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寶寶應(yīng)該怎樣掌握火候呢?應(yīng)從小到大,每個孩子都需要修正一個又一個缺點和毛病,遭遇孩子成長所帶來的煩惱,你是潤物細無聲地暗示他的不足、給予必要的指導,苦口婆心地講道理、鍥而不舍地修正孩子身上的毛病,還是火冒三丈、挑剔指責,將所有的憤怒都發(fā)泄到孩子身上?來看一看,批評分寸的掌握,最應(yīng)回避的傷害有哪些?
傷痕一:不該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傷孩子自尊
5歲的宣宣彈琴時表現(xiàn)出極大的隨意性,老師講過的正確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腦子里沒有留下絲毫的印跡,仿佛從來就沒有學過似的。媽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親自示范,可宣宣擺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態(tài)度,在琴凳上扭來扭去,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沒過兩分鐘又嚷嚷著累了要歇會兒。
錯誤批評:
內(nèi)心的怒氣終于沖破了忍耐的底線,媽媽一巴掌揮了過去,宣宣的手背頓時就紅了—說服教育升級為武力懲罰。
留下的傷痕:
從根本上說,武力懲罰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使雙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繼續(xù)下去的學習中途擱淺;在父母的拳頭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敗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對所有的批評刀槍不入,那可真是兩敗俱傷。它的另一個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你和他周圍的人—對暴力行為的模仿是輕而易舉的。由于父母的壞榜樣,孩子在獨立面對自己和小朋友的沖突時,頭腦中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先下手為強”。
教育有方:
將批評升級為“戰(zhàn)爭”,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兒還沒有形成自我評價體系,他們是通過成人尤其是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來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內(nèi)心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這能給孩子自信,也能使他們愉快地接受批評。批評的藝術(shù)在于正強化,而非負強化。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或全盤否定,不如將孩子的點滴成績和好的苗頭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掛在嘴邊,強化其好的一面,給予必要的指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潛力,提升自信。所以,媽媽此時不如使用“表揚式的批評”方法,去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長處,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這一遍強弱感覺掌握得不錯”,接著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樣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點,速度如果再放慢一點會更好。來,我們來試一試,我想宣宣一定沒問題!”孩子需要在比較和實實在在的夸獎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點成績,她會有信心糾正自己的九個錯誤;相反,父母對孩子的一個錯誤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會毫無心情保持自己的九個優(yōu)點。
傷痕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緒難以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畫筆、畫紙攤滿了桌子,床上也堆著他的各種小玩意兒,自己最喜歡的書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時候不知道去哪了。 多次的提醒仍然沒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觀。
溫馨提示:屋內(nèi)的一片狼藉點燃了媽媽心中的怒火:“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從哪兒拿來的東西玩完了還放回哪兒去。你就是不長記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們?nèi)拥簦?rdquo;說著假裝把孩子最心愛的玩具扔了,接著是一陣急風暴雨般的叫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50960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