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家長把握時機正確學好嬰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家庭教育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教導者要齊心協(xié)力

  從實際的手語教學過程來看,多半是媽媽學習得特別積極。其實,最好是所有照顧孩子的家中成員都參與,比如爸爸、爺爺、奶奶、保姆等,這樣孩子就有更多機會學習手語,而且一旦孩子出現正確的手語反饋時,也就是已經能了解手語含義并正確表達手勢時,不會因為身邊的大人不懂而影響交流效果。

  教授時要眼光接觸

  無論是多么簡單的手勢,我們都必須確定孩子能夠看到才行。因為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都比較短,父母常常感覺孩子對手語沒有什么反應,這里面除了孩子尚未吸收、理解的原因之外,最大的可能就是孩子根本沒看到父母的手語。因此,父母比畫手語時必須和孩子有直接的眼光接觸,以確定孩子正在接收訊息。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可用聲音或其他有趣物品來吸引他的目光。否則的話,即使父母耗費再多時間,孩子學習手語的效率也不會高。

  多制造表現機會

  一旦開始學習嬰兒手語,父母最期待的就是孩子能夠盡快用手語來表達?墒,最初2個月也許是最難熬的時期,因為孩子正值吸收階段,基本沒有任何反饋,所以家長一定要有耐心。當然,如果確實想盡快看見成果的話,父母也可以適當制造一些表現機會,比如孩子餓了,無需直接滿足幼兒,可引導孩子利用手語來把進食的需求表達出來。

  注意搭配言語和實體

  在教授手語時,父母必須伴隨手勢說出動作的稱呼或拿出相應的實體物品來。千萬不要以為手勢才是嬰兒手語的惟一重點,其實“口語”更是主角。通過口語的反復強化,可幫助孩子了解手勢含義,也有助于日后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而實體物品不但能夠幫助孩子了解手語,也是加深印象的絕佳方式。

Q1:寶寶學起來會不會很難?

  一談到手語,我們記憶中仿佛都是眼花繚亂的手勢,父母難免懷疑學習起來會很難,不過事實并非如此。因為嬰兒手語大多只用1個手勢表達1個概念,如將食指放在唇前表示“安靜”,并不會連貫使用手勢,也無需沿用手語語法,況且手勢多半具有“象形”特色,不但容易學,理解起來的難度也很小。

  其實,嬰兒手語并非新發(fā)明。在剛開始學說話時,嬰兒本來就會模仿大人的手勢、動作來表達意思,例如點頭表示“開心”。因此,善用手語只是進一步引導孩子發(fā)揮原有的潛能。

  教孩子學嬰兒手語就像講話一樣簡單,初期只要先學幾個和生理需求有關的單字,在和孩子說話的同時,將重點單字比畫出來讓孩子看到,只要時機成熟并重復幾次之之后,孩子就能理解這些重點單字。

  Q2:什么時候是學習的最佳時機?

  嬰兒手語適用于任何一個正在學習說話的孩子,但主要學習對象多集中在3歲以下幼兒。6~8個月期間是開始學習嬰兒手語的最佳時機,此時父母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處理育兒事務,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教導孩子,而孩子也已經漸漸能夠坐穩(wěn),學習手語更加方便。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生理發(fā)展已逐漸成熟(包含手眼協(xié)調、理解、記憶能力),可以應付學習手勢的需求。

  除了根據年齡來判斷之外,也可用以下3點表現做為觀察指標。當孩子出現其中任何一種表現時,就表示孩子已經適合學習手語:

  1. 幼兒常會東指西指,并向大人投以詢問的眼光。

  2. 已經懂得揮手表示“再見”。

  3. 當東西掉落時,會低下頭尋找東西。

  Q3:用慣手勢后,孩子是否變得不愛用口語表達?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凡是用慣手勢的孩子,加強口語學習的動機反而更強。究其原因,就在于孩子通過手語提早體驗到溝通的好處,所以他更加愿意嘗試其他的有效溝通方式,也就是使用更正式的溝通方式——口語。

  寶寶的生理發(fā)育是有階段性的,當孩子六七個月大時,口腔發(fā)育尚未完全,但是已經開始用手爬行,此時用手來做一些簡單又有意義的手勢,遠比要求他們“說”出來要簡單得多、有效得多。自然而然,當孩子能夠運用口語表達需求之后,并不會繼續(xù)過多地使用手語,正如同會走的孩子一樣,再要求他去爬也是不太容易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104562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