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天天的長大,隨著智力和能力的不斷提高,長到了三歲階段的孩子,不僅已經(jīng)會說話,而且求知的興趣大,他們需要父母和自己多交流,還需要父母陪著做游戲,講故事等等。因此父母的大量時間就用在了孩子身上,犧牲了很多自己的休息時間,常常搞得疲憊不堪。有些家長也因此而把晚上看孩子,當(dāng)作是一項日復(fù)一日的任務(wù)來完成,就等著哄勸孩子睡覺以后,好趕緊休息或者忙別的事情。由于心態(tài)是被動的,所以對待孩子就抱著敷衍的態(tài)度,缺乏耐心和正確的引導(dǎo)。時間長了孩子會變得孤僻,從而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和情商的健全養(yǎng)成,對于孩子將來的發(fā)展極為不利。
育兒專家指出:把親子交流當(dāng)成不是任務(wù)的任務(wù),將與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dān)。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如果家長心態(tài)改變一下,從而態(tài)度和感覺也會不一樣。比如把陪孩子做游戲,回答孩子提出的種種問題,當(dāng)作是件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隨后你會感受到孩子更喜歡并信任自己,會被濃濃親情所包圍,而且會更有成就感。換一種思路和心態(tài)去對待事物,感覺就會截然不同。
說說我的親身精力和感受吧。有一天在下班路上,我腦子里又自然閃現(xiàn)出剛進家門孩子飛撲向我的情景,那一剎那我仿佛被幸福包圍著,而且忽然生出一種全新的感覺,孩子是我全部的希望和愛,我對他的引導(dǎo)、我和他的交流應(yīng)該是他人生最關(guān)鍵的第一步,怎么以前我竟把這當(dāng)做是心理負擔(dān)呢?
從那以后,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想著孩子那胖乎乎的小臉、脆生生的聲音、玩耍的模樣、滑稽的怪相,還有好多可愛的“第一次”,能使我以最快的速度釋放一天的工作壓力和煩惱;氐郊依,再面對他的各種問題和要求時,我會以新奇的心情來考慮他的想法,再不覺得“哦,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或“他怎么會想到這個 ”了。有時實在回答不上,我會問他:“那你覺得呢?”通常他會給我同樣奇怪的答案,但這至少讓我了解他進一步的想法,下一步的交流就會變得很輕松愜意。有時,我倆會為某個古怪的問題一起大笑,然后他就撂開不再問了,而我則可以安心去做家事或休息。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雖然每天下班和孩子玩耍、交流實際上是一項任務(wù),但卻是我最愿意完成、最迫切想完成的任務(wù),換句話說,我把它當(dāng)成一件不是任務(wù)的任務(wù)。這其實花不了我太多時間,他在我這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其實是找到了樂趣和母愛以后,就會聽話地不再打擾我了,反倒是我時時想找他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yy-art.cn/zaojiao/670009.html
相關(guān)閱讀: