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資源概況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初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中國自然資源概況
【資源概況】
國土資源是指國家擁有的一切資源。一般說來,國土資源分為六大類,即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chǎn)資源、海洋資源和氣候資源。其基本特點是:
資源豐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中國“地大物博”,指的是國土遼闊,資源總量多,在許多方面居于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國人口眾多,按人口平均的資源占有量,絕大多數(shù)都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所以中國自然資源有限性十分突出。論資源總量中國是大國,若按人均資源占有量我們則是“窮國”。
資源的地區(qū)分布很不平衡
由于水土組合不平衡,中國人口分布極不平衡。按400毫米等雨線劃分,其分界線大致從黑龍江愛輝起,經(jīng)大興安嶺、張家口、榆林、蘭州、昌都到云南騰沖,自東北斜貫西南,把全國分為面積大致相等的兩部分。全國90%的耕地、森林、人口都集中于東南部。西北部多為荒原荒漠,耕地、人口不足全國的10%,但礦產(chǎn)資源比較豐富。另外,中國南方水多煤少,北方水少煤多,因此,南水北調(diào)、北煤南運、以至西電東送都不可避免。
資源開發(fā)過度與不足并存
例如森林過伐、草原過牧、水面圍墾縮小,近海捕撈過度,水產(chǎn)資源下降,對一些礦產(chǎn)資源也濫采。但中國資源利用程度總的講仍然較低,開發(fā)潛力很大。例如,中國2/3的耕地是中、低產(chǎn)田,水澆地不到一半;近海3000萬畝沿海灘涂,已利用的不到10%;全國淡水水面共約7000萬畝,近一半尚未利用;全國森林資源不足,但邊遠地區(qū)的大量樹木過熟腐朽;中國水能資源潛力更大,開發(fā)利用程度不到5%。

【土地資源】
中國地域遼闊,土地資源豐富,但就人均而言,卻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國人均土地不到13.3畝,只有世界人均39畝的1/3;中國人均耕地不到1.5畝,低于世界人均耕地5.5畝的水平,居世界第67位,由于水蝕、風蝕、沙漠侵吞以及城市建設(shè)、農(nóng)村住房等不斷擴大,使耕地面積每年減少百萬畝。中國人均林地1.6畝,居世界第121位。中國森林主要分布在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西南(四川、云南、貴州、西藏)和中南,覆蓋率最低的是甘肅、青海、寧夏、新疆、江蘇以及上海和天津,中國屬于貧林大國,由于濫砍濫伐,導(dǎo)致森林面積不斷減少,木材供應(yīng)不足,水土嚴重流失,土地沙化;中國人均草原4.4畝,遠低于世界平均9.5畝的水平,主要分布在內(nèi)蒙、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甘肅、寧夏、遼寧、吉林、黑龍江,在草原總面積中,豐盛的僅占1/4,其余多是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因地制宜采取退耕還牧戰(zhàn)略,是有效利用草場資源、促進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最好途徑。
中國的土地資源,按土壤類型可分為紅壤、黃壤、棕壤、褐土、黑土、黑鈣土、栗鈣土、漠土、鹽堿土、沼澤土、高山土和各種隱域性土壤等。這些土壤類型是在不同的地形、氣候和生產(chǎn)方式的影響下形成的,地區(qū)差異顯著,利用價值各異。
中國的土地資源按利用情況的不同,主要分以下幾種類型。
耕地
中國耕地約有9565萬公頃(合14.35億畝),人均耕地面積為世界人均的1/3。水田、水澆地、旱地三者之間的比例是26:22:52。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中國耕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區(qū)。東北平原大部分是黑色沃土,盛產(chǎn)小麥、玉米、高粱、大豆、亞麻和甜菜。華北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谷子、高粱、棉花,水果有蘋果、梨、葡萄、柿子等。長江中下游平原盛產(chǎn)水稻、柑橘、油菜、蠶豆和淡水魚,被稱為“魚米之鄉(xiāng)”。
草原
中國有天然草類植被的土地約4億公頃,其中大面積草原約3.19億公頃,可利用草原約2.25億公頃。草原從東北到西南,綿延3000多公里,分布著許多畜牧業(yè)基地。內(nèi)蒙古草原是中國最大的天然牧場,出產(chǎn)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馬和蒙古綿羊。新疆天山南北,也是中國重要的天然草場和牲畜良種基地,出產(chǎn)著名的伊犁馬和新疆細毛羊。
森林
中國森林約有1.34億公頃。人均森林面積為世界人均的1/6,森林覆蓋率約為13.92%,低于世界平均22%的水平。林地分布很不均勻。東北地區(qū)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qū),是中國最大的天然林區(qū),主要樹種有紅松、落葉松、黃花松等針葉林和白樺、柞樹、水曲柳、楊樹、榆樹等闊葉林。其次的西南天然林區(qū),主要樹種有云杉、冷杉、云南松,還有珍貴的柚木、紫檀、樟、楠、紅木等。
高寒荒漠約有1467萬公頃。主要位于藏北高原,只有零星地塊可放牧。
永久積雪和冰川地區(qū)約有467萬公頃。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是中國河流補給的重要水源。
沙漠與戈壁沙漠約有6400萬公頃,戈壁約有4600萬公頃。此外, 干旱的西北地區(qū)和青藏高原還有4333萬公頃巖石裸露的光山禿嶺。
除陸地外,中國還有包括沼澤、江河、湖泊、水庫等約為3733萬公頃的水面,其中有開墾前景的沼澤約1067萬公頃。

【氣候資源】
氣候作為一種資源,主要體現(xiàn)在光照、熱量和水分3個方面。光照和熱量來源于太陽輻射,水分主要來源于大氣降水。
氣候帶
中國國土遼闊,從南到北兼有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幾個不同的氣候帶。其中亞熱帶、暖溫帶、溫帶約占70.5%,并擁有青藏高原這一特殊的高寒區(qū)。
南部的雷州半島、海南省、臺灣省和云南南部各地,全年無冬,四季高溫多雨;長江和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四季分明;北部的黑龍江等地區(qū),冬季嚴寒多雪;廣大西北地區(qū),降水稀少,氣候干燥,冬冷夏熱,氣溫變化顯著;西南部的高山峽谷地區(qū),則從谷底到山頂,呈現(xiàn)出從濕熱到高寒的多種不同氣候。此外,中國還有高山氣候、高原氣候、盆地氣候、森林氣候、草原氣候和荒漠氣候等多種具體氣候。中國氣候多樣,但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其基本特點。它有三個主要特征:其一,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較大,冬夏極端氣溫較差更大。其二,降水分布很不均勻。主要表現(xiàn)在年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比差為40:1。在季節(jié)分配上,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且年際變化很大。其三,冬夏風向更替十分明顯。冬季,冷空氣來自高緯度大陸區(qū),多吹偏北風,寒冷干燥;夏季,風主要來自海洋,多偏南風,濕潤溫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614333.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地理教學生本課堂構(gòu)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