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詩人佚名的《國風(fēng)?王風(fēng)?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賞析
這是一首寫妻子悼念遠(yuǎn)出服役的丈夫的。所謂“君子于役”的“役”,不知其確指,大多數(shù)情形下,應(yīng)是指去邊地戍防。又“君子”在當(dāng)時統(tǒng)指貴族階層的人物,但詩中“正人”的家中養(yǎng)著雞跟牛羊之類,位置又不會很高,大略他只是一位武士。說起“貴族”,給當(dāng)初讀者的感到似乎是很了不得的。實在先秦時期出產(chǎn)程度低下,下層貴族的生涯,并不比后代一般農(nóng)夫好到哪里去。就是在二十世紀(jì)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貴族,實際生活情況還不如江南一帶的農(nóng)夫。
這是一首很樸實的詩。兩章相重,只有很少的變更。每章開頭,是女主人公用簡略的語言說出的心坎獨白。稍可注意的是“不知其期”這一句(第二章的“不日不月”也是同樣意思,有不少人將它說明為時間漫長,是不確實的)。等候親人歸來,最令人心煩的就是這種歸期不定的情況,好像每天都有盼望,成果天天都是掃興。假如只是外出時光長但歸期是斷定的,反而不是這樣煩人。恰是在這樣的心理中,女主人公帶著嘆氣地問出了“曷至哉”:到底什么時候才干回來呢?
這下面的一節(jié)有一種天然的妙趣。詩中不再正面寫妻子懷念丈夫的哀愁乃至憤怨,而是淡淡地刻畫出一幅城市暮景的畫面:在夕陽余暉下,雞兒歸了窠,牛羊從村落外的山坡上緩緩地走下來。這里的筆觸好像完整是不必力的,甚至連一個形容詞都沒有,不像后輩的文人辭章老是想描繪得深刻、警醒,恐怕讀者不留神。然而這畫面卻很感動聽,由于它是有情感的。讀者好像能看到那凝視著雞兒、牛兒、羊兒,注視著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遠(yuǎn)方的途徑的婦人,是她在激動讀者。這之后再接上“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讀者明顯地感觸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濃厚了很多。倘試把旁邊“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三句抽掉,將最后兩句直接接繼在“曷至哉”之后,感覺會完全不同。這里有抒情表白的節(jié)奏問題??節(jié)奏太快,不起伏,抒懷后果出不來;同時,這畫面自身有其特殊的情趣。
熟習(xí)鄉(xiāng)村生活的人常常看到這樣的暮景。農(nóng)作的日子是辛苦的,但到了黃昏降臨之際,所有即歸于溫和、靜謐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欄,炊煙裊裊地升起,燈火暖和地跳動起來,農(nóng)人和他的妻兒們聊著閑散的話題。傍晚,在大地上呈現(xiàn)白天未有的溫柔,農(nóng)人以性命珍重著的貨色向他們身邊歸聚,這便是古老的農(nóng)耕社會中最平凡也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時刻?墒窃谶@詩里,那位妻子的丈夫卻猶在遠(yuǎn)方,她的生活的缺損在這一刻也就顯得最為強烈了,所以她如斯惘然地等待著。
這詩的兩章簡直完全是重復(fù)的,這是歌謠最常用的手腕??以重疊的章句來推動抒情的打動。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詩的末句,卻是完全變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改變?yōu)閷φ煞虻膾炷詈妥YR:不歸來也就罷了,但愿他在外不要忍饑受渴吧。這也是最平常的話,但其中包括的情感卻又是那樣仁慈和深厚。
這是古老的歌謠,它以不加潤飾的語言直接地觸動了人心中最易感的處所。它的自然之妙,在后世已是難以反復(fù)的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ju/84238.html
相關(guān)閱讀:《擊鼓》譯文注釋_《擊鼓》點評_詩經(jīng)的詩詞
《讀中興頌碑》譯文注釋_《讀中興頌碑》點評_張耒的詩詞
黃鶴樓 登黃鶴樓原文_翻譯和賞析_崔顥古詩
《塞下曲四首》譯文注釋_《塞下曲四首》點評_盧綸的詩詞
君子于役原文_翻譯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