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是一位朋友的口頭禪。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因此他被朋友們稱為“難不倒”。
他住在一套比較老舊的房子里,由于設(shè)計的不合理,廚房下水管老是被堵塞,每次疏通都花費了很大力氣,但過不了幾天又被堵住了。
他要動動腦子了。他像研究精密儀器一樣認真觀察起這個洗碗池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堵塞下水管的罪魁禍首就是洗碗、洗菜的殘渣碎片。找到了病灶,他就找來一個廢棄的塑料菜籃,裁剪成適當大小,放在洗碗池出水管的下方,截住洗碗洗菜的殘渣碎片,從此,下水管再也沒有被堵塞過。
這就是方法,也就是處理具體事務(wù)的能力?此坪唵蝿幼鞯谋澈,起支配作用的就是思維方式:找到病灶,然后對癥下藥。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有很多種方法,譬如改裝下水管、改造洗碗池,等等,但他用最省力也最省錢的方案解決了難題,這就是能力在發(fā)揮作用。
類似靈機一動的例子,在這位朋友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案例簡直就是奇特的創(chuàng)意。在他看來,知識都是死的,靈活地運用知識,才是最重要的。他藐視權(quán)威,重視“靈機一動”,這讓他顯得處處與眾不同。
用成本最低的辦法解決復(fù)雜的問題,這就是能力。從職業(yè)角度來看,這就是職業(yè)素質(zhì)。
另外一位朋友中學沒有上完就輟學了,迫于生計,托人進了一家造船廠,拜師學習船體設(shè)計。船體是很復(fù)雜的曲線多面體,設(shè)計需要懂得三維空間,但他數(shù)學成績一直不好,不懂得三維空間,因此第一關(guān)就卡殼了。
他也是一個從小就喜歡動腦筋的人,也相信方法比知識更重要。不懂沒有關(guān)系,動動腦子興許就有辦法。他到造船車間去觀察,觀察得久了,他慢慢發(fā)現(xiàn)船體的形 狀很像蘿卜!既然像個蘿卜,那就有辦法了,他到菜市場買了幾個大白蘿卜回來,從橫向、縱向、平面三個方向把蘿卜切開,于是他就看到了船體真實的三維空間!
他用這個土辦法解決了三維空間認識的難題,也許在其他精通數(shù)學的人看來,他這個土辦法的確很笨,但我認為他是最聰明的人,因為他懂得用最簡單的辦法去解決難題。
他后來成了造船業(yè)的富豪。他能成為富豪,完全就得益于“方法比知識更重要”的信條,相信這個信條的人,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當他覺得自己應(yīng)當成為一個富豪時,他就會認真琢磨成為富豪的最有效最省力的途徑。
還有一位朋友,也是一個喜歡動腦子的人,我每次想起他都會很感動。
他每次解決生活中的小難題都要把他的孩子叫到身邊,告訴孩子這個問題是怎么回事,癥結(jié)在哪里,然后他就讓孩子看著他怎樣去用簡單的方法解決掉這個難題。每次做完后他都要拍拍孩子的腦袋:“孩子,記住,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方法永遠比知識重要。”
孩子遇到什么難題向他求援,他不會輕易提供幫助,而是對孩子說,你是最聰明的孩子,自己想辦法。孩子努力了半天還是沒能解決,很泄氣,他就鼓勵孩子:任何事情都有辦法解決,一定是你的方法不對,繼續(xù)努力吧。
在他的鼓勵下,孩子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就高高興興地對孩子說:“你看看,沒有問題能難倒你!”
通過這種方式,他讓孩子從小就具備了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還真沒有干不了的事情。
如果中國的家長能有一半像他這樣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小習慣遇到問題就動腦子,我堅信中國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我周圍的很多朋友老是抱怨老婆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懂得與家人和睦相處。做飯、洗衣服、與人和睦相處,這應(yīng)當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這些朋友的妻子卻不會,這就不是小問題了。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去做復(fù)雜的事情?
這些朋友的妻子大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有的還是博士、教授,但她們不會做飯,不會洗衣服,不會與人相處,朋友們無可奈何地說:“她們在生活上簡直就是白癡!”
你也許會說,我是博士,我有很多很多專業(yè)知識,不屑洗衣做飯這樣簡單的事情。其實,要把這些看上去很簡單的事情做好并不容易,如果真那么簡單,廚師就不用考級了。處理看上去很簡單的事務(wù),同樣需要各種各樣的方法,需要動腦子、動手的良好習慣,否則是無法做好的。
知識的多少與處理具體事務(wù)能力的強弱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有位朋友開了家大公司,由于公司實施了一些不好的管理制度,導致大多數(shù)員工不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公司面臨危機。
這位朋友從北京請來一位專門做企業(yè)管理咨詢的博士,他開價10萬,要求博士根據(jù)公司的實際情況重新制定管理制度。博士工作很賣力,在公司里泡了整整三個月時間,完成了新的管理制度的設(shè)計框架和細節(jié),裝訂成一本大書,還做成電子文件演示給企業(yè)的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看。
博士設(shè)計的管理制度相當周密,從專業(yè)角度講可以說無懈可擊。當這位博士滿頭大汗地演示和講解完他設(shè)計的管理制度后,公司老總突然問他:“博士,你在公司待了三個月時間,有多少時間與一線員工在一起?”
博士愣了一下,然后老老實實地回答:“沒有跟一線員工接觸過,也沒有必要跟他們接觸,我設(shè)計的這個制度是嚴格按照標準的流程來完成的,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在操作,有問題嗎?”
這個耗費了10萬元的“標準”制度被束之高閣,從來也沒有被使用過。公司老總對我說:“這個博士連一線員工都沒接觸過,居然就設(shè)計出一套管理制度來,真是匪夷所思,這種制度我敢使用嗎?”
這個公司出現(xiàn)的狀況其實就是一線員工的不滿造成的,要制訂新的管理制度,必須調(diào)查一線員工究竟對什么不滿,然后根據(jù)一線員工的要求和公司的實際情況,尋 找有效的、低成本的解決方法。這位博士每天待在公司的辦公室里,運用他的那些來源于書本上的專業(yè)知識,精心炮制出了一大堆“科學”的管理制度,這樣的制度 有誰敢用?
這位博士的問題在于,他有很多專業(yè)知識,卻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知識層面上他是一個富翁,在處理具體問題上他卻是一個低能兒。
類似的“白癡”博士在中國絕對不是個別人,在很多大學里,教授都是“文抄公”、搬運知識的苦力,他們的所謂學術(shù)研究,就是從書本到書本,哪里會到實際生活中去調(diào)查研究,哪里會去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辦法!
教授們?nèi)绱,教授?ldquo;指導”出來的學生,難道不會如此?“白癡”博士、“白癡”碩士就像孵化出來的小雞一樣,打著知識的飽嗝從各個大學里搖搖擺擺地走出來,到各個單位享福去了。
處理實際問題能力強的人,一定具備兩種與眾不同的素質(zhì):總是有改進現(xiàn)有事物的沖動,總是相信有辦法能實現(xiàn)這種改進。
多年以前,我到街上配鑰匙,驚奇地發(fā)現(xiàn)延續(xù)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手工配鑰匙已經(jīng)被機器取代,功效大大提高,精度也大大提高。我利用師傅配鑰匙的機會認真觀察 配鑰匙的機器,發(fā)現(xiàn)它的原理非常簡單,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改進,在過去的很多年里沒有人去做,也沒有人去想。手工配鑰匙很好啊,為啥要改進它呢?
有人對手工配鑰匙感到不滿,他認為可以有更快更好的方式配鑰匙,節(jié)省客戶的時間,師傅也能掙更多的錢。他不但不滿,還堅信有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于是他想啊想啊想,終于就發(fā)明了機器配鑰匙。
很多人都知道圓珠筆的故事。據(jù)說,日本的圓珠筆芯里裝的干油墨,足夠書寫2萬個字。但是,書寫的字數(shù)多了以后,鋼珠與鋼圓管之間的空隙會漸漸變大,油墨就會從縫隙中漏出來,常常會玷污衣物,讓人十分不愉快。
為了解決漏油的問題,很多專家投入了研究,他們認為是制造圓珠筆的材料不夠好,或者是油墨有問題,因此拼命想辦法試圖從材料的專業(yè)角度解決這一難題。但各種方法都使用了,甚至動用了當時的尖端科技成果,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當時,日本有一個小企業(yè)家,他不懂什么高科技,但他喜歡動腦子。他買來很多支圓珠筆如癡如醉地觀察,有一天他突然靈機一動:既然書寫到2萬個字才開始漏油,如果少裝一些干油墨,讓筆芯里的油墨只能書寫1萬多個字就用完,漏油的問題不就解決了?
他就開始動手試驗,把油墨裝到只能寫1萬多個字的高度,就不再灌裝油墨。經(jīng)反復(fù)試驗,圓珠筆果真不再漏油。于是他申請專利,專門生產(chǎn)一種短支的圓珠筆芯和圓珠筆,投放到市場頓時就受到熱烈歡迎,這位喜歡靈機一動的小企業(yè)家很快就成了大富豪。
這個沒有專業(yè)知識的人,用最原始最簡單最省力的方法解決了一個貌似無法解決的難題。方法,的確比知識更重要。
我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個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一家大型企業(yè)生產(chǎn)的某種產(chǎn)品,由于流水線設(shè)計得不合理,在流水線上包裝時總是有一些空包裝盒成漏網(wǎng)之魚,混入成品箱里。老板很惱火,請幾個專家來改進流水線,耗費了幾百萬元才把問題解決了。
附近的一家小企業(yè)也是生產(chǎn)這種產(chǎn)品的,同樣遇到了這個難題:空包裝混入成品箱里。企業(yè)很小,老板沒錢請專家改進流水線,就問打工的農(nóng)民工們“這個問題咋 搞”,農(nóng)民工們說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他們讓老板花幾十元錢買來一個電風扇,對著流水線不停地吹,那些沒有裝進產(chǎn)品的空盒子經(jīng)過電風扇的時候,就立即被吹出 去了!
專家用成本高昂的既有知識解決了問題,農(nóng)民工用低廉的應(yīng)變能力同樣解決了問題,這真是一個偉大的令人驚嘆的故事!
那些動不動就會靈機一動的人,一定是從小就養(yǎng)成了獨立思考、獨立處理事務(wù)的良好習慣。從小就缺失了這種教育、這種訓練的人,是不可能擁有強大的處理事務(wù)的能力的,這樣的人,不管擁有多少知識,擁有什么樣的學位,他都是一個低能兒。
一個不會洗衣做飯的人,她一定從小就沒有受到獨立處理事務(wù)能力的訓練。洗衣做飯是一個人一生無可回避的日常勞動,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被要求去做,而且要做得很好,她就是在接受嚴格的獨立處理事務(wù)能力的訓練,這樣的訓練會讓她終生受益,惠及她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把衣服洗干凈,要把飯菜做好,就得動腦筋,就得親自去做,動腦筋培養(yǎng)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親自做則培養(yǎng)實際操作的能力,這怎么會是小事情呢?
接受這種訓練,就會漸漸明白一個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就會逐漸養(yǎng)成不依賴他人的良好習慣。當一次又一次把衣服洗得干干凈凈、一次又一次做出香噴噴 的飯菜時,你收獲的不僅僅是喜悅和成就感,還有更重要的東西——自信!哦,原來我有能力把這種事情做好。自信就是通過這些貌似很小的行動一點一點培養(yǎng)起來 的。
從小就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好習慣,從小就習慣于思考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好,從小就獲得了足夠的自信,在未來的路上,還有什么問題能夠難住你?
當你跨入大學校門的時候,聽到很多人都在抱怨大學畢業(yè)后不好找工作,你就會饒有興味地去研究,為什么找不到工作呢?經(jīng)過調(diào)查研究,你發(fā)現(xiàn)并不是沒有工作 可做,而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掌握一技之長的人才。你找到了問題的癥結(jié),就會找到解決的辦法–市場需要擁有一技之長的人,我就好好地學習一技之長,這樣就 很容易在畢業(yè)后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了。
擁有良好行為能力的人,永遠都是勝者。
我曾經(jīng)看過一部電影,湯姆· 漢克斯主演的現(xiàn)代版魯濱遜漂流記–《荒島余生》,這部電影中有一個細節(jié),湯姆·漢克斯的腳被鋒利的礁石割破了,他需要一雙鞋。一個同伴的尸體漂浮到海 邊,他發(fā)現(xiàn)同伴的腳上有一雙皮靴,可是脫下來一比,卻發(fā)現(xiàn)這雙皮靴太小,根本穿不進去,看來只有扔掉。
求生的強烈欲望逼迫漢克斯開動腦筋,他終于找到一個辦法(如果生活在舒適的大都市里,他永遠也不會想出這個辦法),用鋒利的石塊把皮靴的前端切掉,露出一個大口子,足夠他的腳趾頭伸出去,這樣,他終于把自己的大腳裝進了這雙小靴子里。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與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難題作斗爭的過程,生活上,工作上。如果從小就養(yǎng)成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養(yǎng)成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行為習慣,你就永遠是勝者,哪怕真的處在絕境里,也能頑強地走出來。
每個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順利地度過一生,但有幾個父母能想到、做到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接受獨立處事的行為能力的訓練呢?
我曾經(jīng)看過一檔電視節(jié)目,湖南衛(wèi)視主持的對瘋狂英語創(chuàng)始人李陽的訪談。李陽說,他在美國的時候,有一次她的太太帶著孩子上街,那時候孩子還很小,在街上 走著走著就摔倒了。按照中國父母的做法,就會立馬心痛萬分地把孩子扶起來,李陽的美國太太卻沒有這樣做,她就站在那里,等著孩子自己爬起來。
孩子很委屈,哇啦哇啦又哭又鬧,不愿意自己爬起來,但李陽的太太毫不理會,站在一邊靜靜地等著。終于,孩子明白母親是不會發(fā)善心的了,就停止哭鬧,自己艱難地從地上爬起來,搖搖擺擺地繼續(xù)往前走。
我不知道其他看過這個節(jié)目的人會是什么感受,而我,當時差點落淚。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或許會改變這個孩子的一生,改變這個孩子此后的行為能力和心態(tài):自己 遇到的問題必須自己處理,自己有能力處理遇到的問題。一個孩子從小養(yǎng)成這樣的心態(tài)和行為能力,他的人生注定處處成功。
鄭板橋有幾句打油詩,我一直牢記:“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能算好漢。”一個人一旦養(yǎng)成了這樣的心態(tài),就沒有干不成的事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chenggong/5211.html
相關(guān)閱讀:博恩崔西的14心理定律
用小步穩(wěn)妥地向成功靠近更容易
如何使推銷越來越輕松
肯定自己就是成功的開始
88條佛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