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課 國民經濟的恢復 教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17 國民經濟的恢復 教案

本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新中國成立后鞏固政權的斗爭與國民經濟恢復與發(fā)展等史實。

2、分析總結新中國成立后恢復國民經濟與鞏固政權之間的辯證關系,培養(yǎng)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相關數(shù)據(jù),提高學生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 通過對分析歷史資料,歸納、比較和概括相關歷史事,加深對歷史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正確地把握歷史。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了解建國初期經濟形勢及恢復國民經濟的成就,讓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為人民謀福利,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

通過了解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事跡,使學生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奮斗、奉獻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展示題:第二節(jié) 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初步發(fā)展

觀察

引領學生進入學習題

展示材料: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的有關材料(教材95頁)

教師提問:依據(jù)毛澤東的論述分析“維持政權”與“發(fā)展生產”是什么關系?說明了什么問題?

回答:發(fā)展生產是維持政權的先決條,穩(wěn)固政權又是發(fā)展生產的重要前提。

說明在新中國成立后,黨和人民的中心任務是要發(fā)展生產力,進行經濟建設。

通過閱讀材料提高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和全面分析問題能力。

教師提問:新中國成立后,黨和人民進行經濟建設是在什么基礎上進行的?當時的經濟形勢如何?

補充材料:舊中國歷史上主要產品產量最高的是1936年,與世界主要國家對比:原煤產量占蘇聯(lián)的31%、占美國8.8%、占英國的17%,鋼產量占蘇聯(lián)的2.5%、占美國的0.8%、占英國的3.5%,電力產量占蘇聯(lián)的10%、占美國的2%、占英國的16%。而當時中國的人口比蘇聯(lián)多2倍,比美國多3倍,比英國多8倍。

教師提問:這些數(shù)據(jù)反映了什么問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何在?

閱讀教材“1949年國民經濟情況簡表”后,觀看教師展示的材料

思考回答(反映了1949年黨和人民政府面臨的經濟形勢十分嚴峻:從縱向比極其困難,從橫向比極端落后,經濟建設任重道遠。

分析歸納原因:內戰(zhàn)、帝國主義掠奪、國民政府和官僚資本的搜刮。)

讓學生看圖表、數(shù)據(jù)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深刻認識歷史現(xiàn)象和本質。

幫助學生通過對比的方法,認識歷史現(xiàn)象,全面、多角度地分析問題。

展示材料: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的有關材料:新中國成立之際,有識之士尖銳指出:官僚資本和帝國主義資本控制著中國的經濟命脈,實為中共經濟上的勁敵;投機商人無孔不入,無風掀起三尺浪,中共要對付他們也非輕而易舉;私人資本主義會袖手旁觀、見機行事,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問題棘手;工礦企業(yè)中舊的管理制度壓抑著工人生產積極性!泄材芊裨诔鞘姓咀∧_,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教師提問: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和問題,在新生政權剛剛建立之時,如果你是新中國領導人要恢復和發(fā)展經濟,應該考慮哪些問題?(理論和政策問題)

學生回答(從理論上講要進行經濟建設要考慮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個要素,即如何最大限度地解放生產力,改變和調整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的部分。

新中國成立后,是在經濟極其落后的基礎上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所以生產關系的變革和調整一定要適應生產力水平。

學生逐一思考對材料中分析的幾種問題應采取什么政策并闡述基本依據(jù)。)

通過閱讀和分析材料,幫助學生對黨和政府面臨的具體經濟問題有所了解,設置情境讓學生成為當事人解決問題。并幫助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從戰(zhàn)略、策略到具體政策進行全面系統(tǒng)周到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廣闊性。

教師提問:對控制中國經濟命脈的官僚資本和帝國主義在華資本采取什么政策?基本依據(jù)是什么?

教師提問:這一政策屬于什么性質?起到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沒收政策,人民政府沒收這些企業(yè)后,比較完整地轉化為新型的社會主義國營企業(yè)。

官僚資本是封建買辦資本,依靠國民黨政權和帝國主義的扶持發(fā)展起,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最腐朽的生產關系,它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性質:兼具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性質。分析:沒收官僚資本體現(xiàn)的是反封建,是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具有民主革命性質;但同時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了國營經濟,是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革,屬于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

作用:人民政府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為人民政權的鞏固和國民經濟的恢復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結合實際情況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

教師提問:建國后黨和政府在經濟戰(zhàn)線上,面臨最急迫的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采取什么對策?使用什么手段?實質和意義是什么?

思考

回答:要穩(wěn)定物價,安定人心。

原因:投機商乘機興風作浪,他們投機倒把,使物價飛漲,正常的經濟運行規(guī)律被嚴重破壞。物價問題不僅影響人民的生活,妨礙國民經濟的恢復,而且影響到人民民主專政的鞏固。

對策:進行銀元之戰(zhàn)和米棉之戰(zhàn)。①手段: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并舉。②實質:人民政府與不法資本家爭奪市場領導權的斗爭。③意義:嚴厲打擊了投機倒把活動,穩(wěn)定了全國物價,結束了我國連續(xù)十多年物價暴漲的局面,人民政府贏得了全國人民的信任。這說明中國共產黨不僅在政治上是堅強的,而且在經濟上也是有能力的。

通過解讀材料信息,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使學生始終在學習中處于思維的活躍狀態(tài)。

教師提問:面對中央財政困難,人民政府采取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

看書、思考

培養(yǎng)學生閱讀、提煉要點能力。

教師提問:人民政府對私人資本主義企業(yè)采取了合理調整的政策。也許有些同學要問:新中國成立后,既然人民已經當家作主了,就應該消滅一切資本主義經濟,建立社會主義經濟,為什么還要合理調整呢?

教師補充下列材料:建國初期,資本主義工業(yè)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它們在整個工業(yè)(包括手工業(yè))中所占的比例:按職工人數(shù)為18.3%,按總產值算為48.7%,固定資產則占全部工業(yè)固定資產的17.8%。

教師提問:政府對私人工商業(yè)如何調整?

閱讀思考回答:一是當時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較大,占有重要地位;二是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發(fā)展國民經濟會產生積極作用。三是私人資本主義企業(yè)與官僚資本不同,民族資產階級解放前就與中共合作反帝反對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解放后也有可能跟共產黨繼續(xù)合作,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

主要調整公私關系和勞資關系,使私營工商業(yè)在國營經濟的領導下,改變生產盲目性和無政府狀態(tài),逐步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上。并沒有改變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

引導學生從歷史和現(xiàn)實的角度分析民族資本主義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它與官僚資本的不同。理解黨和政府有區(qū)別、有步驟地對待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政策。

教師提問:黨和政府在解放、提高農村和城市生產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回答:

在農村:在確認農民土地所有制的基礎上,開展互助合作,興修水利;

在城市:在工礦企業(yè)進行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確立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促進了生產的發(fā)展。

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教師提出問題:建國初期,黨和政府圍繞恢復和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目標,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請同學們概述這些措施的特點并分析原因。

思考回答: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并舉,有區(qū)別、有步驟地對待私人資本,注意政策和策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分析原因:經濟的極端落后和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確定工作重心轉移,以恢復和發(fā)展生產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初步建立起中央集中統(tǒng)一為主的財政經濟管理體制,起強有力的領導作用;人民政府針對我國經濟成份復雜的特點,實事求是,采取切實可行的政策,為經濟建設服務。

幫助學生學會歸納、比較、概括,培養(yǎng)聯(lián)系地看問題、客觀全面地分析問題。

教師提問:在恢復和發(fā)展生產中,涌現(xiàn)出了哪些英雄模范人物?(教師可舉其先進事例進行介紹)

看書回答──孟泰、耿長鎖等。

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激勵他們奮發(fā)圖強、立志成材、報效祖國,喚起同學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PPT展示:1952年國民經濟情況簡表和1952年主要產品產量簡表

教師提問: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了什么?

觀察思考:1952年國民經濟恢復取得了顯著成績,財政經濟取得了根本好轉。

對比新中國前后經濟情況的變化,體現(xiàn)黨的偉大和英明,進行愛黨、愛國教育。

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布置后練習

檢測學生知識學習和認識提高的效果

2、改革開放后的今天,中國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如果你有機會參與政府決策,你會對中國的經濟建設做出怎樣的規(guī)劃和設計?

考查學生解決現(xiàn)實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san/45154.html

相關閱讀:第17課 國民經濟的恢復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