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位詩人曾說過:“We talk on principle, but we act on interest”。他是英國著名詩人蘭德,這句話翻譯為中文就是:“我們嘴上說著準則,但行動卻全憑興趣。”那么,讓我們認真的回想一下,自己人生中的閃光點,是不是因為自己有了興趣,才慢慢的去鉆研,深入,喜歡。對于英語學習來說,也是一樣的,興趣一定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家長都向老師抱怨,孩子學習英語沒有興趣,一看到單詞就打瞌睡,完全沒有提升的空間。孩子一回家就玩游戲,完全沒有學習復習的習慣。讓我們反問一下自己,我們是否天生對任何東西都有興趣?還是經過時間的磨練和漸漸的培養(yǎng),開始對身邊的某件事物產生興趣。那么,如果你對一件事物完全沒有興趣,你會愿意花費時間再它上面么?也就是說,養(yǎng)成一份良好學習習慣的前提,是先提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施加以一定的壓力和方法,良好的習慣才能水到渠成。
中學生的年齡決定了這個群體的特殊性,他們很聰明,帶著對世事的懵懂和嘗試,對很多內容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盡管不成熟,卻急需得到認可。他們渴望成功,但是往往會碰到失敗迎頭打來,尤其是來自學習方面的失敗,極其容易讓他們喪失信心,進而對某門學科喪失興趣。于是,針對中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我們必須有一套針對他們的提高學習興趣的方案,來迎合他們的需求。進而,培養(yǎng)出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英語是一門語言,它帶有極其明顯的特殊性。語言類的課程最最需要的,一定是有效有計劃的時間投入,說白了,就是學習習慣的貫徹。那么,中學生的學習習慣應該如何養(yǎng)成?
一、樹立自信,培養(yǎng)興趣,持之以恒
自信是學好每一門科目的前提。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其實,許多英語初學者就是在開始被一大堆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弄得對英語望而生畏,從而失去信心的。其實,英語就是一個語言工具而已。眾所周知,孩子學習一種新的語言或方言要比成年人快得多,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沒有思想包袱,沒有面子觀念,敢于學習,不怕出錯;樂于實踐,不怕丟丑。
恒心是學習英語的關鍵。英語其實并不難學,難的是堅持。許多人開始學習時勁頭很足,但逐漸失去熱情和耐心,因為語言學習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例如,每天花半個小時訓練聽力,或背10個單詞,或閱讀一篇材料,聽起來似乎簡單易行,堅持幾天甚至一兩個月也不是做不到,但是要堅持一年兩年,甚至更長,就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了。因此,學習英語要發(fā)揚持之以恒的韌勁,堅持就是勝利。
堅持的方式多種多樣,在這里,老師給出幾點建議,能夠幫助大家通過堅持,持續(xù)有效的提升英語能力。
1、養(yǎng)成背單詞的習慣。
語言的學習是持之以恒的過程,中間來不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間隙,尤其是詞匯量有一定欠缺的同學,一定要養(yǎng)成每天背單詞的習慣。有的同學會抱怨沒有時間,其實非常簡單。用一個小的記事本,把不會的英文單詞都一個一個寫在上面,用任何一點零星的時間去背誦,比如課件休息,比如等人的時候等。這個背單詞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你的英語學習將一日千里
2、養(yǎng)成聽英語,講英語的習慣
初中學生的年齡在13~16歲之間,他們已經習慣上用母語中文進行表達和交流,突然讓他們重新開始學習一種在他們看來“發(fā)音古怪”、“晦澀難懂”和“表達困難”,而且在現實和未來都不一定能用得上的語言,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要學生從思想上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中學生是個愛“做夢”的年代,估計沒有哪個學生愿意自己碌碌無為過完一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科學家的夢想、作家的夢想或成功商人的夢想,在適當時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只有學好英語,繼續(xù)深造,掌握更多的知識,才能實現個人夢想,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和祖國。
而且,學生在課堂上鍛煉口語和聽力的機會其實不多,很多家長和學生總是抱怨,學生的英語語感很差,其實,這個和聽的少,說的少是有直接關聯的。學生所需要做的,非常簡單,每天聽15分鐘的英語,英語的來源可以非常豐富。自覺性比較強的孩子,可以聽新概念的課程并做簡單的聽抄,對于英語興趣不是特別濃烈的孩子,可以試著聽一些英文歌,看英文電影,然后鼓勵他,把聽到的內容寫下來,或者學唱一首歌,等孩子的英語興趣得到提升的時候,再讓他聽寫純英語的內容,效果會好很多。
二、主動參與,積極進取
主動是學習英語的保障。從某種角度來說,學習英語就像參加戰(zhàn)斗一樣,要主動出擊才能取得勝利。在英語學習中,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在各個方面。
例如,在課堂上要積極踴躍地參與師生互動、課堂活動、小組討論;積極思考并回答或提出問題;通過語言、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等與教師形成交流,以利于教師掌握授課的難度和進度,從而保證教學效果。
在課堂外,要充分抓住一切機會與人交流。例如,參加英語角、英語口語競賽等活動;利用在寢室、去教室或食堂的途中,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在旅游景點與外國游人進行友好的對話等等。
通過這樣一些鍛煉,最終必能熟能生巧。有些人指望一口吃成一個胖子,這是不符合學習規(guī)律的。英語包括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且學習與運用之間還有個過程,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千里之行,只能始于足下。有人認為學習數理化要靠大量做題,而學習外語只需背背單詞,記記規(guī)則就可。其實學習英語也是需要大量做題的,尤其是關于時態(tài)、虛擬語氣等規(guī)則,光靠記條文不做練習,是難以掌握的。詞匯的積累更是需要分秒必爭的勤奮精神,隨身帶個小單詞本,利用點點滴滴的零碎時間,積少成多,正所謂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三、科學學習,講究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習英語的訣竅。學習英語雖無捷徑可走,但并不是無竅門可循。如果能采取科學、有效、對癥的方法,既可避免中國式英語,又可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學習一個新單詞,除了要掌握其讀音、拼寫、基本意義外,還要掌握其搭配意義、固定用法、感情色彩,相關詞匯等,否則,說出來的話或寫出來的東西,不是用法不正確,就是語言不地道。英語許多動詞,像be, do, have, come, go, get, make, take等,看似短小,其實能量很大,用法很多,要想掌握地道的英語,少不了要把它們學好。學習詞匯可按單詞種類分類組合,例如按內容可分成蔬菜水果類、體育項目類、職業(yè)名稱類;按形式可加前綴、后綴;按意義可串成同義詞、反義詞。收聽英語新聞廣播時,可先瀏覽一下中文報紙,對當天或近期的形勢、事件等有所了解,以增強理解力。
比如,學生的閱讀部分比較薄弱的話,每天鼓勵他讀一個英文的勵志小故事,例如簡單版本的《心靈雞湯》,學生既有了自信,也愿意去閱讀,在潛移默化中,就能提升他的英語能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將學習變成學生自覺、自愿、高興的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中學的英語教學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從形式上均要富有趣味性,從興趣來培養(yǎng)自覺,從自覺來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而為孩子們終生學習、工作典定堅實的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54123.html
相關閱讀:above 與 over的用法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