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知識點:平王東遷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平王東遷:
公元前770年,因鎬京及王畿遭戰(zhàn)爭破壞,平王得晉、鄭、秦和其他諸侯之助,遂東遷于雒邑(今洛陽),以避戎寇。重建周王朝,為東周之始。



平王東遷的影響:
平王東遷是周朝國勢的轉折點,平王遷都后,周天子王權衰落,不能擔當共主的責任,而諸侯勢力逐漸擴大。周天子已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須依賴諸侯國保護,以至于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最終形成春秋爭霸的局面。








東都洛邑:
洛邑既是現在的洛陽,洛邑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伐紂滅商,建立周王朝。兩年后武王歿,成王即位。武王弟弟周公奉旨平叛,營建洛邑,目的有二:一是由于洛邑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史記·周本紀》),為此而要把新邑建成全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二是周王朝接受三監(jiān)和武庚叛亂的教訓,決定遷殷頑民于洛,并屯兵以加強對殷民的統(tǒng)一監(jiān)督管理和統(tǒng)治。因此洛邑也是西周的東都,西周首都鎬京稱為“宗周”,東都洛邑成為“成周”。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春秋爭霸

春秋爭霸:
春秋爭霸(前770年—前476年)發(fā)生在奴隸社會瓦解時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時,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為了奪取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幾個大的諸侯之間,展開了長期的爭霸戰(zhàn)爭。在爭霸過程中,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先后做過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尊王攘夷:
齊桓公執(zhí)政以來,在管仲的輔佐下,經過了內政、經濟、軍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軍事實力,適時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以諸侯長的身份,挾天子以伐不服。
晉楚爭霸:晉文公即位后,整頓內政,訓練軍隊,很快成為中原強國,后通過與楚國的城濮之戰(zhàn),成為了中原的霸主,之后百年晉楚爭霸不斷,楚莊王時,晉楚發(fā)生?之戰(zhàn),晉軍大敗,楚國獲得了中原霸主。



春秋爭霸戰(zhàn)爭的實質:
奴隸主之間相互掠奪人口與財富,爭取諸侯間的領導權的戰(zhàn)爭。



春秋爭霸戰(zhàn)爭的影響:
1、加速了奴隸制的瓦解,促進了新的經濟,社會制度的產生。
2、初步實現了局部統(tǒng)一,加速了各區(qū)域的民族融合,為全國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
3、爭霸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春秋時期形勢圖:


春秋五霸的另一種說法: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此說法見于《史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315926.html

相關閱讀:初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地圖輔助教學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