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學習方法之語文學習的特征
1.對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誦讀背誦的基礎上,更強調理解。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大家?guī)缀醵寄苣瑢,但卻有不少同學不知道這句話寫出了清香的什么特點,在月考中失掉了寶貴的3分。初中階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具體理解”。走進梁豐,同學們就要學會分析和思考了。
2.課堂上,在記好筆記的基礎上,更強調主動的參與。不少同學在初中已經養(yǎng)成了記課堂筆記的習慣,這是很好的。但是還不夠,還需要主動的參與,積極的思維。我們教師在上《荷塘月色》時,有的同學沒有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舉手回答問題。雖然記下了第4段的段意,但在月考時,我們考了第3段的段意概括,結果發(fā)現許多同學沒有得分。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這些同學沒有概括段意的能力。有的內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記錄下來,也就沒有很大的價值了,關鍵在于思維的過程,形成能力的過程。葉圣陶先生說過,課內閱讀是準備,課外閱讀才是運用。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只有在課堂上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才能提高思維能力,提高閱讀能力,取得好的成績。要知道,高考和生活中閱讀的文章大都是我們沒有讀過的文章啊!
3.大量練習的基礎上,更強調進行規(guī)律的總結。我們常發(fā)現同學們語文學習有這樣的現象,做過的試題,讀過的文章,考試考到了,又不會了;我們還發(fā)現,同學們這道試題會做,換了同一類的試題又不會了。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為我們不善于總結規(guī)律,沒有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在語文訓練中,只有當我們找到了某一個知識點的運用規(guī)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練習的任務。古人說,為學日增,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近于道。我們想,語文學習中,我們的知識是越來越增加了,但我們對語文規(guī)律的認識卻應該越來越概括。比如,對議論文的認識,開始我們可能感覺到比較困難,開頭有各種形式如開門見山,引用名言,列舉事例等,論證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引證、引申論證等很復雜。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我們就會發(fā)現,議論文無非是提出自己的觀點,用各種方法來論證觀點。到最后,我們寫議論文時,心里只有一個東西??中心論點,其它一切都隨機應變。再比如做病句修改的練習,如果我們將做過的練習進行歸納,就會發(fā)現病句也無非就是那十來種類型。以后,只要做病句修改練習,就考慮這些類型,這樣事半功倍。有人在題海中遨游,結果被題海淹沒了;有人在題海中尋找,結果找到了目標。
4.自修課上,在完成語文作業(yè)的基礎上,更強調自我鉆研,自覺讀寫。有人說,語文學習三分課內,七分課外。課內的閱讀基本上是精讀,是培養(yǎng)同學們閱讀的基本素質和方法的。而課外的閱讀,是將課內獲得的能力進行實踐。擴大讀寫量,提高讀寫效率,是大家公認的語文學習方法。自覺讀寫,主動學習,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被動狀態(tài)下的學習,效率是很低的。同學們可以找《素質教育》、《語文世界》、《作文通訊》、《中學生閱讀》雜志來閱讀。自主創(chuàng)作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作品向各級各類報刊投稿。
5.在學習別人語文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更強調探索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法。比如背誦,有人喜歡早晨背誦,有人喜歡晚上;有人喜歡分段背,有人適合整體背;有人喜歡熟讀的基礎上背,有人喜歡一上來就試背等等。世界上最多的就是方法,如世界上的沙子一樣多,關鍵看我們能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yi/153189.html
相關閱讀:高一化學:知識點氧化還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