zhàn)爭。如果能站到一定的思想高度,跳出戰(zhàn)爭寫戰(zhàn)爭,指出這是侵略,是挑釁人類和平,是借反恐而實行掠奪,是妄圖稱霸世界,立意就深刻,就寫出了美伊戰(zhàn)爭的本質。以重大的社會題材立意寫文章是這樣,那么以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為題材寫文章有沒有思想上的制高點?帶領學生共同探討,得出的結論是:有。例如有位同學說:“阿拉伯數(shù)字‘1、2、3……’這種生活中記錄事物數(shù)量的符號,怎樣看待它,怎樣思考它,也是有思想高度可言的。”他舉2004年北京市海淀區(qū)中考,有一考生依據命題要求寫的題為(欣賞數(shù)字中的語文)為例,并援引其中兩段:

 

“8”是兩顆緊緊相連的心,是深情厚意。于是,有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深厚友情;有了“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離愁別緒;便有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情意濃濃……

 

“9”是氣球,是自由,是曠達。于是,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不媚權勢;有了“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不慕榮利;有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適其樂……

 

是啊,小作者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使日常記錄事物數(shù)量的數(shù)字符號俱有妙不可言的神韻,變成了一種活脫脫的生命。

 

我告誡學生,要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必須牢牢記住:

 

第一,以正確的思想認識,先進的思想理念,從自己積累的全部的寫作素材中提煉出最為精粹的“意”來確立明確的主題,從構思到寫成文章的全過程中,自己要清清楚楚地知道想告訴別人“什么”和“為什么”。“什么”是立意的依據,“為什么”是主題,從內容到形式要和這個“為什么”相一致。

 

第二,寫文章必須拿出渾身解數(shù),盡最大的可能,把最高的“意”,最好的“意”,最美的“意”,最新的“意”傳達給讀者,影響讀者,催人向上,激人奮進,這才能說你站到了一定的高度立意。

 

第三,提煉好寫作素材。托爾斯泰說:“黃金要通過淘洗才能得到,精辟的、被表達得很好的思想也是這樣。”寫作活動中,常聽說:我寫文章也是搜腸刮肚,冥思苦想,就是發(fā)現(xiàn)不到新鮮東西,無法從一定的高度立意。但是,對同一寫作對象,為什么有人就有新意可言?并且思想層次高?關鍵在于提煉,寫作就是提煉,能提煉出高雅的思想、深刻的立意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只能在長期的寫作實踐中形成。常思考,勤動筆,至關重要。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客觀事物的意義,提煉不出一點有價值的東西,文章的“意”就立不起來,更不必說高雅的新意。

 

再思角度  

 

角度即寫文章的出發(fā)點。課堂里數(shù)以萬計的中學生使用同一個版本的教材,做同一個題目的作文;考場上數(shù)以萬計的考生面對著同一份試卷,思索著同一個考題。從課堂到考場,以同一個材料作文,出現(xiàn)立意平平、大同小異在所難免,也是司空見慣。要從這千人一面、干口一腔、千篇一律中脫穎而出,何其艱難!但是寫作中“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況也是經常出現(xiàn)的。審視寫作角度,同中出異,絕處逢生,這就是我們研究的寫作角度問題。

 

例如,在寫第一單元(課標教材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作文時,許多同學擬題《老師,我想對您說》,從“老師,我是差生,我需要您的關心”的角度立意,結果寫出來的文章思想內容膚淺,實在是平常不過了,顯然這個角度選得不好。有一位同學從“我是好生,好生更需要您關心”的角度立意,解剖自己,找出了自身的許多缺點和不足。他認為只因為是“好生”,學習成績好,就“一白遮三丑”,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引起老師足夠重視,好生的發(fā)展前途未必好。接著又列舉近年來報上披露的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潑熊”、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弒友”、復旦大學在讀研究生張亮“虐貓”等事件,無可辯駁地論證了好生更需要老師的關注。他還宕開筆墨,寫道:“納粹德國軍備部長施佩爾是杰出的技術專家,但他還不是像浮士德一樣把靈魂出賣給魔鬼?納粹文人的智慧成了野蠻的殺戮工具,帶給人類的只能是災難!’’由于角度巧,作者身上的靈氣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筆墨富有生氣,文章也顯得大氣。

 

由此可見,立意的藝術,表現(xiàn)主題的技巧,全在一個“角度”上。因此,寫文章的困難在于瞄準角度,文章的優(yōu)勝往往也在于瞄準角度。找角度,就是給你要寫的人物營造一個最佳的表現(xiàn)他的思想和性格的氛圍,給你要寫的事物瞄準一個恰當?shù)闹埸c和切合點。如果角度沒找好,或者不恰當,或者在寫作過程中換來換去,就有可能使頭腦中萌發(fā)的“意”一閃即逝。

 

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理解一個話題,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使用、發(fā)揮一個材料。但是在這眾多的角度里,只能瞄準那個最能說明事物本質意義和最能體現(xiàn)材料的真正價值的角度,抓住它,悟出“意”,把它作為文章的主題而確立下來,清晰地去表述。

 

實際寫作中的“角度”是從哪里來的呢?報紙雜志上中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中考高考滿分作文,都清楚地表明,“角度”是從對事物的具體感受和獨特的認識中得來的,只要作者帶著真情實感用心去發(fā)掘,去探尋,其思想就可以借助聯(lián)想不斷升華,不斷碰到一些難得的“觸點”,使頭腦中儲備積累起來的經驗和情感融合,激起靈性,產生靈感,于是就出現(xiàn)了一個構思文章的最佳角度。

 

瞄準最佳的寫作角度,有三點必須注意:

 

第一,不貪大求全,不寫力不從心的主題。中學生應該從最單純的、自己最能夠理解、駕馭的日常生活小事寫起。最困難的、也是最能說明寫作本領的就在于能夠體會出日常生活小事的新的意義。從一定角度把小事寫出新意,是我們從復雜的事物中瞄準角度寫好作文的基礎。如果沒有平時的練習,就沒有考場上的得心應手。

 

第二,寫作時要保證角度準確穩(wěn)定。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主題單一、集中。學生作文出現(xiàn)“跑題離意”,是沒有把握住角度的表現(xiàn),是作文的大忌,必須克服。

 

第三,培養(yǎng)自己建立在對社會生活觀察體驗基礎上的敏銳的洞察力,即覺察事物細微差異的能力。一個具有敏銳洞察力的人,善于從平常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不平常的東西,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異,從差異中尋求共同點或因果關系。具備這樣的洞察力,才能瞄準寫作角度,獲取寫作意境。從生活到意境,從意境到作品,是一個細致、復雜的熔煉過程,一篇文章的基礎是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角度的選擇與確定,完全是受這個洞察力支配。如果沒有這樣的洞察力,要瞄準寫作角度是很困難的,“意”也就立不起來。

 

三思尺度

 

所謂尺度,這里是指寫作一篇具體文章時運用材料的 多寡,詳寫略敘的安排,藏鋒露底的處理等諸多方面的綜合考量!都t樓夢》里薛寶釵與姐妹們議論畫大觀園圖時說:“這園子卻是像畫兒一般,山石樹木,樓閣房屋,遠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這樣。”這是曹雪芹借薛寶釵之口,道出他對藝術品創(chuàng)作的精辟見解;一篇好文章又何嘗不是這樣!寫文章時,握在手中的筆就像一把尺子,“這樣多寡的材料”“這樣詳寫略敘的安排”“這樣藏鋒露底的處理”等都要講究適當,講究尺度。一個立意是通過一整篇文章來表現(xiàn)的。要恰當?shù)匕堰@個立意表現(xiàn)出來,只有在尺度適當?shù)妮d體中,它才是妥帖自然的。少一點,“意”立不起來;多一點“意”跑了。新穎的立意,深刻的主題,“恰恰的是這樣”地存在于這合乎比例的空間中,一旦破壞,它也就隨之消失。

 

不少同學寫文章運用材料的多寡、詳寫略敘的安排、藏鋒露底的處理等沒有把握好尺度,有很大的隨意性,結果所立的“意”要么遭到破壞,要么不見了蹤影。

 

例如,有位同學寫了一篇題為《敢問春風何不度》的作文,前半部分確實是“敢問”:學校和老師開大會開小會宣傳素質教育,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但是素質教育隨著大會小會的結束而結束,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也隨著大會小會的結束而繼續(xù)“傳統(tǒng)”,他們心里“考”字獨占鰲頭。這位同學往下繼續(xù)寫道:

 

和以往一樣,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yè)。老師們布置作業(yè),一個比一個多,一個比一個要求嚴;檢查作業(yè),一個比一個“認真”,一個比一個厲害。尤其是數(shù)學老師,布置的題目又多又難,同學們無法完成,他就按少做一題打手心五棍子處罰。

 

手心打腫了,淚水也出來了,但作業(yè)還是出不來。平時一看到數(shù)學老師,手心就隱隱作痛……

 

可以說這是一個不錯的立意,假如寫到這里停筆該多么發(fā)人深省、耐人尋味啊!透過“隱隱作痛”,讀者不由得回想起那些不堪重負的學生:離校逃學、跳樓自殺、無奈弒母……一樁樁痛心的事件,一個個沉痛的教訓,呼喚著仍然沉睡的鄉(xiāng)村教育。可是這位同學寫到這里,好像覺得對不起老師,又加了一段贊揚老師工作辛苦的話,“老師,我知道您這樣做是為了我好,我不記恨您”。一下子把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深刻意義給捅漏了。“隱隱作痛”僅僅被停留在手心的感覺上,而沒有把它當做思想的延續(xù),沒有抓住手心所能容納、所能表現(xiàn)的深刻的立意。于是,我找這位同學交談,并征得他同意,就這個實例,大家共同探究寫文章要把握好尺度的問題。結果大家一致認為:多了一段話,適得其反,由于沒有掌握好尺度而使本來不錯的立意受到了破壞。

 

怎樣把握好寫文章的尺度,我要求學生必須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

 

第一,處理好“這個立意”使用材料的多寡。合理地使用寫作材料,表意才能暢達。以著名作家魏巍寫的長篇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例探究:這篇文章主體部分,作者首先選擇一個典型事例(松骨峰戰(zhàn)斗),表現(xiàn)志愿軍戰(zhàn)士對敵人的無比仇恨和革命英雄主義,喚起讀者熱愛志愿軍戰(zhàn)士的感情;在感情熾烈之際,及時續(xù)上第二個事例(馬玉祥救朝鮮小孩),使熾烈的感情更加旺起來;這時又添上第三個材料(作者與吃雪戰(zhàn)士的一席話),把文章推向高潮。最后呼應主題(“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結束全文。作者把三個最典型的材料,安排在三個關鍵性階段,疏密有致,把“我們的戰(zhàn)士是最可愛的人”這個“意”立起來了。

 

第二,把握好文章藝術表現(xiàn)的“交切點”。藝術的魅力就在這“交切點”處。不到位,無魅力;過了頭,又失敗。為什么人們不認為坐電梯上大樓是技巧表演,而把登桿爬高作為藝術呢?因為后者處在成敗的“交切點”上。以課標教材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斑羚飛渡》為例分析:一群斑羚,被狩獵隊所追殺,逃到懸崖邊。當“斑羚們發(fā)現(xiàn)自己陷入了進退維谷的絕境”時,顯得那么驚慌、無助,它們“胡亂躥跳”,一只老斑羚竟想奮力“跳過六米寬的山澗”,結果“像顆流星似的筆直墜落了下去”。在這個場景中,斑羚對生的渴望被表現(xiàn)得分外真切動人,吸引著每個善良的人們去關注它們的命運。這時意境發(fā)展到藝術的“交切點”處,往后怎么處理文章的發(fā)展?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失去尺度,使一個非常好的立意無法體現(xiàn)。《斑羚飛渡》的作者是這樣處理的:斑羚群憑著嫻熟的跳躍技巧,以犧牲老斑羚的生命為代價,成功地完成了山澗上的飛渡,保存了種群。至此,作者要我們反恩人類的所作所為,擺正人類在自然界的位置的立意得到完滿的體現(xiàn)。

 

“高度、角度、尺度”是作文立意時必須同時考慮、密不可分的三個方面。這里所說“三思”只是撮其立意大要言之,文章立意要考慮的方面很多,有待大家共同探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uowen/xiezuo/16933.html

相關閱讀:寫作方法主要有哪些?
寫作心理—記憶
怎么提高寫作能力
話題的立意
大學生村官學習十八大精神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