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亂世多隱士》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亂世多隱士 唐代王維詩曰: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這是說太平盛世,英才多用于世,使晉之謝安不得隱居東山,周之伯夷、叔 亂世多隱士
唐代王維詩曰:“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這是說太平盛世,英才多用于世,使晉之謝安不得隱居東山,周之伯夷、叔齊不得避于首陽山,不食周粟,采薇充饑。
那么,反之就應是“亂世多隱士”了。的確,在世道亂離、軍閥混戰(zhàn)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高蹈山林、棲遁巖穴的人數(shù)確實增加了。其實,這種隱逸之風在東漢末亂離之際就已煽起,所以,范曄的《后漢書》特立了《逸民傳》。可見漢末隱逸已不再走個別人的行為,而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
隱逸的行徑與理論早在先秦時代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道家絕圣棄智,返璞歸真,全性保身,超脫塵世物累。老子、莊子是隱遁的實踐者和理論家。儒家主張入世,卻也有出處兩端的人生設計,孔子的“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即是。然而,儒、道兩家的隱逸心態(tài)是截然有別的,儒家以救蒼生、濟天下為己任,而“隱”則是無奈的人生出路,常以隱待時,修身自律。道家之隱則以反現(xiàn)實、反人為及崇尚自然的態(tài)度,去超脫或逃避現(xiàn)實,而達于精神自由和人性自然的理想境界。
魏晉南北朝時期崇尚隱逸,根源自在亂世的大背景和儒學的衰微與道家思想的興盛。在文人士大夫群體中,隱逸成為高士名流的標格,隱逸本身即是一種人生價值。
《世說新語·排調(diào)篇》載有謝安開始隱居東山,后又復出的故事。謝安是當時豪門勢族,在會稽東山隱居二十余,曾與王羲之、許詢、支遁游于山林,放情山水,40
歲后出任桓溫司馬。當時有人饋贈藥草給謝安,其中有遠志;笢厝〕鰡栔x安:“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安沉思未馬上回答,坐中郝隆應聲答道:“此物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謝安聽后甚感慚愧。處為遠志,出為小草,很能代表時人對隱與仕的評價。以隱為高,以仕為低,這是大多數(shù)文人的心態(tài)。竹林七賢崇尚隱選,但山濤耐不住寂寞,終于由隱而仕。嵇康作書與他絕交,玄言詩人孫綽亦說山濤“吏非吏,隱非隱”(《晉書·孫綽傳》),都鄙視山濤的人格。
在封建社會,文人的人生道路的選擇,無非是出仕和隱居。晉袁宏曾曰:“夫時方顛沛,則顯不如隱;萬物思治,則默不如語。”《晉書·袁宏道傳》道出了隱、顯的社會原因。孫登是魏晉時期著名隱士。在汲郡北山為土窟居之,夏則編草為裳,冬則被發(fā)自覆。嵇康曾從之隱游三載,孫登與別時曾說:“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嵇康在司馬氏專權(quán)時代,雖然歸隱,但性格剛烈,終未能保全性命。嵇康臨死前深深地嘆道:“昔慚柳惠,今愧孫登。”(《幽憤詩》)汲汲于利祿而遭殺身之禍的人,布滿了歷史三黃卷,所以陶淵明掛印歸耕,陶弘景脫服于神虎門,歸隱茅山,張翰思鱸魚而棄官。
儒學的委頓與老莊的熾煽,是隱逸之風遍重的思想根源。儒家主張入世,道家主張出世。道家從反人性異化的角度,對現(xiàn)存社會予以了強烈的批判。禮教、仁義、道德毀壞了人的自然天性,所以要擺脫世俗之累,追求人性的自然。賢者、隱士玄默自守,恬淡自然,以保持內(nèi)心不受外物所累,使“天性”“真性”常存。
(節(jié)選自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國文學史話》)
1
.下面不屬于“亂世多隱士”的原因的一項是(
3
分)




A
.魏晉南北朝時期,世道亂離,軍閥混戰(zhàn),儒家學說衰微,道家出世思想興盛。
B
。道家絕圣棄智,返璞歸真,超脫或逃避現(xiàn)實,以圖全性保身,超脫塵世物累。
C
.儒家以救蒼生、濟天下為己任,但也提倡“隱”的做法,以隱待時,修身自律。
D
.在文人士大夫中,隱逸成為高士名流的標格,隱逸被認為是一種人生價值。
2
.下面對文中事例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一項是(
3
分)




A
.王維詩說明,太平盛世,英才多用于世,就沒有像晉代的謝安、周朝的伯夷和叔齊這樣的隱士了。
B
.范曄《后漢書》專設《逸民傳》說明,漢代末隱逸已成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不再是個別人的行為。
C
.謝安雖是史上著名的隱士,但他因出世做了桓溫司馬,被時人鄙視,有人送“小草”暗諷他人格。
D
.魏晉時期的嵇康雖然歸隱,但性格剛烈,孫登說他“君才則高矣,保身之道不足”,最終被殺害了。
3
.同學們寫作文常引陶淵明為例,讀了上文,請你簡要寫出兩點對陶淵明歸隱的新認識。(
3
分)
答:


參考答案:
轉(zhuǎn)載請注明:“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
1

C
(儒家“隱”是不得已時的做法,“是無奈的人生出路”)
2

C
(“被時人鄙視”無中生有,人“饋贈藥草”給他,草有兩個名字:“遠志”“小草”,表達時人對隱和仕的評價,“暗諷他人格”也無根據(jù),只是謝安“聽后甚感慚愧”)
3
.(
1
)處于亂世,小人當?shù);?br />2
)隱逸被視為高士名流的標格,是一種人生價值;(
3
)要超脫或逃避現(xiàn)實,全性保身。(答兩點即可,
1

1
分,
2

3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zhong/504753.html

相關(guān)閱讀:季羨林《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閱讀答案
《歷史性的活化、延伸與推進》閱讀答案
《墨家剎那輝煌之后為何在歷史上失蹤了?》閱讀答案及解題指導
在詩與思的辯難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來自同樣“富有熱情與痛
宗白華《悲劇的與幽默的人生態(tài)度》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