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一必看:新學期需做哪些準備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初一學習指導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如何讓孩子邁好中學的第一步,愉快地度過人生的“黃金時代”——中學時代?小學升入初中,首先要關注孩子將面對學習科目增多、學習方法等變化。

  變化一:學習內容的變化。在小學,學習科目少,學習任務不太重。進入中學,課程增多,學習任務加重。語文、數(shù)學、政治、外語、歷史、地理、生物,一下子增加了好幾門,而且難度增大,學科內容的普通常識性越來越少,反映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性與知識的嚴密性、邏輯性卻越來越強,因此剛進中學的學生,既感到新鮮又感到不適應。

  變化二:學習方法的變化。隨著學科多樣和深刻化,中學生比小學生要求更有自覺性、獨立性和主動性。中學的任課老師多,每位老師教的學生多,一會兒一門課,一會兒一個老師,而且各個老師的教法不一樣。他們不可能采取像打籃球那樣“人盯人”的方法。中學老師比較重視啟發(fā)學生獲得知識的能力,強調“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總結”五個環(huán)節(jié)。孩子讀小學時,家長下班回家第一句話就是問孩子作業(yè)做好了嗎,如果孩子回答“做好了”,家長也就放心了。這種課后只完成作業(yè)的學習方法,就不能滿足中學學習的要求了。

  變化三:學習心理反應的變化。小學生多數(shù)能順利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對老師講課深信不疑,而中學生一方面對老師的要求重視、信賴,另一方面他們的自信心、自主性加強了,也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不是一味地“打收條”。

  變化四:孩子生理的變化。小學時,孩子身體發(fā)育一般。進中學后,絕大多數(shù)孩子身體發(fā)育日趨成熟,處在人生的第二個生長發(fā)育高峰期。他們的認識能力、興趣、愛好,以及整個個性特征發(fā)生急劇變化。

  變化五:集體關系的變化。與小學相比,中學生的集體關系及其在集體中的地位也有許多不同。在學校和班級集體里,班主任不再像小學階段那樣照顧得具體而細致,實施方法不再是“包班制”,班主任也不一定是主課老師。這樣,讓孩子自己料理的事情、支配的時間多了。學生干部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面對這些新的變化,需要做哪些準備才能更好地把握初中學習和生活呢:

  首先,要加強學習的計劃性,制訂學習計劃。督促、指導孩子制訂學習計劃,幫助孩子學會給自己提出目標,并能按目標要求選擇方法和途徑,以便使他們在比小學艱巨、復雜的學習任務面前不是無所適從,而是比較主動。如按時完成作業(yè)方面,不管老師檢查不檢查,按計劃做到“天天清”、“段段清”,即今日事今日畢,絕不“欠賬”。在復習方面,力爭牢固掌握。當他們按計劃做好時,家長應予以總結表揚。還沒做好時,要幫助找原因,鼓勵他努力按計劃去做。久而久之,按計劃學習的習慣就形成了,自學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其次,家長要鼓勵孩子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并找準自己的定位。從小學到初中,學生進入一個新的群體,每個學生都要有心理準備,學會重新尋找自己的位置。畢竟初中強手如云,很多在小學里擔任大隊長的學生,在初中里可能只是課代表。這就要求學生在暑期里先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明白山外青山樓外樓,應對可能會出現(xiàn)的位置變化。

  再次,要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的科目沒有初中多,考試、考察量也沒有初中大,這就要求學生提前做好準備,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里除了語數(shù)外等主課外,還有對計算機、科學、地理等課程進行檢查,學生們要在暑期里提前調整松散的心態(tài),養(yǎng)成認真獨立學習的習慣,避免開學后對初中學業(yè)產生適應不良的情況。

  最后,要學會寬容,快速融入新的集體。對新初一學生,尤其是要住宿的新生來說,要學會與人相處的好方法。學生們首先要學會寬容別人,這是第一步,然后理解別人,再去包容別人。此外,學生要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適應初中的住宿生活。

  來源:迷鹿Sheila的博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uyi/285350.html

相關閱讀:初一語試卷題目常見術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