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麗琴
記敘性散文教學中,若想有效運用情境教學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正確理解情境教學的含義和特點。根據文本的中心及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的需要,也許我們需要借助音樂、圖片、故事、情景劇等手段來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效果,但是并不等于說這就是情境教學。正如李吉林老師所說:“有的人不理解,以為情境教育就是活動,其實不是的。不是孤立使用其中一種,而應綜合使用!闭且驗槔蠋煂η榫辰虒W理解上的偏頗,所以很多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才沒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也許有趣的故事會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美妙的音樂會讓學生陶醉其中,但是笑過之后,陶醉過后又教會了學生什么呢?學生的想象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激發(fā),文本中所蘊含的作者的情感也不能很好地滲透給學生,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這樣簡單而沒有深度的“情境教學”,只會讓學生厭煩,不能有效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真正形成師生與文本之間的和諧交融。情境教學運用于記敘性散文中只是蜻蜓點水,達不到良好的效果。
在記敘性散文教學中,很多老師打破了傳統(tǒng)的單一的講授式教學,開始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情境教學,通過講故事、演講、辯論、演小品等豐富多彩的形式,讓整個課堂變得新穎生動。但是,我們在看到情境教學給課堂帶來改變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很多老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只是過多地考慮課堂氣氛,按自己的意愿創(chuàng)設情境,而忘了情境的創(chuàng)設最重要的是要順應文本的中心。俗話說,刀刃上要用好鋼。在記敘性散文教學中,如果所有的問題都利用情境的創(chuàng)設去解決,那整節(jié)課的效果是不佳的。事實上,一篇記敘性散文,一堂課,教師往往只需要抓住一兩個關鍵點,然后巧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和探討,其他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所以一堂課情境的創(chuàng)設,一定要順應文本的中心,正如李吉林老師所說:“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的一個或一組情境都是圍繞著課文中心展現的。這樣富有內涵的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情境,才是有意義的!
在記敘性散文教學中,有的老師只是在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上創(chuàng)設情境,一味地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卻忽視了文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核心問題。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一篇記敘性散文《吆喝》,作者蕭乾就是通過對老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吆喝聲的描寫,引起學生的無限遐想,從而讓深受現代文化熏陶的學生了解民風民俗,體味中國民俗文化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感情。
文中作者對老北京形形色色的吆喝聲的懷念以及由此引發(fā)出的對中國民俗文化的熱愛之情應是文章的重點,但有些老師在教授此文時卻只是在“吆喝”上創(chuàng)設大量情境,如播放提前準備好的各種吆喝聲的音頻讓學生模仿,等等。一節(jié)課過去了,課堂氣氛是非常好,但是學生的興奮點仍然停留在各色的吆喝聲中,而對課文表達的情感卻關注甚少。這樣脫離文本重點而創(chuàng)設的情境,并不能讓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本中心。
在記敘性散文中進行情境教學的初始應該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心為目的。但是,從問卷調查以及自己的課堂觀察來看,有百分之十八的教師認為他們在記敘性散文中進行情境教學只是因為目前情境教學方法流行,并且情境教學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恰恰可以滿足公開課觀賞性的需求,完全是為情境而設情境,以完成情境教學為目的,卻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應成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并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不同的心理需求以及文本的中心,創(chuàng)設鮮活的情境,從而讓學生在獨特的情境體驗中產生對求知的熱情,去探究、感受記敘性散文中豐富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及情感美,促成教學流程的良性循環(huán)。若情境教學只是為了課堂觀賞性效果而忽視學生的主體需求,那情境教學就只會是一個浮華的外殼,對學生理解記敘性散文中作者豐富的情感毫無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zhong/948913.html
相關閱讀:和氏璧文言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