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詩人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賞析
這首刻畫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
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日暮蒼山遠”,“日暮”點明時光,恰是薄暮!吧n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苦,急于投宿的心境。次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白屋”,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困!昂薄鞍住薄柏殹比窒嗷ビ骋r,渲染清貧、清白的氛圍,也反應了詩人奇特的感觸。
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當前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置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帮L雪夜歸人”,詩人料想大略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現一個犬吠人歸的局面。
這首詩從來說明不同,重要不合是在對“歸”的懂得上。一種看法以為“歸”是詩人的來到,詩人在迷漫風雪中突然找到投宿處,如“賓至如歸”個別。另一種意見是芙蓉山主人風雪夜歸。要害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哪里。前者,詩人是在“白屋”外,在風雪途中;后者,詩人在“白屋”內,或前兩句在屋外,后兩句在屋內。[2]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繪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投宿的次序寫下來的。首句寫旅客傍晚在山路上前進時所感,次句寫達到投宿人家時所見,后兩句寫天黑后在投宿人家所聞。每句詩都形成一個獨破的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
詩的開始,以“日暮蒼山遠”五個字勾勒出一個暮色蒼莽、山路漫長的畫面。詩句中并不明寫人物,直抒懷思,但使讀者感到其人躍然紙上,其情顯現紙上。這里,點活畫面、托出詩境的是一個“遠”字。它給人以暗示,惹人去設想。從這一個字,讀者自會想見有人在暮色降臨的山路上行進,并推知他的孤寂勞頓的旅況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來,詩的次句使讀者的視線追隨這位行人,沿著這條山路投向借宿人家!疤旌孜葚殹笔菍@戶人家的寫照;而一個“貧”字,應當是從遙遙望見茅屋到叩門入室后構成的印象。上句在“蒼山遠”前先寫“日暮”,這句則在“白屋貧”前先寫“天寒”,都是增多詩句檔次、加重詩句分量的寫法。漫長的山路,原來已經使人覺得行程遙遠,又眼看日暮,就更感到遙遠;簡陋的茅屋,本來已經使人感到境況貧窮,再時逢寒冬,就更顯出貧窮。而接洽高低句看,這一句里的“天寒”兩字,還有其承前啟后作用。承上,是進一步渲染日暮路遙的行色;啟下,是作為夜來風雪的伏筆。[4]這前兩句詩,合起來只用了十個字,已經把山行跟投宿的情景寫得神完氣足了。后兩句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寫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門”上承“白屋”,“風雪”遙承“天寒”,而“夜”則與“日暮”連接。這樣,從整首詩來說,固然下半首另外開拓了一個詩境,卻又與上半首牢牢相扣,不使讀者感到上下脫節(jié)。但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來,“聞犬吠”既在夜間,山行操勞的旅人多半已經就寢;而從暮色蒼茫到黑夜來臨,從冷氣侵人到風雪交作,從進入茅屋到安頓就寢,旁邊有一段時間,也應當有一些能夠描述的事物,可是詩筆跳過了這段時間,略去了一些情節(jié),即便詩篇顯得分外精煉,也使承接顯得更加緊湊。詩人在取舍之間是費了一番考慮的。假如不下這番剪裁的工夫,興許下半首詩應該進一步描寫借宿人家景況的蕭條,寫山居的荒漠和環(huán)境的靜寂,或寫夜間風雪的來臨,再不然,也可以寫本人的孤寂旅況和投宿后靜夜所思。但詩人撇開這些不去寫,出人意本地展示了一個在萬籟俱寂中忽見嘈雜的犬吠人歸的場面。這就在尺幅中顯示變更,給人以平川上突現奇峰之感。
就寫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詩是從所見之景著墨,后半首詩則是從所聞之聲下筆的。由于,既然夜已來臨,人已就寢,就不可能再寫所見,只可能寫所聞了!安耖T”句寫的應是黑夜中、臥榻上聽到的院內動靜:“風雪”句應也不是眼見,而是耳聞,是因聽到各種聲音而曉得風雪中有人歸來。這里,只寫“聞犬吠”,可能因為這是最先攻破靜夜之聲,也是最先動聽之聲,而實際聽到確當然不僅是犬吠聲,應當還有風雪聲、叩門聲、柴門啟閉聲、家人答復聲,等等。這些聲音交錯成一片,只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內,未曾目擊,但從這一片嘈雜的聲音足以構想出一幅風雪人歸的畫面。
本詩表白了詩人對勞動聽民貧寒生涯的同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ju/88812.html
相關閱讀:《木蘭花玉樓春》譯文注釋_《木蘭花玉樓春》點評_晏幾道的詩詞
冬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_全詩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風吹柳花滿店香 全詩賞析
春夜喜雨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