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家教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愛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導讀:家庭教育是讓孩子學鋼琴、解奧數(shù),還是鼓勵孩子參加選秀?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研究員看來,家庭教育的本質(zhì)是教會孩子如何去愛。

  一個孩子的悲劇,其實也是其家庭教育的悲劇

  近來,藥家鑫殺人、留日學生刺母等極端惡性事件屢現(xiàn)報端。青少年的教育問題,再度引發(fā)了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

  確實,這些惡性事件令人憂心忡忡。而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個問題家庭。一個孩子的悲劇,其實也是其家庭教育的悲劇。

  有人說,家庭教育已成為中國社會的劇痛。這就引發(fā)我們思考,究竟什么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什么特點?

  在我看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公共教育,家庭教育是私人教育。學校教育由國家培養(yǎng)的教師執(zhí)行,有統(tǒng)一的教材,體現(xiàn)國家的意志與方針;而家庭教育是由父母主導的個性化教育,是千差萬別的。當然,國家對家庭教育也有指導,但都是比較宏觀的、軟性的倡導,比如2010年全國婦聯(lián)聯(lián)合教育部、中央文明辦、民政部、衛(wèi)生部等多個部門頒發(fā)了《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不過很多父母可能未必知道。

  家庭教育包含哪些內(nèi)容?

  學校教育側(cè)重知識教育;而家庭教育是情感教育,包括道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格教育,濃縮成一個字,就是“愛”。

  家庭教育就是“愛的教育”?

  對,就是那么簡單。一個家庭本就由愛而生,孩子本來就是父母愛的結(jié)晶。人類社會要生存下去,就需要愛的傳承。愛是教育的最大秘密。

  如何理解這個“愛”?


  有兩個層次:首先,父母要給孩子真正的愛,讓孩子感受到愛。一個人最難忘的記憶往往不是父母教給的道理,而是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這是一種親密的生活體驗,也是一種最容易為孩子理解的感情。你看 嬰兒 吃奶時臉上的那種滿足、露出的那種微笑,此刻在他(她)眼里無論怎樣的母親都是最美的。其次,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愛,由愛自己、愛他人,推及到愛社會,不能把自愛變成自私。

  但愛是容易失控的。

  所以家庭教育是有風險的。每一種動物都會疼愛自己的后代,人類也不例外。然而,父母對孩子的愛若停留在動物對后代的疼愛,那就極易失去節(jié)制,陷入愛的誤區(qū)。

  愛的最大誤區(qū),就在于沒有給孩子真正的愛

  現(xiàn)在很多父母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卻不知道如何去愛。

  愛的最大誤區(qū),就在于沒有給孩子真正的愛。

  盧梭有一個觀點,要讓孩子像孩子一樣生活。我贊同這個觀點。假如你讓孩子過得像個君王,那就不正常了。人在 成長 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需要。比如到了一定的年齡,孩子常常會說“這個我來”,這就說明他(她)有獨立的需要。如果你不能滿足孩子的這種需求,還是一味地溺愛孩子,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成長和發(fā)展的權(quán)利。這樣的愛,只能愛出一個廢物,因為孩子喪失了獨立的能力。

  對孩子的愛要有節(jié)制。

  對。我一直認為,一個家庭不論多么富有,都不該對孩子過度滿足。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節(jié)制能力,要敢于向孩子的無理要求說“不”。

  這一點在兒童2-4歲階段尤為重要。因為這是兒童語言能力發(fā)展最快的時期,他(她)開始在頭腦中建立規(guī)則意識了。這個階段的孩子如果有一些不好的舉動,比如打人、罵人、睡覺前非得要吃糖等,任憑孩子怎么哭鬧,做父母的都要果斷拒絕。慢慢地,孩子就會知道,原來這么做是不可以的。

  很多父母以為,愛孩子就是要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


  他們認為,只要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是幸福的。其實不然。一個被過度滿足的孩子,不一定是快樂的孩子,因為快樂來得太容易了,他(她)覺得理所應(yīng)當。

  心理學上有一個術(shù)語叫“延遲滿足”,就是說訓練孩子為了更重要的目標,可以暫時放棄眼前的誘惑。澳大利亞有一位心理學博士在北京的一次心理學大會上講了他所做的一個“糖果實驗”,我聽后深受震撼。他從澳大利亞和中國抽取了一些4、5歲的孩子,每個孩子面前都放兩份糖果,一份多,一份少。然后給孩子們兩個選擇:可以馬上吃掉少份的糖果,也可以等待15分鐘后再吃多的那份糖果。小孩嘛,誰都想吃多的,但條件是你必須等待。結(jié)果,70%的中國孩子等不到15分鐘就提前吃起了糖果;而66%以上的澳大利亞孩子都能等到15分鐘以后,從而吃到了更多的糖果。

  這種差異說明了什么?

  這很值得我們中國父母注意,它或許能反映當今中國孩子特別是備受溺愛的獨生子女的潛在危機。根據(jù)國外的相關(guān)研究,那些能夠經(jīng)得起誘惑的孩子,往往比無法自制的孩子更有忍耐力、更加獨立、更有作為。一個被溺愛的孩子,是難以抵御誘惑、克制欲望的,而現(xiàn)實生活是充滿誘惑與欲望的。

  小時候不能抗拒糖果的誘惑,長大了就可能無法抵御其他誘惑。

  對。這樣的小孩踏入社會后可能會不知所措。

  知識教育的提前介入,可能造成知識的偏癱

  但是,現(xiàn)在的父母似乎更關(guān)心對孩子應(yīng)試能力、才藝技能的訓練。

  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80%以上的中小學生父母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擺在第一位,而把道德放在比較靠后的位置。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是“只要學習好,別的都不用管”,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只會變成沒有情感的分數(shù)機器。

  比如藥家鑫就是一個極端的個例。


  確實,他的家庭教育從表面看挺成功,孩子考上了大學,也比較有禮貌。但卻缺失了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而這是一個人最關(guān)鍵的素質(zhì)。這種缺陷平?床怀鰜,在關(guān)鍵時刻就會暴露無遺。開車撞了人,具有正常人格的孩子最本能、也最明智的反應(yīng)就是馬上把被撞者送去醫(yī)院搶救,但藥家鑫首先想到的卻是“農(nóng)村人難纏”。他不知道尊重、 愛護 別人,甚至認為可以為了保全自己去傷害別人。所以我說,這是個“丟了魂的孩子”。

  或許父母也有苦衷:如今社會的競爭現(xiàn)實而殘酷,孩子不得不面對 入園 難、入校難、就業(yè)難等現(xiàn)實困擾。作為父母,總希望孩子多學一點,多會一點,比別人強一點。

  在如今這樣的激烈競爭下,我也很能理解父母的期望和無奈。但是,提升競爭力不能違背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真心愛孩子的父母,又怎能不關(guān)心孩子的心理、人格發(fā)展是否完善呢?

  現(xiàn)在,小學教育中學化, 幼兒 教育小學化,已經(jīng)把早期教育變成了“早期摧殘”。我碰到過很多父母跟我說,自己家的孩子智力超常,是“神童”。即使孩子智力并不超常,他們也按照超常的方式送孩子去訓練,深信“神童是可以培養(yǎng)的”。

  真的可以后天培養(yǎng)嗎?

  有研究表明,天才兒童的比例一般是1%-3%,這就是說,神童是后天無法培訓出來的。孩子在學前階段,其認知水平?jīng)Q定了最好的學習方式是 游戲 和運動。過早讓孩子去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完全沒有必要。一方面孩子學得特別吃力;另一方面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等到一定的年齡,這些東西孩子很容易就能夠?qū)W會。如果違反了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我們的調(diào)查就發(fā)現(xiàn),在厭學的孩子當中,學前兒童占30%以上。所以,知識教育的提前介入,可能造成知識的偏癱。

  急功近利的父母,往往成為童年恐慌的制造者。

  這源自一種錯誤的邏輯。這種邏輯認為,孩子的童年快樂了,成年后的生活一定不會幸福;因此,為了今后的幸福,只好讓小孩子童年受點苦。

  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


  很多父母都認同這樣的邏輯。事實上,這句俗語需要正確解讀。人生的一切都是從童年開始的,童年的快樂是一生快樂的源頭。一個幸福的人,童年一定是充滿愛的。而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開端,那些問題成人大多可以追根溯源,找到童年時受到的身心扭曲。大量事實表明,學業(yè)的成功不能決定人生的幸福;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才是一個人幸福的決定因素。

  當前,甚至還有一些父母樂此不疲地讓孩子參加各種選秀,希望孩子能早日成名。您怎么看待這種現(xiàn)象?

  “失控姐”、“小周立波”、“五道杠”、“忐忑童”……這樣的孩子值得推崇嗎?為了獲得觀眾的歡呼和掌聲,孩子們拋媚眼、裝性感、張口就是成人化的語言,離孩子應(yīng)有的童真越來越遠。我認為這些孩子的父母難逃其咎,他們在聚光燈的誘惑下被“出名要趁早”的心態(tài)裹挾,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實際上擾亂了孩子自然的成長環(huán)境,打破了孩子童年的平靜。而有些媒體也熱衷于搞這種選秀活動,頻頻把孩子當猴耍,喪失了媒體應(yīng)有的良知。

  愛的教育不能簡單化、形式化

  在剛剛過去的母親節(jié)里,一些學校組織孩子們給父母下跪、洗腳,引發(fā)了不同的聲音。您對此怎么看?

  我能夠理解活動組織者的良好愿望,但我認為這樣的做法并不妥當。

  孝敬父母是應(yīng)該的,但“跪文化”實際上是一種奴性文化,代表一種有傷人格的不平等關(guān)系。我曾經(jīng)呼吁社會將“家長”的稱謂改為“父母”。 “家長”的含義是什么?一家之長,是家庭的統(tǒng)治者,是孩子命運的掌管者。這樣一個充滿封建專制意味的稱謂,與愛心無緣,與現(xiàn)代教育相悖,我們怎能容忍它泛濫于民主的生活?讓孩子給父母下跪,意味著父母擁有至高無上的絕對權(quán)威,而孩子必須對父母俯首帖耳,這樣的導向是有問題的。

  正確的導向應(yīng)該是什么?

  我們應(yīng)當提倡孩子“孝敬”父母,而不是一味地“孝順”父母。對父母、長輩,孩子理應(yīng)尊重、敬重,但不該完全順從,不是父母說什么都對。父母有時候也會犯錯。孩子既要尊重父母,但也可以表達不同的聲音,與父母有分歧時可以保留意見,這是現(xiàn)代人的權(quán)利。給父母下跪,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見到權(quán)威就要屈服的錯覺,從而扭曲孩子的人格。


  組織孩子給母親洗腳,這種做法又有哪些不妥?

  孩子當然可以給父母洗腳,可是洗腳就是孝敬父母嗎?什么是“孝”?子夏問孝于孔子,孔子就說了兩個字:“色難!笨鬃拥睦斫馐,對父母保持一種愉悅的臉色和態(tài)度是最難的。不要以為給父母吃飽飯就是孝了。假如把一碗飯“啪”地放在父母面前,就像喂動物似的,這是孝嗎?

  想讓孩子孝敬父母,應(yīng)該引導他們學會關(guān)心父母的需求,觀察父母需要什么幫助。父母累了,可以給父母洗腳;碰到別的情況,則要以別的方式讓父母感到愉快。

  學校教育引導孩子愛父母、孝敬父母,出發(fā)點是值得肯定的,在方式方法上應(yīng)該注意什么?

  不能過于簡單化、形式化!皭邸贝_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孩子不能理解太大太抽象的事情,教孩子學會愛,就讓他(她)一切從愛母親、愛父親出發(fā),懂得觀察他人的需求,關(guān)心他人、愛他人。

  隔代教育 成功率不超過30%,它會帶來很多問題

  可否談?wù),作為父親,您對您的女兒是怎樣要求的?

  我對她的要求是8個字:做人要嚴,學習要寬。

  在學習上,我對她要求是比較寬松的。有一次,我正在外地出差,晚上接到了女兒的電話,她沮喪地和我說:“老爸,這次考試我可能有一門功課不及格,你可要有點兒心理準備! ”我當時的回答是:“就是兩門功課不及格也沒有關(guān)系,我看你這段時間很努力了嘛!考不好一定另有原因?纪炅,咱找位高水平的老師幫忙分析分析,不就行了?”我說得很輕松,女兒也就不那么焦慮了。其實,我何嘗不希望女兒能考好?可是如果這時我一味責備,除了給她增加緊張與不安,還能有什么效果?再說,女兒已經(jīng)盡力而為了,我更沒有理由怪罪她了;氐奖本┮院,我?guī)畠喝グ菰L了幾位老師,他們仔細分析了試卷上的錯誤,幫助女兒加深理解。這以后,女兒的成績有了明顯提升。

  這樣的老爸可不多見。

  我確實不太看重孩子的成績、名次什么的。女兒在考上復旦大學以前,從沒上過重點學校。


  那您更看重什么?

  我只看重她快樂成長,并且有她自己的興趣。

  讀高二那年,學業(yè)該有多緊張啊,她竟然還在做一個“中日中小學生勤苦狀況對比調(diào)查”。我十多年以前寫過一篇報告文學叫《夏令營中的較量》,我的女兒不完全同意我當時文中的觀點。她覺得中國學生也有不少地方比日本孩子強,她感到不太服氣。我說,不服氣沒問題啊,不過你得拿數(shù)據(jù)說話。結(jié)果,她就利用去日本交流的機會,自己做了這么一項調(diào)查。中日文問卷、訪談提綱什么的,全都自己設(shè)計。她和日本家庭一塊兒吃飯,剛吃完飯,她就把事先準備好的提綱掏出來開始訪談了,我覺得很有意思。

  她得出的結(jié)論是什么?

  她的結(jié)論是中國孩子在學習上比日本孩子更刻苦。比如遇到學業(yè)上的難題,多數(shù)中國孩子傾向于自己思考,而日本孩子則傾向于求助別人。但她也承認,在運動和家務(wù)勞動方面,日本孩子比中國孩子更勝一籌。我覺得這兩個結(jié)論是比較客觀的。

  即使在高考前夕,您也沒有阻止女兒“不務(wù)正業(yè)”?

  她花了大概有一年時間做這個研究,完全是她個人興趣使然。我覺得挺好,非但沒阻止,還很支持她。結(jié)果她在高考前最緊張的階段把這個研究報告寫出來了,確實很不容易。

  對您女兒的教育,您是否也有遺憾?

  肯定是有的。比如說,我至今很后悔女兒半歲大的時候,我因為工作太忙把她送回了老家,讓孩子的爺爺奶奶帶。

  如今城市里“獨二代”由祖輩隔代撫養(yǎng)的情況很常見。


  隔代教育成功率不超過30%,它會帶來很多問題。比如,由祖輩隔代撫養(yǎng)或者沒有穩(wěn)定監(jiān)護人的孩子,很難建立安全感和幸福感,長大以后容易在人際關(guān)系上出現(xiàn)問題。另外,我們2010年5月所做的一項調(diào)查顯示,越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的孩子,肥胖率也就越高。我認為12歲之前的孩子不宜長期離開父母,小孩子由父母帶最好。
盡管不是所有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都溺愛孩子,但是,血緣關(guān)系是最直接的親情聯(lián)系。初生的嬰兒,聞著味道就知道爸爸媽媽來了。 親子 之間的這種感情是誰都無法取代的。我也一直很遺憾當年讓女兒入了 幼兒園 全托。

  那您能否給“獨一代”父母們支支招?

  北京有三個獨生子女家庭主動聯(lián)合起來,父母們利用雙休日,輪流帶孩子走進博物館,走進農(nóng)村,走進大自然,變獨養(yǎng)為群養(yǎng),變小家為大家。他們讓我給這個大家起一個名字。我說,一個孩子是一顆星,一顆雖然明亮卻寂寞的星,當星星們聚到了一起,便匯成了一條星星河,不妨叫“星星河家園”吧!

  由封閉到開放,變小家為大家,不失為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新思路。

  是啊,這種模式給了孩子們莫大的驚喜和滿足,也解放了家長自己。教育由苦惱變?yōu)榱丝鞓,這不是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造嗎?

  看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父母還是很有創(chuàng)造力的。

  對,我一直堅信,教育的智慧存于民間。我們有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充滿了創(chuàng)造性,他們的很多做法具有極強的可借鑒性。所以,盡管我們的家庭教育目前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對家庭教育依然充滿希望,充滿信心。因為,愛是最強勁的教育資源,而我永遠相信父母對孩子的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57613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