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4、對加點的詞解釋不準(zhǔn)確的一項是( D。3分)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過)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輕視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謂失其本心(自己的修養(yǎng))
5、選出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 B。3分)
A、得之則生 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B、舍生而取義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
6、選出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A。3分)
A、作者在文中表達(dá)的主要觀點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魚而取熊掌”的常情來比喻“舍生而取義”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對比的方法說明不應(yīng)為物欲所獲而喪失本心。
D、文中運用了不少兩兩相對的句子,形式優(yōu)美,情感強(qiáng)烈,說理透辟。
7.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分)
譯文:如果人們喜愛的沒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來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譯出大意計1分,落實“如使”、“于”的解釋各0.5分)
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2分)
譯文:萬鐘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它,萬鐘的俸祿對于我有什么益處呢?(譯出大意計1分,落實“加”“為”的解釋各0.5分,未補(bǔ)出省略成分扣0.5分)《魚,我所欲也》閱讀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shici/716870.html
相關(guān)閱讀:《馬說》“千金求千里馬”對比閱讀答案
中考古詩詞鑒賞教案
八年級上詩歌《訴衷情》復(fù)習(xí)筆記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閱讀答案
比較閱讀:酈道元《三峽》陸游《入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