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思維能力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中物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新課程改革對物理教學提出了新理念,將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放在了核心位置,而思維能力又是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在初中階段,許多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總感到非常難學,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掌握好物理思維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會思維,同時要了解并設法克服學生的思維障礙,從而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一、發(fā)展興趣,引發(fā)探究,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前提

初中學生由于年齡和物理學科的自身特點,誘發(fā)學生的興趣并不難,但許多學生只是停留在直接興趣上。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對認識物理興趣轉向誘導學生探究物理的內部規(guī)律,使其興趣得以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力與運動關系”中的慣性知識時,在引導學生根據(jù)日常生活中慣性現(xiàn)象的圖片得出慣性定義后,再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進行思考,討論并加以解釋。教師隨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說法,讓學生學會用簡練、準確的語言來解釋現(xiàn)象。

二、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思維的廣闊性是指思維發(fā)揮作用的廣闊程度,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開闊思路,善于全面考察問題,能用多方面知識、經驗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有一個6伏的蓄電池,正負極標志已模糊不清,請你判定出蓄電池的正負極,寫出判定方法和步驟。

方法一 用量程為0~15伏的電壓表測蓄電池兩極,根據(jù)電壓表指針偏轉方向來確定蓄電池正負極。若指針正常偏轉,與正接線柱連接的為正極,與負接線柱連接的為負級。

方法二 用電流表、燈泡、開關、蓄電池、導線組成一個電路。試觸開關,根據(jù)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來確定蓄電池正負極。若指針正常偏轉,與正接線柱相連接的為正極,與負接線柱相連接的為負極。

方法三 將一直導線通過開關接在蓄電池的兩極,拿一小磁針放在導線附近,瞬時接通開關,根據(jù)小磁針N極偏轉方向并根據(jù)安培定則,確定電流方向,從而確定蓄電池正負極。

三、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獨立性

思維的獨立性是指善于擺脫思維的盲從性,獨立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方法。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在處理物理問題過程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思維不循常規(guī),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研究問題,不斷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

例如,有這樣一道題:一只電流表電阻為0.02歐姆,只允許通過的電流為3 安培,試問:能將這只電流表直接接在一節(jié)蓄電池的兩極嗎?大多數(shù)學生都用比較電流強度的方法解題,而個別學生用比較電壓的方法解題。如果學生能說出這樣的解題依據(jù):這只電流表通過3安培電流時,該表兩端電壓只有0.06伏,而當電流表兩端電壓為2伏時,根據(jù)歐姆定律可知,流經電流表的電流強度一定大于3安培。雖然該學生這樣回答比較繁瑣,但應該受到表揚,因為他不僅知道通過電流表的電流強度若超過其量程,電流表就要損壞,還能運用歐姆定律解題。這種對學生獨立思維的贊揚與肯定,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積極性的提高。

四、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通過紛繁復雜的表面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因此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善于用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去揭示物理問題的本質特征。

例如, 如下圖所示,氣球下面吊一個鐵塊,共同浸沒在水中靜止不動,如果用手輕輕地向下拉一下,氣球則( )。

A. 向下運動 B. 向上運動 C. 靜止不動 D. 無法確定

分析 小氣球與其他固體在水中的懸浮情況有所不同,開始時雖然處于懸浮狀態(tài),受到的浮力等于受到的重力,但它的體積隨外加壓強的變化而變化,因而受到的浮力也會隨之變化,當它向下運動時,所處的深度增大,則所受的壓強也會隨之增大,根據(jù)一定質量和溫度的氣體的壓強與體積的關系可知,為了維持氣球內外壓強的平衡,球內的壓強也會增大,則體積減小,所以受到的浮力也會減小,而它們的總重力不變,所以浮力就會小于重力,導致球下沉,用一個簡單流程分析如下,即h↑→p↑→V球↓→F浮↓→F浮

五、引導學生克服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

初中學生在學習物理之前,已經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大量物理現(xiàn)象,頭腦中形成了一定觀念,這些觀念不少是膚淺的,甚至是錯誤的,妨礙了正確概念的接受和建立。在學習了物理之后,部分學生由于對一些概念和規(guī)律認識的片面性,往往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去對待問題。這種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也妨礙了問題的正確解決,在教學中要克服這種錯誤經驗的影響,除了加強實驗驗證外,還要強調全面掌握概念、規(guī)律,加強推理方法的訓練。

在“牛頓第一定律”教學中,學生普遍存在經驗上的錯誤,認為物體需要外力來維持才能保持運動狀態(tài),對于物體沒有受到外力的作用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感到不理解。這時,我們通過探究實驗,得出小車受到阻力越小,它運行得就越遠。然后讓學生繼續(xù)推理,若小車受到阻力越來越小,小車將運行得將越來越遠,若小車不受阻力,那么小車將一直運動下去。牛頓第一定律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得出的,這是一種推理方法。這樣要使學生知道憑直覺所獲得的結論并不一定可靠,使學生對抽象思維的邏輯推理有所認識。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要讓學生思維活躍,最根本的途徑是教師要善于“誘導”,只有教師“變教為誘”點撥學生的思維,學生才能“變學為思”,這樣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1174555.html

相關閱讀: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知識點總結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