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學習語文,對學習其他學科,獲取新的知識,以及將來從事工作和繼續(xù)學習都有深遠的影響。
語文,是思想的載體,是語文形式與思想內容的統(tǒng)一體。因此,學習語文,又與思維能力,思想認識,甚至道德情操有著密切的關系。
對“語文”兩字,葉圣陶先生說得好:“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就是說,學習語文既要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又要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一、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要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閱讀是基礎。閱讀不僅能培養(yǎng)語感,豐富語言材料,熟悉語言結構,同時還能為閱讀的內容熏陶感染,提高認識水平,培養(yǎng)高尚情操。因此,閱讀能力的提高,必然會帶動聽、說、寫的能力的提高。
? 一 朗讀與默讀
“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呂叔湘先生語 。所謂語感,就是對于語文的敏銳的感覺。因為語言,尤其是漢語,它是約定俗成的音形結合體。“讀”是語感訓練的起點。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告誡他的學生:“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或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這里的熟讀,指的是朗讀;精思,指的是默讀。
朗 讀
朗讀訓練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基礎越扎實,進步越快。一般來說,可以分成這樣四步進行訓練。
?。薄 正確、清楚
要讀準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換字,不讀破句。吐字清楚,音量恰當,速度適宜。這是朗讀的第一步要求。
?。病 自然、大方
在“正確、清楚”的基礎上,要做到態(tài)度自然大方。朗讀時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停頓要合理,語氣要順暢。
?。场 傳情、達意
有了“正確清楚”、“自然大方”的基礎,接著就要求朗讀能“傳情、達意”,這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根據(jù)文章的內容,作者所表達的感情,用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和語調朗讀出來。一般來說,表示肯定或祈使的句子用降調來朗讀;表示疑問、反詰的句子用高升調來朗讀;表示陳述、說明等句子用平直調來朗讀。重點突出的詞語要重讀。此外,還應根據(jù)不同的標點,讀出不同的節(jié)奏和語氣。
?。础 熟讀、背誦
對一些精彩的文學名著,詩詞散文,文言短文,乃至名言佳句,要熟讀、背誦。通過熟讀、背誦,積累語言材料,提高語感的能力。一個中學生如果能背誦上百首詩歌,幾十篇散文的話?包括古詩文 ,那么他的語文修養(yǎng)一定較高。所謂“讀書千篇,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默 讀
默讀,是不受時間、地點、周圍環(huán)境等客觀條件所限制的,最基本的、最常用的閱讀方法。下面介紹的,既是默讀的方法,也是默讀時必須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
?。薄 借助注釋
注釋,是文章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作者?或編者 認為必須告訴讀者,并有助于讀者理解的重要內容。有些注釋,常用來解釋題意,交代寫作背景,介紹文章的作者等;有些注釋介紹一些未用的名詞,疑難的詞句等。因此,養(yǎng)成借助注釋閱讀的習慣,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內容,提高閱讀的質量。
?。病 借助詞?字 典
字典和詞典,是讀書治學的基本工具,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養(yǎng)成查閱字典、詞典的習慣,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解除閱讀中的困難,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們積累知識,擴大知識面。
首先,要了解各類字典、詞典的特點。有的是普通型的?如《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 ,有的是專門型的?如《成語詞典》、《方言詞典》 。其次,要掌握幾種基本的方法。例如:部首查字法,筆畫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四角號碼查字法等。所查的字,詞,必須放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選擇它的義項。
? 3 圈劃批注
圈、劃、批、注,是讀書過程中四種輔助的手段。把閱讀過程中自己的思維過程、心得、體會,點點滴滴地寫在書本上。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
圈、劃,指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認為精彩的詞句,重要的句子,或者有疑問的句子劃出來;批、注,可以在圈劃的詞句的邊上寫上自己的感受、評價等等,也可以在整段或整篇文章的后面寫批語。養(yǎng)成圈劃批注的習慣,不僅可以加深對所閱讀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的參與,注入閱讀者的思想感情。
?。础 摘錄與制作卡片
善讀書者不僅眼到、口到,還要心到、手到。而“手到”,不僅在閱讀過程中圈劃批注,而且應隨時從書中擷取有用的內容,或記下閱讀中的感受和心得。所謂“眼過千篇,不如手抄一遍”,給自己提供記憶的倉庫。
對中學生來說,摘錄,可以是名言佳句,也可以是精彩的段落;制作卡片,可以按用途來分,一般有“目錄卡或書名篇名索引卡”,“內容摘要卡”,“資料摘錄卡”,“讀書隨感卡”等。關鍵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還要分門別類地存放,這樣便于查找。
? 二 精讀與速讀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各種書報雜志越來越多;中學生的求知欲十分旺盛,需要閱讀的內容也越來越廣泛,因此,在讀書的方法上必須有選擇的區(qū)別對待。有的課文,有的書本需要精讀,得以深刻理解,掌握精髓;有的課文或書本,則略讀,知其概要,擴大閱讀面。
精 讀
“好書不厭百回讀”,對優(yōu)秀的文章,經(jīng)典的著作,應該咬文嚼字,仔細推敲。例如,對用詞的準確、詞語的感情色彩;對于文章中的句子,不僅要理解它表面的意思,還要理解它的深沉含義,乃至弦外之音;對于段落,不僅能概括段意,還要能領會段與段之間的關系等等。下面介紹三種精讀的方法。
。保 質疑閱讀
“疑者是以研其微”?朱熹語 。可見,提出疑問,是深入理解的開始和手段。
質疑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梢詮脑~語的運用、句子的含義、段落的安排方面提出,也可以從中心意思的表達、寫作方法的選用等方面提出。
例如:魯迅先生的《孔乙己》中有許多問題是值得質疑的。
? A 孔乙己的真名叫什么?為什么他的綽號叫孔乙己?作者這樣起名有什么用意?
?。隆 小說中說,孔乙己的“品行卻比別人好”,他的品行究竟好不好?孔乙己說:“竊書者不能算偷”,此話是否有道理?他為什么這樣說?
?。谩 文章最后說“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與“的確”是否矛盾?為什么?
?。摹 《孔乙己》的故事令人可笑,它是喜劇還是悲劇?為什么這樣質疑、思考、分析,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也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
。玻 比較閱讀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烏申斯基語 。比較是發(fā)展思維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人們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讀書方法。比較閱讀,必須注意分辨出可以比較的條件。例如內容相似、相關、相反,或寫法上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或表達手段上相仿或者異曲同工等。在比較閱讀時,應確定比較的目的,或者是鑒賞語言的藝術表現(xiàn)力,或者是學習文章的寫法,或者是研討同一題材的不同主題,或者評價同類作品的不同風格,優(yōu)劣等。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總結,提高理解能力和鑒賞水平。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與舒乙的《父子情》,那是題材相似,主題不同的比較;《范進中舉》與《孔乙己》,那是題材不同而主題相似的比較;楊朔的《荔枝蜜》與秦牧的《土地》,那是不同作家不同風格的比較。就是在同一篇文章中對不同的句子也可以作比較。
例如,茅盾先生《白楊禮贊》中有這樣幾句話:
?。薄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首句
?。病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第四段
?。场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第六段
?。础 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結束語
這四句相似的贊美句,在文章中反復出現(xiàn),由于各句子之間都有細微的區(qū)別,而順序位置也不一樣,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樣。
。常 專題閱讀
在一段時間內,集中某一個專題進行閱讀,可以比較深入地領會這一專題特點,起到強化的作用。
所謂專題,根據(jù)需要,可以有以文學體裁為專題的,如詩歌、戲劇、雜文、報告文學等,這樣可以集中領會和研究這一種文學形式的特點;有以某一時代的題材為專題,如長征、抗日戰(zhàn)爭、文化大革命等,這樣,有利于集中掌握這一時代的特點;有以人物為專題的,如反映教師生活的,反映離退休干部生活的,反映改革開放中的大學生生活的等等。
專題閱讀,要有目的性。有目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動力。如果幾個同學同時對某一專題的閱讀進行研究、討論,則更可相互啟發(fā),共同探討,收獲更大。
速 讀
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社會的信息急劇增加,使報刊雜志和各種書籍的數(shù)量也迅速增加。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fā)行的報刊雜志和出版的書籍,無論在種類還是數(shù)量上,都大大超過了過去的任何時代。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迅速而有效地挑選我們所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呢?速讀,便是有效而可行的手段。掌握速讀的方法,對中學生來說,不僅可以提高課內學習的效益,而且可以提高課外閱讀的速度,增加閱讀量,擴大知識面。通過速讀的訓練,還可以使思維敏捷,促進智力的發(fā)展。
速讀的方法很多,這里主要介紹兩種。
。保 刪繁就簡,整體認知
閱讀中以較快的速度擇其重要的或自己需要的內容,求得對文章的整體的基本的理解。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手段。
? A 讀論點,略論證
議論文以表達觀點為目的,其論證部分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刪略這些內容,不影響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
?。隆 讀情節(jié),略描寫
敘事作品,把握住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結局,便對全文有了基本的了解;寫人為主的作品也是通過情節(jié)的發(fā)展來展現(xiàn)的,因此刪略具體的描寫也可以基本掌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了。
?。谩 讀抒情,略寫景
一些以抒情為主的散文,作者的思想情緒強烈感受都滲透于字里行間,而其中抒情議論的語句往往是文意、中心的所在,重點讀這些內容,也能基本領會了。
?。摹 讀中心句、段,略一般句段
一般的文章往往有重點段落,或在重點段落中有表明段意的中心句。有些中心句又往往在段首或段末,抓住這些內容,對其他部分可以簡略。
?。拧 讀提要,略原文
有些文學巨著一時安排不出時間閱讀,但需要有所了解,那么可以讀內容提要,或介紹、分析、評論性的文章。
。玻 控制視線,加快速度
善于控制視線,正確利用文中的“路標”,有目的略讀,是提高速度的重要方法。
?。痢 “一目十行”的視線運動
閱讀的一般習慣,是作自左向右的橫向視線運動,“一目十行”的視線,都是由上而下垂直的,或S形的運動,這種速讀的方法也稱“直讀法”。
直讀法的訓練,可用右手食指沿著每行的末端,由上而下作勻速移動,以提示視線的走向。同一篇文章可以用這種方法閱讀多次。第一遍速度快些,目光隨手指移動掃視整頁;第二三遍,漸次放慢速度,直至了解大致內容或基本情節(jié)為準。
?。隆 捕捉文中的“路標”
“文章思有路”,閱讀時能敏捷地抓住作者的思路,可以提高閱讀的速度,而作者的思路在文中常以一些詞句標示出來。對讀者來說,這些詞句猶如公路上的“路標”,指示著閱讀思維的方向要注意的問題。
如:“和”、“同”、“以及”等“路標”告訴你:它們前后的內容是同類、并列或依次排列的。
“從而”、“因而”、“所以”等“路標”提示你:下面的文句常常是某些重要觀點。
“總之”、“綜上所述”等詞語的后面,必定是對前文的小結或總結性的語句。
“但是”、“然而”、“否則”等提醒你:作者的思路要改變方向了,下面出現(xiàn)的是與前面相反的情況或看法。
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閱讀是知識和信息的吸收和積累,表達則是將知識和信息,注入個人的感情,根據(jù)客觀的需要進行思維,加工,然后輸出,并起到交際的作用。一個人的語文能力,最終往往通過表達反映出來。
? 一 口頭表達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信息社會中,口頭表達將越來越重要,運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因此,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在語文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應該加強訓練。
1. 說話的基本要求
說話,靠聲音傳遞信息,最基本的要求是讓別人聽得清,聽得懂。具體來說:
?。薄 語音要準確、清晰
一是要用普通話說話,盡力克服方言土語的影響,不能把字音念錯;二是口齒清楚,咬字吐音清晰,停頓恰當;三是音量適宜。根據(jù)被聽人的多少,房間的大小,以及表情達意的需要適當調節(jié)。
?。病 速度要恰當
說得太快,別人難以聽清,說得太慢,拖腔拖調,叫人不耐煩,還會引起誤解。因此要根據(jù)說話的內容、場合,隨時調整速度,以獲得好的效果。
?。场 態(tài)度要自然、大方
說話時,要落落大方,從容自然,使聽話人看了順眼,樂于聽講。不要緊張、慌亂,更不要忸怩作態(tài)。
。玻 轉述
轉述,就是把某人或某些人的話轉告給另外的人聽。這是一種運用十分廣泛的說話形式。因此,要重視轉述能力的培養(yǎng)。
?。薄 準確無誤,迅速及時
托人帶口信,傳達電話內容或上級指示等,既要迅速及時,又要準確無誤。否則,容易誤事。如能按原說話人的口氣轉述則更好。
?。病 抓住重點,忠于原意
內容重要,又比較簡短的,應原原本本轉述,不能斬頭去尾,也不能添枝加葉。內容較多,傳達時間又有限,則應抓住主要精神,理出要點,有中心、有條理、有詳有略地傳達。但必須忠于原意。
?。场 適當反復,加深印象
無論是口信、電話,還是會議精神,轉述時對其中的關鍵詞句,重要內容、地點、事件、人物、數(shù)字等,要適當重復,加強語氣,使聽者加深印象。
。常 交談
交談是指兩個人或幾個人之間的談話。人們通過交談,交流思想,溝通信息,增進感情,探討問題。
交談是共同的活動,你說他聽,他說你聽,整個交談過程中,各自都是既聽又說,聽說交替進行。因此,要注意以下問題。
?。薄 細心傾聽。聽話時要全神貫注,注意對方語氣、神情和談話時的氣氛,以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完整地領會對方的意思。在某些場合,還要學會聽話聽音,聽懂弦外之音。
? 2 注意反應。有多人參加的交談,各人對談話的內容,可能有不同的反應,甚至同一個人的反應前后也可能有變化。這些都必須重視。
?。场 緊扣話題。交談有一定的目的與內容,因此,在一般情況下,要緊扣話題不能天南地北,東拉西扯。
。矗 答問
答問,就是回答他人的詢問。答問的機會很多,因此,提高答問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答問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薄 聽清題意,明確要求
回答問題,首先要專心聽清對方的提問,了解提問的意圖,然后才能有針對性地解答。如果問題沒有聽清楚,就應該及時發(fā)問,把題意弄明白后再作回答。
? 2 分清主次,言之有序
答問之前,要根據(jù)提問的內容仔細思考:哪些內容先說,哪些內容重點說,哪些內容簡略說,做到有條有理,言之有序。
?。场 區(qū)分對象,有的放矢
答問要區(qū)分不同的對象和場合,采用不同的方式和語言,做到有的放矢。如果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提問,要端莊大方,聲音洪亮,開門見山,簡明扼要;如果回答長輩的問題,則態(tài)度要恭敬、謙虛。如果同學、朋友間的答問,則可隨和自由些。
。担 演講
演講,是就某個問題或事件在公開場合向群眾發(fā)表自己見解的一種口頭表達形式。演講通常分為專題演講、即興演講兩種。演講一般由導言、主體、結尾三部分組成。導言要能一下子調動聽眾的情緒;主體部分要全面闡述和論證自己的觀點;結尾部分應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的余地。
成功的演講,一要講題有針對性,是聽者所關心的問題;二要觀點鮮明,重點突出;三要感情充沛,語言明快有鼓動力。
演講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平時練習,可以先練有講稿的演講,再練打腹稿的演講,最后練即興的演講。
? 二 書面表達
“書面表達”,我們平常就稱為“作文”。寫作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所謂“文無定法”、“人不同藝,文不同法”。但是,既然它是一種學問,也存在具有普遍意義的基本規(guī)律。下面我想從三個方面談一些意見:
1. 立意
立意,就是確定主題,所謂主題,不是作者在文章所提出的主要問題,而是作者對這些問題所持的觀點及評價。這在記敘文里叫做中心思想,它是通過對人物、事件、情節(jié)的敘述和描寫,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揭示中心的;在議論文里叫做中心論點,它是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方式,通過邏輯論證來闡明道理,以理服人。
立意,是文章的靈魂。它像一根紅線貫穿全篇,成為整篇文章的中心。文章的選材、剪材、結構、語言、表達,都要以立意為依據(jù),受立意的約束。所以,一篇文章質量的高低,其決定的因素在于立意是否正確。明代王夫之說得好:“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他強調的“意”,即立意。文章沒有立意,或者立意不突出,猶如一盤散沙,一批文字的堆砌。因此,寫文章時,首先要立意,這就叫“意在筆先”。有些學生往往看到題目就寫,寫到哪里算哪里,或者邊寫邊立意,其結果勢必混亂,不成文章。
立意有一定的客觀標準。首先是“正確”,即立意必須有積極意義。有的學生寫文章總認為立意正確是不成問題的。實際上,明顯錯誤固然不多,似是而非的則十分普遍。例如《吃一塹,長一智》一題:立意?1 吃一塹,長一智,說明我們在學習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失敗是在所難免的;立意?2 吃一塹就能長一智,多受挫折,多長智慧。這兩個立意,初看似乎還可,仔細分析都是片面的,乃至錯誤的。立意?1 的錯誤,強調“在所難免”,沒突出“長一智”,勢必起了消極的作用;立意?2 的錯誤,似乎挫折越多,智慧越長,這就既忽視了挫折給人們帶來的損失,又宣傳了“智慧靠挫折而來”的錯誤觀點。
立意正確,這僅僅是寫文章最基本的要求;立意的“深”和“新”,更是文章優(yōu)秀的關鍵。所謂“深”,指文章的立意應該是透辟的,揭示事物本質的,能使讀者深受啟示、深受教育的,或者能從平凡的事件中看出不平凡的思想光輝的,又或者是提出了群眾最關心的、最迫切希望解決的社會問題的等等。所謂“新”,就是文章有鮮明的時代氣息,提出的觀點不是人們熟知、說濫了的,而是耳目一新并能使讀者產(chǎn)生新的感受、新的聯(lián)想的。例如《談談武俠小說熱》一題,如果立意為“武俠小說多看沒意思,會產(chǎn)生消極作用”,或者“要正確引導青少年的課外閱讀”等等,雖然立意是正確的,卻意義一般,也談不上新。如果立意是從武俠小說熱“ 看讀者的知識素質”,從而進一步提出“‘熱’必然會轉‘冷’”,這樣的立意就顯得深刻而有新意的。
好的立意必須鮮明、集中。愛什么、恨什么,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觀點必須明朗,旗幟必須鮮明。
主題不集中、不鮮明,這是學生寫作中常犯的毛病。有的人總想多講些,“全面”些,結果或面面俱到說不透,或嚕蘇重復講不清。意多文必亂。
產(chǎn)生這種毛病的原因,往往有這樣幾種:第一,動筆時立意未定,想寫的內容不多,結果信手寫來,頭緒紛繁,主旨不清;第二,對立意把握不住,結果若即若離,有的干脆離題萬里;第三,材料過多,不忍割愛,主題被材料所淹沒。所有這些,都必須克服。
2. 選材
有一句俗話,叫做“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樣,如果沒有好的材料,再高明的作家也是寫不出好的文章來的。材料,有素材與題材兩種。凡是進入作者視野并被其所意識、所采擷的生活現(xiàn)象,都稱作素材。素材往往是感性的、零碎的、不系統(tǒng)的,它不能直接寫進文章。題材是從素材中經(jīng)過選擇、加工、提煉后,可以寫進文章,用來表現(xiàn)主題的材料。材料受主題的支配,反過來為主題服務。
寫作的素材都是靠作者在長期的生活中細心觀察、體驗,逐步積累起來的。魯迅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他還說過:“對于任何事物,觀察準確,透徹,才好下筆。”這些都是極重要的經(jīng)驗。往往有這樣一種情況,同一個作文題目《我們班級的光榮》,同一個班級學生寫,有的總感到“缺乏材料,沒啥可寫”,有的卻材料豐富,任其剪裁。這是什么道理呢?差距在于前者不善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或者對生活觀察得不細、體驗得不深;后者善于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而且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觀察生活只停留在思考、記憶上是不夠的,還要養(yǎng)成手勤多記的習慣,建立必要的“材料手冊”、“寫作筆記”。著名作家茅盾說過:“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這樣,才有可能在一旦需要的時候拿出來應用。這是積累材料的寶貴經(jīng)驗。
掌握了大量材料以后,接著就要鑒別材料,就是對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把虛假的材料剔除,將真實的材料留下。真實,是寫作之本。真實才能感人,真實才能服人。有位身患殘疾的同學在題為《我的同桌》的作文說道:“……她?同桌同學 待我勝似親姐妹。她普通細微的一舉一動卻使我悟出了一個道理:疾病奪去了我軀體的近四分之一,可是奪不走我在集體中享有的幸福,奪不走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的權利,更奪不去我胸膛中一顆熱愛生活的火熱的心……”這篇文章寫的是真實的事,真摯感人。同樣的題目,另一位同學寫自己的一位跛腿的同桌,說他身殘志不殘,班級大掃除總是搶在前頭,每當看到他那埋頭勞動的身影時,總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墒沁@篇文章并不真實。盡管跛腿同學是有的,但大掃除并沒有搶在前頭,更不見作者“熱淚盈眶”過,因此這樣的文章不可取。
對材料僅僅鑒別真?zhèn)问遣粔虻,因此大量的材料雖然都是真的,但有些是極平常的,有些是根本無用的。因此,對材料要嚴格選擇,要去粗取精。
首先,要圍繞主題選材。凡能突出主題、烘托主題的材料,應該選;凡與主題無關或者關系不大的材料,則毫不可惜地刪去。
其次,要選典型的材料,即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質,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強大說服力的材料。這樣的材料能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
第三,要選擇新穎、生動的材料。只有新穎、生動的材料,才能反映我們時代的風貌,才能表現(xiàn)出新鮮、活躍的思想。那些人家早已用濫了陳舊材料,切忌使用。
3. 思維訓練
練習寫作,要進行思維訓練。有發(fā)散思維,有集合思維,有求異思維,有逆向思維等等。我們平時練習,可以一個題目,多種思維,進行比較。例如:以《照相的啟示》為題,可以有以下幾種思維:?1 “照相”給人的是外表,不能揭示人的心靈,從而論述外表美與心靈美,現(xiàn)象與本質的關系。?2 “照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照。有正面的,有側面的,有背后的,有仰角,有俯角,從而論述我們看社會、看生活,評價一個人,一件事,乃至一部電影,一部小說,也應多角度的分析,不要一點論。?3 “照相”應選擇最佳攝影點,才能照得最美,從而論述我們在“四化”建設中,做任何事,也應選擇最佳方案,講究效益,充分發(fā)揮現(xiàn)有的人才、物力的作用。?4 有的“照相”弄虛作假,欺騙他人,從而論述提倡實事求是,揭露某種虛偽、浮夸的作風。?5 人的一生,從幼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留下許多照片,反映了人的一生經(jīng)歷,從而論述人應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寫下一部怎樣的歷史。?6 有的人喜歡照相,有的人不喜歡照相,有的喜歡在照相中突出自己,有的人總是默默無聞,腳踏實地工作,從而論述怎樣評價一個人業(yè)余愛好,或評價一個人的功過,提倡一輩子甘當“老黃牛”的精神。?7 有的照相珍貴地記錄了某一個歷史事實,有的照片成了某一人物的罪證,從而抒發(fā)贊頌或義憤之情。?8 有的雜志的封面盡是些賣弄風騷的“美女”,有些雜志一蜂而上健美女郎的身影,從而提出建設精神文明的問題,等等。這樣的思維訓練,所化的時間不太多,收到的效果卻比較顯著。
本文網(wǎng)址:http://m.yy-art.cn/chuzhong/1048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