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總結(jié)之郭沫若書法】,在書法藝術方面,郭沫若同樣成就顯著,在現(xiàn)代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郭沫若以“回鋒轉(zhuǎn)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zhí)筆 8字要訣。其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chuàng)新,展現(xiàn)了大膽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被世人譽為“郭體”。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zhuǎn)變通,韻味無窮;其楷書作品雖然留存不多,卻尤見功力,氣貫筆端,形神兼?zhèn)。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 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始于辛亥年間。
10年以后,他的著名詩集《女神》等作品集問世,使其書體在更廣泛的讀者面前顯露風采。上世紀 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辯史,借史鑒今,諳熟了祖國文字、書體的演進軌跡,創(chuàng)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學模式。 1937年他歸國抗戰(zhàn),在民族危難之中,其詩詞創(chuàng)作常與書法相結(jié)合,筆墨間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國事之余從事更為豐富的書法創(chuàng)作。
關于書法的學習,郭沫若在《洪波曲》中說:“我從前也學過顏字,在懸肘用筆上也是用過一番功夫的”。從他的自敘可以看出他早年師顏魯公的用功刻苦。從他的作品中,仍依稀可見顏魯公的精神,比如線條的樸茂、敦厚;結(jié)體的寬博。郭沫若行草書的精妙之處,在于“意”的揮灑和“韻”的和諧。郭沫若在文學上的成就使他擁有了人格的浪漫與文化思想的深刻,轉(zhuǎn)換成書法作品時,即有了“意”的揮灑與“韻”的天成。如果以郭沫若在文學、人格上的浪漫與文化上的“狂飆”來視其書法創(chuàng)作,應該是耐人尋味的。沈尹默有詩評曰:“郭公余事書千紙,虎臥龍騰自有神。意造妙摻無法法,東坡元是解書人。”書法作品的系列出版物主要有郭平英主編《二十世紀書法經(jīng)典·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和《郭沫若書法集》(四川辭書出版社1999年出版)兩種,印制精美,信息量大,極富欣賞價值和長久保存價值。如果說這些出版物的不足,則是因循慣例,僅在作品旁簡單標注題名、尺寸、年代等,高雅有余,普及不足,對于大多數(shù)讀者來說,不能夠從中了解書法家其人及其作品的價值。趙笑潔、東野長河著《中國書法家全集·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國藝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恰恰彌補了上述不足。
《中國書法家全集·郭沫若卷》融郭沫若書法作品、傳記、印章、論藝言論以及作品賞析于一書,使讀者既能夠欣賞到郭沫若的書法作品,又能夠了解郭沫若的人生(包括藝術)道路、書法理論,還可以幫助讀者欣賞郭沫若的書法作品,實為一本雅俗共賞的好書。
總結(jié):在他的書法作品中,處處透射出一種“文”的氣息,寵萬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種思緒,從筆端涓涓流出,生成與他詩、文、史種種學問修養(yǎng)相融合的化境,以書法的外化形式展現(xiàn)給讀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zhong/100705.html
相關閱讀: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22課《羚羊木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