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chǔ)知識
1, 知識填空:
屈原: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的作品計有、《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傳說屈原于農(nóng)歷五月五日投江自盡,中國民間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包粽子、賽龍舟的習(xí)俗就源于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騷體詩:亦稱“”,古代詩歌體裁之一。起于戰(zhàn)國時楚國,因為這種形式的詩歌以屈原所作的《離騷》為代表,到了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與蕭統(tǒng)的《文選》等作品中,就用“騷”來指稱具有楚辭特點的詩歌,后人便稱之為騷體詩。騷體詩在形式上打破了《詩經(jīng)》那種以四言為主的體制,在民歌的基礎(chǔ)上又繼承了散文的筆法,句式長短參差,形式比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語勢,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騷體詩的形成,是詩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對后世文學(xué)影響深遠。
2,正音;
漁父( ) ?( ) ?( bū ) ?( ) ? ( lí ) 汶() ?( ) 濯( )
3,解釋下列加點詞語:
行吟:
是以見放:
不凝滯于物:
揚其波:
啜(chuò)其?(lí):
懷瑾握瑜:
彈冠:
察察:
汶汶(mén mén):
皓皓之白:
4:通假字
漁父:
5 古今異義
(1)顏色憔悴(顏色:)
(2)形容枯槁(形容:)
(3)圣人不凝滯于物(凝滯:)
(4)何故深思高舉(高舉:)
6:一詞多義
而:
漁父莞爾而笑( )
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 )
何不 其泥而揚其波( )
涵淡彭湃而為此也( )
于:
圣人不凝滯于物( )
何故至于斯( )
葬于江魚之腹中( )
以
是以見放( )
安能以身之察察( )
可以濯吾纓( )
7,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行吟( )澤畔
②不復(fù)與( )言
(2)被動句 是以見放
二,問題探討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樣一個形象?顯示了屈原怎樣的人格?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時,還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誰?是怎樣一位形象?為何要塑造這一形象?
3、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
4、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時,除了主要寫他的語言,還寫了他的行為、外貌,試從文中找出,并說明其作用。
講授學(xué)案
【目標】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將此文順暢地譯成現(xiàn)代漢語。
2、通過對屈原和漁父的對話的分析,認識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
【課時數(shù)】1課時
一、導(dǎo)引:“是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世界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時的發(fā)問。如何解答好這個問題,真讓世人難為。偉大的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司馬遷為了完成傳世之作《史記》忍辱負重,選擇了生存。孟子卻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逼鋵,生與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與生的價值,“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才是價值之根本。今天,我們通過學(xué)習(xí)《漁父》一文,走進屈原的內(nèi)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價值,去瞻仰一位偉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二、檢查預(yù)習(xí):生生互查誦讀
三,自主學(xué)習(xí),合作探究:
1,疏通字詞,翻譯課文。
1段:既:“已經(jīng)”,或“以后”。行吟(于)澤畔。舉世:全世,整個人間。古今異義??顏色:臉色,形容:形體、容貌。是以見放:被。
譯文: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間游蕩。他沿著水邊邊走邊唱,臉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看到屈原便問他說:“您不就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會落到這種地步?”屈原說:“世上全都骯臟只有我干凈,個個都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2段:圣人不凝滯于物:被。何故沉思高舉:行為高出于世俗。(古今異義) 自令放為?自令-令自,讓自己、使自己。放-被流放。為-句末疑問語助。
譯文:漁父說:“通達事理的人對客觀時勢不拘泥執(zhí)著,而能隨著世道變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骯臟齷齪,您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渾濁而推波助瀾?既然個個都沉醉不醒,您為什么不也跟著吃那酒糟喝那酒汁?為什么您偏要憂國憂民行為超出一般與眾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場呢?”
3段:吾聞之:音節(jié)助詞。新浴者、新沐者:剛。安能以身之察察,愛物之汶汶者乎???以:用、讓。身之察察:定語后置,皎潔的身體。
譯文:屈原說:“我聽過這種說法:剛洗頭的人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塵土,剛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凈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讓潔白的身體去接觸污濁的外物?我寧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魚鱉的肚子里,哪里能讓玉一般的東西去蒙受世俗塵埃的沾染呢?”
4段:漁父莞爾而笑:微笑的樣子。鼓?而去:敲打船槳。
譯文:漁父微微一笑,拍打著船板離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滄浪水清啊,可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水濁啊,可用來洗我的雙足。”便離開了,不再和屈原說話。
四、精講點撥: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樣一個形象?顯示了屈原怎樣的人格?
答:他是一個始終不渝地堅持理想、不惜舍生取義的生活中的強者,是一個不隨波逐流,不茍合,不妥協(xié),與眾不同,特立獨行的形象;顯示了屈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偉大人格。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時,還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誰?是怎樣一位形象?為何要塑造這一形象?
答:文章還渲染了漁父的形象。他是一位高蹈遁世的隱者形象,是道家思想的信徒。具有明哲保身、隨遇而安、知天達命、與世推移的處世態(tài)度。作者還刻畫出他不慍不怒、不強人所難心平氣和的超然姿態(tài)。作者塑造這一形象,對塑造屈原來講,具有對比、襯托的作用。
3、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
答:文章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主要通過屈原和漁父的問與答,表現(xiàn)了兩種對立的人生態(tài)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4、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時,除了主要寫他的語言,還寫了他的行為、外貌,試從文中找出,并說明其作用。
答:見第一段: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町嫵銮⑿勰┞、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銷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寫出屈原所處的黑暗環(huán)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為下文寫屈原的守節(jié)不渝、清白終生張本、鋪墊。
有效訓(xùn)練,課后復(fù)習(xí):
1、選出與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項。[ ]
例句: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A.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士,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C.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D.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
2.下列各句劃線的詞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新沐者彈冠 彈冠:用手彈去冠上的灰塵
B.于是懷石 懷:襟懷
C.被發(fā)行吟澤畔 行吟:邊走邊唱
D.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 圣人:聰明通達的人
3.下列各句劃線的詞和現(xiàn)代漢語講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屈原至于江濱 B.顏色惟悴
C.于是懷石,遂自投汩羅以死 D.形容枯槁
4.選出對劃線詞義解說正確的一項[ ]
①何故而至此 ②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③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 ④遂自投汨羅以死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5.選出“舉世餛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翻譯正確一項是[ ]
A.整個世道都是混濁的,您為什么不隨著流水去推波助瀾呢?
D.整個世界都污濁不清,您為什么不隨著流水去推波助瀾呢?
C.整個世界都污濁不清,您為什么不隨波逐流并推波助瀾呢?
6,默寫題(每空1分,共25分)
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以浮游塵埃之外, 。
7,閱讀下列一段文字,疏通文句,體會情感。
班固離騷贊序
《?騷》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初事懷王,甚?信任。同列上官大夫妒害其寵,讒之王,王怒而疏屈原。屈原以忠信?疑,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是?周室已滅,七國并爭。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危亡,忠?之情,懷不能已,故作《離騷》。上陳堯、舜、禹、湯、文王之法,下言羿、澆(澆ào,寒浞的兒子,暴君)、桀、?之失,以風(fēng)。懷王?不覺悟,信反間之?,西朝于秦。秦人拘之,客死不還。至于襄王,復(fù)用讒言,逐屈原。在野又作《九章》賦以諷諫,卒不??。不忍濁世,自投汨羅。原死之后,秦果滅楚。其辭為眾賢所悼悲,故傳于后。
注解: 羿:是一個殘暴的統(tǒng)治者,原是東方夷人諸部的首領(lǐng)之一,奪得夏權(quán)后,他“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獸”,只顧自己田獵游樂,把政事交給親信寒浞(hán zhuó)。后來,寒浞勾結(jié)羿的親信隨從,殺死羿,霸占了他的財產(chǎn)和妻
參考答案
一、基礎(chǔ)知識:
1,戰(zhàn)國, 楚詞體
2,正音: fǔ zhuó chuò mén yì gǔ
3,行吟:邊行走邊吟唱。
是以見放:因此被放逐。
不凝滯于物:不為事物所拘束。凝滯,停滯,有拘泥、執(zhí)著的意思。
揚其波:推波助瀾。
啜(chuò)其?(lí):喝那薄酒。啜,喝。?,薄酒。
懷瑾握瑜:喻指保持高潔美好的節(jié)操志向。瑾、瑜,都是美玉。
彈冠:用手彈去冠上的灰塵。
察察:潔凈的樣子。
汶汶(mén mén): 渾濁的樣子。
皓皓之白:比喻品德的高尚純潔。皓皓,皎潔的樣子。
4,“父”通“甫”,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5,(1)顏色憔悴(顏色:臉色,今多指色彩)
(2)形容枯槁(形容:形體容貌,今指對事物的形象和性質(zhì)加以描述)
(3)圣人不凝滯于物(凝滯:拘泥,執(zhí)著。今指①停止流動,不靈活;②凝聚)
(4)何故深思高舉(高舉:行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舉起
6,而:
漁父莞爾而笑(連詞,表修飾)
圣人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連詞,表轉(zhuǎn)折)
何不 其泥而揚其波(連詞,表承接)
涵淡彭湃而為此也(連詞,表因果,因而)
于:
圣人不凝滯于物(介詞,表被動關(guān)系,被)
何故至于斯(介詞,引進動作對象,到)
葬于江魚之腹中(介詞,在)
以:
是以見放(介詞,因為)
安能以身之察察(介詞,拿、用)
可以濯吾纓(介詞,表目的,用來)
7,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行吟(于)澤畔(省略介詞)
②不復(fù)與(之)言(省略介詞賓語)
(2)被動句 是以見放
四、略
課后練習(x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gaoer/69492.html
相關(guān)閱讀:《項脊軒志》學(xu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