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愛這服毒藥導致的后果有很多,貪心就是其中之一。溺愛的方式最直接的就是無原則滿足孩子的需求,以至于孩子越來越貪心。
如今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而孩子卻只有一個,所以幾乎所有家長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錢,無論是吃的喝的,穿的還是玩的,只要孩子張嘴,家長就會毫不猶豫地加以滿足。
對于這種做法,大多數(shù)家長不以為然:我們有這個經(jīng)濟條件啊,滿足孩子的要求也沒什么困難,為什么不能讓孩子高興呢?甚至沒有經(jīng)濟條件的也聲稱:“沒錢借錢也要給孩子買,別的孩子有的,咱的孩子不能沒有!
如果孩子過多關注吃、穿、玩,勢必減弱對學習的注意力,孩子的任務是學習各種知識與生活技能,并培養(yǎng)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過分地滿足孩子的需求,會讓孩子驕奢而不知道進取。
我們經(jīng)常聽到一些家長嘆息:孩子的脾氣太壞了,想吃麥當勞就得馬上去買,遲了點就哭鬧不休;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就不撒手,不給買就躺地上打滾;想到動物園去玩,剛說沒時間,馬上就大發(fā)脾氣……
對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你滿足了他,他會笑得像花兒一樣燦爛;你拒絕了他,他可能會哭得令你心疼。所以,雖說無奈嘆息,但大多數(shù)家長出于對孩子的愛,只要孩子一哭一鬧,很少有無動于衷的,要么趕緊哄勸,要么趕緊答應孩子的要求。
【案例】
一個年輕母親在博客上留言寫道:
我是一個6歲女孩的媽媽,一向認為饞嘴愿望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容易變得更加饞嘴。所以,對女兒的饞嘴需求總是有求必應,抽屜里永遠裝滿了各種吃食。而且我認為如果不能滿足孩子的欲望,作為家長那簡直就是犯了罪。
一旦饞嘴的欲望得到了滿足,女兒就搖頭晃腦地哼哼唧唧、手舞足蹈地淺吟低唱,她的這種表現(xiàn),也讓我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隨著孩子的日漸成長,她對零食的態(tài)度已經(jīng)變成了無所謂。抽屜里雜七雜八的零食總被遺忘,每次采購的數(shù)量也只好減少。
零食吃倒了胃口后,孩子開始向各種玩具進軍,對玩具的興趣越發(fā)濃厚,啥都喜歡,見啥都要,不管男孩玩的槍炮,還是女孩玩的小動物,似乎永遠也沒個夠,很多玩具都只玩一次就扔一邊不要了。我們家的條件雖然不錯,有足夠的條件滿足她,可是現(xiàn)在家里的玩具都可以開玩具店了,多得實在是沒地方放了,但這孩子還要買,上次我和她講不能再買了,只有這一次沒有滿足她的要求,她竟然滿地打滾、哭鬧,甚至說要殺了我們。
這孩子咋這樣啊,現(xiàn)在我們真不知該怎么辦了。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1.讓孩子懂得控制欲望
有句成語叫“欲壑難平”,說的是如果縱容欲望,欲望將是無止境的。孩子只要想得到什么東西,就立即得到滿足,長此下去,孩子就會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更沒有耐性去等待欲望實現(xiàn)的過程。
欲望是與生俱來的,每一個人都有生理的欲望、生存的欲望、享受的欲望、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欲望,但是任何欲望都不能無限制地膨脹,否則,就會跌到欲望的溝壑里難以自拔。孩子的物質需求不是不能滿足,但是要看具體情況而定。有些需求可以滿足,而有些需求則不能滿足。
為什么這么說呢?如果孩子提出的任何需求,我們都不打折扣地加以滿足,久而久之孩子會在心里形成一個定勢:我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想要的東西沒有得不到的,由此孩子就會表現(xiàn)得貪心無度,期待不勞而獲,缺乏奮斗意識、缺乏耐性、抗挫折能力差等。
案例中的這個孩子正是家長溺愛的結果,無度地滿足孩子需求,孩子越發(fā)貪心,最終導致孩子出現(xiàn)心理偏差。生活中,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每當帶著孩子走進玩具店或者商店的時候,孩子總是會沒完沒了地要求買各種玩具和食品等。這是許多父母感到頭痛的問題,我家也遇到過類似的事。
有一次我和妻子帶女兒依依去買鞋,事先跟依依說好了,涼鞋買100元以下的,旅游鞋買150元的是上限。來到商場后,望著琳瑯滿目的各式牌子的鞋,依依先是興奮了一陣,但看到標價后,臉色暗淡了下來,因為按我們給她規(guī)定的價錢,只能買她不太喜歡的樣式的鞋。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后我同妻子商量了一下,然后告訴女兒說我們不能給她買太高檔的鞋。
因為她還小,正處在長身體時期,如果買貴的鞋子,明年不能穿了就太可惜了。況且,爸爸媽媽買的鞋子也只不過兩三百元。經(jīng)過我們夫婦做工作,最后依依高高興興地挑了一雙80元的涼鞋和一雙154元的旅游鞋。
給孩子買東西,家長要事先定好,他要買的東西及價格上限(當然家長要了解所買物品的價格行情)。適當?shù)鼐芙^孩子很重要,即使你完全是可以滿足他的。必須讓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一些家長錯誤地以為,讓孩子愛吃的都吃夠,愛玩的都玩到,那么孩子就可以少受誘惑,減少犯錯誤的機會。其實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吃與玩的問題,而是要在這些問題上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品行與習慣。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要學會讓孩子控制欲望。
2.讓孩子學會等待
美國一個心理學家曾經(jīng)做過這樣的心理實驗:在一所學校里,一個班的8個學生被老師帶到了一間很大的空房間里。隨后,他一臉和藹地來到孩子們中間,給每個人發(fā)了一顆包裝十分精美的糖果,并告訴他們:這糖果屬于你,你可以隨時吃掉,但如果誰能堅持等我回來以后再吃,那就會得到兩顆同樣的糖果作為獎勵。說完,他和老師一起轉身離開了這里。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這顆糖果對孩子們的誘惑也越來越大,幾乎不可抗拒。有一個孩子剝掉了精美的糖紙,把糖放進嘴里并發(fā)出“嘖嘖”的聲音。受他的影響,有幾個孩子忍不住了,紛紛剝開了精美的糖紙。但仍有半數(shù)的孩子在千方百計地控制著自己,一直等到40分鐘后。當然,那些付出等待的孩子得到了應有的獎勵。
后來,心理學家跟蹤這些孩子整整20年。他發(fā)現(xiàn),能夠克制欲望的學生,學習成績要比那些熬不住的學生好很多;參加工作后,他們從來不在困難面前低頭,總是能走出困境獲得成功。
人沒有耐性不僅事業(yè)上難以成功,就是平時處理日常生活也會出現(xiàn)許多問題。由此可見,具備忍耐力,能夠克制自己的欲望,可以幫助人們追求更大的目標,獲得更大的成功。
習慣了在期待中獲得滿足的孩子,才能學會主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為自己的要求被拒絕或暫時被拒絕而“大動干戈”,將來也能抵擋得住眼前小利的誘惑,權衡怎樣做能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好處,并能有意識地調節(jié)和支配自己。人們往往不珍惜輕易得來的東西。孩子的隨意性很大,有時候迫不及待地要來的東西,真正屬于自己的時候,卻很快就扔在一邊,根本不珍惜。要讓孩子在期待中實現(xiàn)愿望,體驗這既煎熬又幸福的過程。
女兒依依提出的好多物質需求,盡管當時可以滿足她,但考慮到不急需,我常常拖延一段時間再滿足她。當然,要跟她講清楚為什么現(xiàn)在不能滿足她。比如她4歲多的時候要溜冰鞋,我會說:“等你再長大一些,爸爸再給你買好吧?”
不過,雖說是延遲滿足,但只要是答應孩子的事情,我一定會在承諾的時間里做到,絕不讓孩子繼續(xù)等待。如果不這樣,孩子就對父母失去了必要的信任。
3.對孩子的無理要求不妥協(xié)
人做什么事都要講究一個原則,孩子從小就應該教育他做事講原則,不可無原則行事。孩子想達到無理要求的最常用武器就是哭鬧,家長在公共場合,或是有外人在場的情況下,礙于面子想讓事情盡早結束,往往做出讓步,孩子也會抓規(guī)律,越是有人在場,越是事多,一次次地迫使家長妥協(xié)。若家長能夠堅持原則,孩子也會放棄無理的想法。
記得依依4歲的時候,有一次我?guī)龔拈L春坐火車去吉林市。臨走前,她媽媽為她收拾了一個小包,里面裝了礦泉水、餅干之類的東西。上車不久,列車售貨員推著裝滿各種商品的售貨車從我們身邊經(jīng)過,依依小聲說:“爸爸,我要飲料!蔽夜室庋b作沒聽見。依依于是提高了嗓門:“爸爸,我想喝飲料。”這時候我把視線投向依依,搖搖頭。
這時售貨員把飲料遞到依依手里慫恿著給孩子買,孩子禁不住誘惑,于是哀求著繼續(xù)提著自己的要求。我再一次拒絕她的要求,同時建議售貨員將車推走。依依的眼淚隨即就下來了,我依舊沒有動搖,孩子開始哭出了聲,售貨員冷冷地看了我一眼推著車走了。
依依哭了一會,見沒有希望,便不再鬧了,但也不理睬我,一個人嘟著嘴巴坐在那里生悶氣。這時候,我正色問依依:“寶寶,為什么要喝飲料?”孩子不做聲。
“是渴了嗎?”孩子點點頭。我從她媽媽準備的包里掏出了礦泉水,“渴了,咱們可以喝水啊。”依依又沒有了表情。
“是因為餓嗎?”孩子趕緊又點點頭,我則掏出小食品:“這不,吃的我們也有啊!币酪腊杨^扭到一邊!凹热怀缘暮鹊奈覀兌加校蜎]有必要買飲料啊,你說是不是?這不是花多少錢的問題,不該花的錢,我們一分錢也不花,你說對嗎?”依依臉上還有淚痕,但她終于點頭說“嗯”,表示贊同我的看法。
我接著又和孩子聊了一會,談為什么不給她買這瓶飲料的原因,孩子最終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并向我道了歉。
隨后,我給孩子講了一個貪心的故事:
一天,一個富翁在院子里看著他八歲的兒子捕雀。
捕雀的工具很簡單,是一張不大的網(wǎng)子,邊沿是用鐵絲圈成的,整個網(wǎng)子呈圓形,一端用縮木棍支起。木棍上系著一根長長的繩子,孩子在立起的圓網(wǎng)下撒完米粒后,就牽著繩子躲在屋內。
不一會兒,飛來幾只麻雀,孩子數(shù)了數(shù),竟有十三只!它們大概是餓久了,很快就有八只麻雀走到了網(wǎng)子底下。富翁示意孩子可以拉繩子了,但孩子沒有,他悄悄告訴富翁,他要等那五只進去再拉,再等等吧。
等了一會兒,那五只非但沒進去,反而走出來四只。富翁再次示意孩子快拉,但孩子卻說,別忙,再有一只走進去就拉繩子。
可是接著又有三只麻雀走了出來。富翁對孩子說,如果現(xiàn)在拉繩子還能套住一只,但孩子好像對失去的好運不甘心,他說,總該有些要回去吧,再等等吧。
終于,連最后一只麻雀也吃飽走出去了。孩子很傷心。
女兒聽完故事說:“如果那個孩子不想要更多的鳥就好了!笔前,欲望無窮無盡,而機會卻稍縱即逝。很多時候,貪心不但不能滿足我們的欲望,反而會讓我們失去原本擁有的東西。
人有一定的占有欲是正常的,但當這種欲望過于強烈時就成了貪心。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見好就收這個道理,否則,不但什么也得不到,就連已經(jīng)擁有的東西也會失去。家長理性愛子,適度滿足孩子就是這個道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60218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